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途径。方法高糖培养GMC,以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干预,MTT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雷帕霉素对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RT-PCR、Western印迹观察细胞Cyclin D1、CyclinE和p27^KIP1的变化。结果高糖刺激下,GMC增殖明显;雷帕霉素能抑制这一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并下调CyclinD1、CyclinE的基因及蛋白水平,上调p27^KIP1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P均<0.05);雷帕霉素干预后,G0/G1期细胞升高,S期细胞比例减少(P均<0.05)。结论雷帕霉素可抑制高糖状态下GMC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CyclinD1、CyclinE及上调p27^KIP1,参与了G1/S期阻滞。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肾脏疾病并发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7年2月互2008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科和急诊科收治的11例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的肾脏疾病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均在治疗8周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5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学显示为两肺局灶性或弥漫性毛玻璃样病变,免疫学检查显示患者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病原学检查所有患者血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1例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痰培养烟曲霉菌阳性,其余患者未查到病原体,患者分别给予抗病毒和抗真菌感染或二者联合治疗,根据患者呼吸衰竭严重程度辅以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最终2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个月至1年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肾脏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要警惕肺部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及时诊断和早期行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3.
目的筛选适用于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危险因素研究的统计方法,为腹膜炎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选择九种统计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包括:不含时间依存性协变量(时依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泊松回归、负二项回归、COX回归、AG模型、PWP-CP模型6个模型,含时间依存性协变量的COX回归、AG模型、PWP-CP模型3个模型。统计数据来源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腹膜透析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数据收集至2018年12月。分析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对比各统计模型拟合情况和统计结果,筛选统计模型。 结果从腹膜炎临床数据构成来看,作为因变量,腹膜炎事件由"发生时间"、"发生次数"、"发生顺序"三个要素构成,作为自变量,大部分协变量是随时间变化的,三维的因变量和变化的自变量共同构成了复杂的临床数据。从"腹膜炎三要素"纳入情况看,只有PWP-CP模型能够全部纳入,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从统计模型拟合程度看,泊松模型存在过离散,不适用于本研究数据;使用时依协变量的模型较使用基线数据的模型拟合好。从统计结果看,含时间依存性协变量的模型避免了单纯使用基线数据造成的偏差,使统计结果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结论在腹膜炎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只有尽可能地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得到更真实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剖析腹膜炎的数据构成,对比各模型的统计结果,发现含时依协变量的PWP-CP模型更适用于腹膜炎危险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急性肾损伤在老年人群中高发,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的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特点是肾功能的快速减退,出现明显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在过去几十年间,尽管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急性肾损伤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降低。老年人有许多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易感因素,包括肾脏衰老、合并许多共患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脏病、肿瘤)以及由此进行的医疗处理,包括手术、应用造影剂和多种治疗药物。本文总结了老年人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死亡率特点。由于有关老年人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较少,今后需进一步开展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急性肾损伤患者不同透析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01月~2017年08月发生急性肾损伤(AKI)且行RRT治疗的住院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伴随疾病、RRT启动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RRT方式及时间,分析AKI病因。以RRT前24 h体重调整后每小时中位数尿量为界,分为早期RRT治疗组及晚期RRT治疗组。对比早期RRT组与晚期RRT组之间的数据特点,通过倾向评分减少两组间的差异后,再对比患者28天死亡率和肾脏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总体患者28 d死亡率34. 4%,早期组死亡率30%,晚期组死亡率38. 9%,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 097),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后,早期组死亡率29. 8%,晚期组38. 8%,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 136)。无论是否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早期的肾脏预后都要好于晚期组(P 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是年龄、肿瘤、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结论:早期开始RRT治疗并没有给患者短期生存带来收益,但肾脏预后要好于晚期。影响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是年龄、肿瘤、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6.
27.
3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肾脏日,2022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Kidney health for all: bridging the gap in kidney health education and literacy)。该主题号召对全民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防控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成人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发生急性肾损伤( AKI)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肾病,临床表现为首发肾病综合征的成年患者。记录其横断面临床及病理指标,并将其分为AKI组及非AKI组进行比较。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AKI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对AKI相关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交互作用检验。 结果共纳入403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13,肾活检时平均年龄为(39.5 ± 15.1)岁,其中118(29.3%)例发生了AKI。AKI组与非AKI组相比,年龄、性别、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尿蛋白定量多、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间质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高血压是成人微小病变肾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检验表明血清白蛋白对AKI的作用受到肾间质纤维化的显著影响(P=0.0 050),且在调整年龄分组、性别、高血压、尿蛋白定量、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肾间质炎细胞浸润混杂因素后,其交互作用仍显著(P=0.0 263)。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在无肾间质纤维化的人群中,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升高是AKI的独立保护因素(调整后的OR 0.8,95%CI 0.7~ 0.9,P<0.001)。在有肾间质纤维化人群中,血清白蛋白的升高对AKI肾脏的保护作用不显著(调整后的OR 1.0,95%CI 0.9~1.0,P=0.0 278)。 结论高龄、男性、尿蛋白定量多、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间质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高血压是成人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升高对AKI的保护作用受到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索无创血红蛋白仪对肾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301例肾病患者进行检测。分别使用无创血红蛋白检测仪NBM200(OrSense Ltd,以色列)及血液分析仪(Sysmex,日本)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将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构建回归模型,检验一致性,评价无创血红蛋白检测在肾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301例肾病患者的SpHb(noninvasive hemoglobin monitoring by spectrophotometry,SpHb)与THb(true hemoglobin,THb)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pHb数据与THb数据呈正相关(r=0.804,P<0.001);随机选取200例做回归模型:THb=22.784+0.885×SpHb-2.720×分期-3.588×性别,剩余101例验证模型,计算误差率为7.9%;按THb四分位法分组,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显示在THb低于102 g/L时,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差,THb高于102 g/L时,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NBM200对肾性贫血诊断的特异度为87.9%,灵敏度为75.3%。 结论在肾科大部分患者中使用NBM200检测仪得到血红蛋白值与实际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可以用于临床监测血红蛋白动态变化趋势,但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改进;NBM200检测仪在肾病患者中尚不能完全替代静脉血红蛋白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