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65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小骨窗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微创组,27例),计算两组间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血肿再发、重残及死亡发生率(14.8%、22.2%、7.4%)均明显低于小骨窗组(39.5%、31.6%、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恢复率(70.4%)则明显高于小骨窗组(44.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创伤小,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2.
特重型颅脑损伤肠外肠内的序贯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全肠外(TPN)营养逐步过渡为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及合理性。 方法:营养组:17例GCS≤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2天开始应用TPN,6 ̄7天后根据病情逐渐给予部分肠内营养(EN)过渡,10天后改为完全的EN。观察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2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作对照。 结果: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能从早期的TPN中获得较充分的能量和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和脑脊液净化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不同治疗作用及二者合用时的作用。方法:经CT证实的112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独尼莫地平治疗组)38例,B组(脑脊液净化组)34例,C组(尼莫地平合用脑脊兴净化综合治疗组)40例。治疗前后分别予以经颅彩色多普勒(TCD)、CT及腰穿检查,观察各组治疗后出血吸收速度、临床症状改善及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结果:治疗中,B组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脑梗死发生率高于A、C组(P〈0.05)。治疗1周时B、C组的脑脊液外观及压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率高于A组(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优于A、B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合并脑脊液净化对t-SAH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4.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是目前神经外科的重点和难点。术前与术后颅内压持续性增高,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是患者死亡与致残的主要病理基础。笔者自2005年7月以来采用超低位去大骨瓣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回顾性分析65例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27例),比较两组间患者的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结果 显示,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其血肿再发率明显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存活下来的患者恢复率亦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认为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微创,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术式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超低位去大骨瓣联合亚低温治疗组(A组)、单纯超低位去大骨瓣治疗组(B组)与常规去骨瓣治疗组(C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第1、5、10天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SO2)及血乳酸(Jlac)值是否存在差异,并比较各组患者3个月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术后PI及Jlac值均低于B、C组 (均P<0.05),而JSO2则高于后两组(均P<0.05).3个月后患者的恢复率以A组最高(76.7%),但与B、C组(70.0%、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缺血状态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7.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不同原因所致脑血管痉挛 (CVS)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门诊经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证实有脑血管痉挛的 12 0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A组在脑复康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 ,B组则加用尼莫地平 ,C组只给脑复康治疗。 4周后复查 TCD,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对 CVS的治疗优于 C组 (P均 <0 .0 1) ,A组对非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所致的 CVS优于 B组(P<0 .0 5 )。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 CVS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尤其是对非 SAH所致的 CVS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8.
39.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及超早期手术的实施使许多以往不能救治的患者获得了新生[1].但部分HICH患者术前即有意识障碍、自主呼吸功能减弱及因颅内高压呕吐物的反流、误吸等情况,低氧血症发生率可高达60.0%~70.0%,严重影响预后.常需气管造口建立人工气道来改善呼吸.虽然气管造口能改善呼吸但破坏了呼吸道自然防御机制,其肺部感染率几乎达到100.0%,病死率也随之增高[2].我们从2000年8月~2002年12月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并与同期术后气管造口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 HICH)术后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以及不同营养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将 10 7例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6~ 8分的 HICH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 ( EEN,n=38)、肠外营养组 ( EPN,n=35 )和传统治疗对照组 ( n=34)。术后 4 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 ,观察3组治疗后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 3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 1周时 ,EEN组和EPN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2周时 ,3组营养指标虽有高低 ,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EPN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 EEN组 ( P<0 .0 5或 P<0 .0 1) ;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 ( ADL )评定预后 ,EEN组优于 EPN组和对照组 ( P<0 .0 0 5 )。结论 重症 HICH术后患者能够从 EEN中接受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疗效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