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径路腹腔镜下膀胱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膜外腹腔镜下膀胱外黏膜下隧道式抗反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ich-Gregoir改良术)治疗10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其中5例为单纯先天性输尿管末端狭窄;2例为巨输尿管症;3例为重复肾输尿管末端狭窄(2例为双侧性).[结果]10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单侧手术时间(107±22)min,出血量(49±16)mL,住院时间(5.8±1.1)d,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随访3~12个月,B超、静脉肾盂造影和(或)磁共振尿路成像显示肾积水或输尿管扩张明显好转或消失,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无一例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腹膜外径路腹腔镜下膀胱外黏膜下隧道式抗反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方法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抗反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miR-143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未转染的PC3细胞(PC3组)、转染miR-NC的对照组细胞(PC3/miR-NC组)和稳定表达miR-143的PC3细胞(PC3/miR-143组),通过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进行鉴定。利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miR-143表达水平变化是否影响PC3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再使用在线分析软件预测miR-143的靶基因,随后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分析miR-143与靶基因的靶向结合位点。结果 在PC3/miR-143组中miR-143的表达水平高于PC3组(P<0.01)和PC3/miR-NC组(P<0.01)。CCK-8检测结果显示PC3/miR-143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与PC3组(P<0.05)和PC3/miR-NC组相比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结果显示,PC3/miR-143组细胞的凋亡水平与PC3组和PC3/miR-NC组细胞比较增加(P<0.01)。在线分析软件预测miR-143能够靶向结合三叶因子3(TFF3)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谈讨改良体位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微创治疗方面的技术优势。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该术式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取30°健侧斜卧位并向患侧旋转手术床约15°头低脚高位。脐上2 cm正中放置观察通道,脐下2 cm左右侧腹直肌外缘放置操作通道,患侧麦氏点放置辅助通道,采用经膀胱途径完成袖套状切除。将手术床放平并向健侧旋转40°,形成70°斜卧位,患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建立新操作通道,其余通道不变,完成根治性肾切除,术中同时完成盆腔或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后给予局部灌注或全身化疗。结果:手术时间(178.2±29.0) min,术中出血量(155.4±46.6)mL,2例予以输血。3例术后出现淋巴漏,1例出现乳糜漏,给予持续负压引流后好转。无出血、感染、肠梗阻、漏尿发生。病理提示2例肿瘤侵犯局部淋巴结,所有标本输尿管切缘阴性。远期2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发生纵膈转移。结论:改良体位下经腹途径LRNU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控瘤效果满意,是一种适宜推广的UTUC微创处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有关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提高对阴囊Paget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访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经病理证实为阴囊Paget病而行肿大淋巴结活检和病灶广泛切除,对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Paget细胞.根据Ray分期:A1期6例,A2期3例,B期1例(6例肿瘤局限于表皮,4例浸及真皮).3例淋巴结肿大者经活检证实1例为淋巴结转移.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4年.1例因术后1年复发而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余均未复发.[结论]对久治不愈的阴囊皮炎或湿疹应尽早行皮肤活检确诊,局部病灶的广泛切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检测尿沉渣中尿路上皮细胞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甲基化状态,评估用于诊断膀胱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96例术前膀胱癌和6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中段晨尿50~100 mL并提取尿沉渣尿路上皮细胞DNA,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尿沉渣尿路上皮细胞DNA中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甲基化状态,对比膀胱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尿成渣miRNA甲基化状态差异.结果 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8.54%、80.21%、60.42%、36.46%、42.7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68%、14.52%、29.03%、22.58%、27.42%;miR-193a诊断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4%、90.32%,联合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7.92%、74.19%.结论 联合检测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的甲基化状态能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可能成为膀胱癌无创诊断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经腹膜外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EL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经ELRP治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三孔法ELRP组28例,四孔法ELRP组59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或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且排除外周组织器官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2组病人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体积、临床分期、高血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Gleason评分、手术切缘阳性、术后生化复发率和术后尿管留置时间等分析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三孔法ELR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体积分别为(90.56±17.87)min、(121.45±45.76)mL、(36.75±12.26)mL,均少于四孔法ELRP组的(118.66±22.45)min、(189.87±75.43)mL、(67.47±22.65)mL(P < 0.05);切缘阳性数分别为2例和4例、术后加用内分泌治疗,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病人在年龄、tPSA、临床分期、术前是否合并高血压、术后Gleason评分、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复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7月,生化复发6例,予内分泌治疗后控制满意。结论相比于四孔法ELRP,三孔法ELRP不仅尚未增加并发症,而且更加微创,对于体积较小局限性前列腺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腹膜外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在治疗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采用腹膜外腹腔镜下实施前列腺根治性切除2例。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5、265 min,术中出血100、600 ml,术后3 d拔引流管,10 d、14 d拔导尿管,无尿失禁。结论腹膜外腹腔镜下实施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56例,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并均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检查,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Child-Pugh评分下降,HBV DNA载量下降,肝纤维化指标下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评分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抗肝纤维化及改善肝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高危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1月本院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26例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5.2岁,术前检查单独PSA≥20ng/mL者9例;兼具PSA≥20ng/mL并Gleason评分≥8分者17例;术前诊断T3 b和T4期各1例。3例患者因前列腺体积过大术前分别行3~6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手术方式均采用经腹膜外路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2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2min,平均出血量85mL,无输血病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两周拔除导尿管,8例拔管后尿失禁,经盆底训练后于1周至3个月恢复控尿。术后病理T2a~T2b,Gleason评分≤7分者10例;T2c~T4,Gleason评分≥8分者16例。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平均5.5个,淋巴结阳性3例;切缘阳性4例,术后控尿恢复后予局部放射治疗。19例获访3~30个月,所有患者均控尿良好,PSA≤0.2ng/mL。结论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采用以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策略安全有效,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合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腹膜后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术前诊断嗜铬细胞瘤、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腹膜后肿瘤,术后病理均为Castleman病。随访12~11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通常无异常结果,容易误诊,确诊需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