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合成前列环素 (PGI2 )的影响以及钙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对 IL - 6的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 ,用放免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的 6 - keto PGF1α。结果 :IL - 6组内皮细胞合成的 6 - keto PGF1α的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对照组为 (6 2 0 .4±34 .1) pg/ ml,而 IL - 6组 (5 0 u/ m l、10 0 u/ ml)分别为 (5 0 3.2± 2 3.6 )、(470 .3± 2 3.6 ) pg/ m l(P <0 .0 5 ) ;钙拮抗剂可以拮抗 IL - 6的上述效应与 IL - 6组比较 ,P <0 .0 5 ,而地塞米松无此作用。结论 :IL - 6能抑制内皮细胞合成分泌PGI2 ,此作用可能是通过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重组融合蛋白Fab/IFN-αA体外抗HBV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体外细胞水平上观察重组融合蛋白(Fab/IFN-αA)对乙型肝为病毒(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HBV DNA转染细胞系(HepG2.2.15细胞)作模型,通过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检测Fab/INF-αA作用后细胞上清液的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结合细胞存活率来评价其抗HBV作用,并与α-干扰素(IFN-αA)进行比较。结果 经12d作用,Fab/INF-αA在细胞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19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诊断和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81~1998年19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术前、术中定位方法及手术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持重部骨关节疼痛、多发骨折为其主要征象,实验室检查有血钙、血甲状旁腺激素、血碱性磷酶及尿钙、尿磷升高和血磷降低。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变薄,B超、CT及^99mTc造影三项结合可使术前定位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对33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术前、术中定位方法及手术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持重部位骨关节疼痛,多发骨折为其主要征象,实验室检查有血钙、血PTH,血碱性磷酸酶及尿钙、尿磷升高和血磷降低。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变薄。B超,CT及^99Tc造影三项结合可使术前定位准确率达90.9%。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需结合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术前,术中的准确定位及冰冻病理的定性检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一侧甲状旁腺中仅有一个病变者可只行单侧探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87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组(368例)、癌前病变及恶变组(1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特点,并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不同良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影像特点。结果(1)癌前病变及恶变组有19例(4.9%,19/387),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恶变4例(1.0%,4/387);良性组有368例(95.1%,368/387),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息肉229例(59.2%,229/387)、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91例(23.5%,91/387)、腺肌瘤样息肉48例(12.4%,48/3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OR=3.080,95%CI为1.147~8.273,P=0.026)和绝经前月经不规律(OR=7.574,95%CI为2.510~22.852,P<0.01)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3)良性组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中绝经后出血患者所占比例(68.1%,62/91)和出血次数≥2次者所占比例(31.9%,29/91)均高于另外两类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超声检查条状血流信号所占比例(27.5%,25/91)及点状血流信号所占比例(15.4%,14/91)均高于另外两类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多数为良性病变,恶变率低。肥胖、绝经前月经不规律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多表现为绝经后出血且超声检查多见条状或点状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资料。结果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为急性起病的偏瘫、四肢瘫,延髓麻痹、深感觉障碍、伴或不伴面舌瘫,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预后较差,影像学表现为DWI序列上可见双侧延髓内侧高信号,类似"心型"或"Y型"。结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少见,易误诊,应尽早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卒中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进展性卒中(SIP)是其中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类型。 研究 SIP 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现就应用于临床的多种影像学技术对 SIP 患者的病情发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上,活化的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是临床 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一,但是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产生阿 司匹林抵抗现象,导致血栓事件再次发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在血栓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因变异会对血小板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血小板活性增加,影响阿司匹林治疗后的残存血小板聚集。现通过回顾国内外与单核苷酸多态性 导致阿司匹林抵抗有关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了阿司匹林抵抗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巨大甲状腺肿手术成功的因素.方法 对24例巨大甲状腺肿患者术前进行多学科讨论,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除术或近全切除术,并对大部分病例随访1年余.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20~60ml,4例给予气管悬吊术,3例术中行气管切开术,2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2例出现口唇麻木感,术后住院时间5~14d,平均7d.结论 完善的术前检查,必要的术前准备,多学科讨论,正确的手术方式,术中良好的暴露以及细致的操作,是切除巨大甲状腺肿,减少术中出血,控制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