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型斜坡脊索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巨型斜坡中线区脊索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 13例巨型斜坡脊索瘤 (直径大于 4cm)。介绍入路方法、肿瘤切除程度和疗效随访 ,探讨肿瘤残留的原因和处理 ,并与其它入路比较适用范围。结果 本组巨型斜坡脊索瘤全切除 3例 ,次全或大部切除 7例 ,部分切除 3例 ,无手术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 7年 ,3例肿瘤全切除者未见复发 ,其余 10例中 2例死亡 ,1例失访 ,3例病情稳定 ,另 4例因斜坡中线区以外肿瘤复发经其它入路再次手术 ,生存至今。结论 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 ,切除主要沿颅底中线方向生长的巨型斜坡脊索瘤 ,疗效满意。对偏离中线方向生长的较大肿瘤 ,须采用联合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22.
特重型颅脑损伤肠外肠内的序贯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全肠外(TPN)营养逐步过渡为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及合理性。 方法:营养组:17例GCS≤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2天开始应用TPN,6 ̄7天后根据病情逐渐给予部分肠内营养(EN)过渡,10天后改为完全的EN。观察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2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作对照。 结果: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能从早期的TPN中获得较充分的能量和蛋  相似文献   
23.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是目前神经外科的重点和难点。术前与术后颅内压持续性增高,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是患者死亡与致残的主要病理基础。笔者自2005年7月以来采用超低位去大骨瓣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11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期猝死的原因。方法对11例患者的伤情、诊断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11例患者在猝死前均无明显先兆,猝死原因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下丘脑功能损害、脑干软化等有关,其中1例为脑动脉瘤外伤后破裂。结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不能仅凭GCSS,而应分析受伤机理,结合影像学的动态检查为依据。对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底骨折、突发高热、颅底脑池显示不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25.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分类归属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起病急剧,病情凶险,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元凶.相当一部分HICH患者通过手术能提高救治率已在神经内、外科达成共识[1].因此,在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室时,如何因人、因病掌握手术时机,合理的给予分类归属,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为探讨急诊分类归属对HICH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笔者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进行该方面的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回顾性分析65例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27例),比较两组间患者的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结果 显示,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其血肿再发率明显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存活下来的患者恢复率亦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认为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微创,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各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GCS≤ 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A组 (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组 )、B组 (单纯肠外营养组 ,TPN)、C组 (单纯肠内营养组 ,EN) ,每组 2 8例 ;伤后 48~ 72h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 ,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早、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结果 :伤后 1周时 ,A、B组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上优于C组 ,并且早期并发症少于C组 (P <0 0 5 )。2周时 3组上述指标虽略有高低 ,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B、C组的并发症高于A组(P <0 0 5 ) ;按GOS预后评定A组预后优于B、C两组 (P <0 0 5 ) ,病死率A组最低。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后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
Rational operation in early stage w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patients' rehabilitation.Differ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to explore a reasonable classification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29.
张俊  宣宏飞  谢仁龙 《新中医》2014,46(6):49-5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措施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T-Aoc、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DA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Aoc水平升高,而MDA水平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改善患者体内自由基水平,保护脑组织,阻止神经元放电,有利于缓解癫痫的症状。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65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小骨窗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微创组,27例),计算两组间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血肿再发、重残及死亡发生率(14.8%、22.2%、7.4%)均明显低于小骨窗组(39.5%、31.6%、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恢复率(70.4%)则明显高于小骨窗组(44.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创伤小,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