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推拿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推拿手法治法简便,疗效独特,脊柱推拿手法对伤科疾患与疼痛病症有很好的疗效。虽然脊柱推拿临床应用广泛,但基础研究薄弱。本文从脊柱推拿手法作用的"力"本质及其与手法"形"关系、脊柱推拿所致咔哒声响、脊柱推拿时髓核内压力的实时监测、推拿对椎管内结构影响以及推拿时脊椎结构在空间位置上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论述,这为更加科学地阐述脊柱推拿的作用机制提供坚实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存在脊柱畸形的老年人的椎体运动能力。方法应用脊柱功能测量仪,测量76名存在脊柱畸形的老年人脊柱的直立位、前屈、后伸的椎间夹角,以及前屈位到直立位、直立位到后伸位、前屈位到后伸位的活动度改变,并对比椎体夹角在各个体位的改变情况。结果脊柱畸形老年人椎间活动明显减小,躯干的整体倾角范围并未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胸腰段的活动能力相对增强;与前屈相比,后伸位增加了T7~T9节段椎体活动。脊柱长度在立位到前屈时增加(9.447±32.831)mm,立位到后伸时减少(10.553±21.737)mm。结论脊柱畸形老年人部分胸腰段椎体的代偿活动改善了脊柱的整体活动能力,但这种运动可能会引起局部损伤机会增加。日常老年人脊柱倾角处于较明显的前倾状态,这将造成躯干质心的明显偏移。  相似文献   
13.
胸锁乳突肌扳机点与老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胸锁乳突肌乳突部的肌筋膜扳机点压痛与年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定量按压法,按乳突前、下、后三部分,对不同年龄段男女健康受试者胸锁乳突肌乳突部的扳机点进行检查,采取VAS压痛量化评分评定压痛程度。结果:中老年组VAS疼痛评分为5.358±2.309,青年组VAS疼痛评分为3.357±1.9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胸锁乳突肌乳突部的肌筋膜扳机点压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与年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中老年组VAS压痛评分及压痛程度明显高于青年组。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机制及手法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也是引起腰腿痛及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在非手术疗法中,手法推拿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手法包括多种,主要有按法、压法、揉法、指按法、侧扳等,在临床上常根据术者的经验和手法习惯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本文通过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和症状出现机制,对其应用手法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颈椎曲度弧顶点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采用Borden氏法测量法探讨颈椎曲度弧顶点的分布规律 ,采用Borden氏测量法在 15 4例颈椎侧位X线片上 ,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弧顶点的分布情况。显示 15 4例健康志愿者的颈椎曲度弧顶点位置分布的频数以C4中最多 (4 6 .1% ) ,C5中次之(18.2 % ) ,C6上最少 (仅 0 .6 % ) ;对不同弧顶点颈椎曲度值方差分析结果 :P >0 .0 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颈椎曲度弧顶点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主要分布C4中点和C5中点 ,且不同弧顶点的颈椎曲度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颈腰椎旋转手法拇指最大推扳力比较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颈、腰椎定点旋转手法作用时,拇指对棘突的最大推扳力的差异,为推拿手法的量化提供定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系统,检测并记录旋转手法作用时出现咔哒声响时术者拇指推扳颈、腰椎棘突的最大推扳力。结果以出现咔哒声响作为颈、腰椎旋转手法成功的标志,此刻在腰椎左、右手拇指的最大平均推扳力分别为5.08±1.289kg和6.636±1.484kg。颈椎此刻术者左右手拇指的最大平均推扳力分别为4.75±1.04和6.44±1.34kg。结论颈、腰椎同侧的最大推扳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腰椎咔哒声响的发生与拇指推扳力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椎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颈部推拿手法治疗提供老年人椎动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对20具老年人尸体标本椎动脉的行程、弯曲和管径等情况进行解剖学观察,并与10具年轻人尸体标本做比较。结果:老年人标本椎动脉的弯曲明显多于年轻人。多者达10余处,C2~G6段弯曲多为增生的Luscka关节向外推挤所致;左右侧椎动脉管径相差悬殊者并不少见。结论:老年人椎动脉变异较多,易受损伤。  相似文献   
18.
臀中肌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臀部疼痛的定位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以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为A线,从四个水平,即C水平(A线下1.5cm)、D水平(A线下3.5cm)、E水平(A线下5.5cm)、F水平(A线下7.0cm),并以通过左右髂嵴最高点的垂线B线为外侧界,对12具成人防腐尸体的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的解剖位置进行观测。结果:在四个水平上均可见臀大肌与臀中肌,梨状肌多数见于E和F两个水平上。结论:临床上臀部疼痛大多可能是臀中肌肌筋膜痛,而并非梨状肌。  相似文献   
19.
骶髂关节检查法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临床常用的骶髂关节检查法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方法:对经确诊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临床检查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骶髂关节检查均为阳性,其中以"4"字试验和叩击试验的阳性率最高,而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次之。早期患者的疼痛量化评分(NRS)明显高于晚期(P<0.05)。结论:骶髂关节检查法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特别是早期初步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扌衮)法不同时间段的接触压力,为临床教学研究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系统,检测并记录术者进行(扌衮)法操作时不同时间段的接触压力.结果:在外展和内收部位,(扌衮)法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系数相近.在外展和内收的转折点仍保持较大的作用力.结论:该术者(扌衮)法操作时作用力均匀,手法准确,该试验方法对于纠正临床初学者的手法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