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31.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取对数期OVCAR3细胞,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0.1%二甲亚砜),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5,10,20μg·mL-1丙泊酚),联合组[0.5μmol·L-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剂(colivelin)+20μg·mL-1丙泊酚]...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了更为全面地认识地震中儿童伤员的临床特征和救治状况,总结地震中儿童伤员救治经验。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芦山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中收治的儿童伤员的临床信息,分析比较两次地震中儿童伤员的有关数据。结果:截至2013年4月30日,该院共收治了芦山地震14岁以下伤员34人。与汶川地震的数据比较,芦山地震儿童伤员的年龄更小(P<0.01),地震到入院的平均时间更短(P<0.01)。芦山地震中,67.6%的伤员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骨折,儿童颅脑损伤比例明显高于汶川地震(29.4% vs 9.5%,P<0.05)。芦山地震收治患儿没有截肢,没有死亡,13位极危重症和重症儿童伤员均顺利进入康复阶段。 结论:芦山地震儿童伤员中重症患儿及颅脑损伤患儿比例较高,但治疗转归较好,这可能与及时的现场救援和转运及多部门、多级医疗机构、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与阿替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年龄5~24周的婴儿血管瘤患儿75例,分为普萘洛尔组(30例)与阿替洛尔组(45例)。普萘洛尔组给予普萘洛尔2 mg/kg,每天分3次口服;阿替洛尔组给予阿替洛尔1 mg/kg,每天1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服药24周,并于治疗后第1、4、12、24周进行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并对治疗24周前后的瘤体情况进行血管瘤活跃度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在普萘洛尔组中,达到瘤体消退满意的患儿为70%(21/30),阿替洛尔组中达到瘤体消退满意的患儿为75.6%(34/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萘洛尔组中1例患儿因严重气道高反应性而停药导致治疗失败。阿替洛尔组中1例患儿因出现药物抵抗而治疗失败。两组相比,普萘洛尔组患儿出现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肢端发凉、细支气管炎合并气道高反应性的比例更高(P<0.05)。两组中均未出现低血压、低血糖及心动过缓。结论阿替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与普萘洛尔相仿,但阿替洛尔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34.
目的总结本院8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儿的手术经验,探讨儿童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实施的8例儿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儿临床资料,对其诊治经过及手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结果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年龄4~11岁。切除左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2例,右肺下叶2例。除1例11岁患儿术中行单肺通气外,其余10岁以下患儿均行双肺通气。2例术中中转开放手术,其余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10-30mL,手术时间50-90min。术后病理报告:肺腺瘤样囊性病变7例,叶内型隔离肺1例。术后第3~4天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6—7d出院,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出现。近期随访患侧剩余肺叶均代偿良好。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野显露清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儿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呼吸系统并发症少。大龄儿童单肺通气能增加操作空间,同时肺萎陷后也有利于肺门部的解剖,使手术简化。若能掌握指征和操作技巧,即使没有单肺通气情况下,同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婴幼儿血管瘤(IH)中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对血管瘤周细胞(Her-pericyte)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增殖期与消退前期IH瘤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Jagged1、Notch3及Hes1在增殖期与消退前期IH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增殖期与消退前期Hem-pericyte中Jagged1、Notch3及Hes1基因表达水平.使用Notch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DAPT作用于Hem-pericyte,观察其对Hem-pericyte分化的影响.结果 消退前期IH血管网较增殖期IH血管网排列更为成熟规则.Jagged1、Notch3及Hes1在增殖期与消退前期血管瘤中均有表达,其中Jagged1主要分布于HemEC,Notch3与Hes1则主要表达于Hem-pericyte.与增殖期Hem-pericyte相比,消退前期Hem-pericyte中Notch3与Hes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3.10±0.32 vs 1.41±0.37,1.89±0.35 vs 0.78±0.41);与周细胞分化/收缩力相关的基因:smMHC与αSMA的表达水平在消退前期Hem-pericyte中也显著升高(4.27±0.28 vs 0.48±0.19,1.43±0.21 vs 0.39±0.20).采用y-分泌酶抑制剂DAPT阻断Notch信号通路后,消退前期Hem-pericyte中smMHC与αSMA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4.31±0.34 vs 2.1±0.32,1.40±0.31vs 0.56±0.27).结论 Hem-pericyte中存在活化的Notch信号通路;Notch参与了对体外培养Hem-pericyte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在心脏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例二尖瓣疾病患者接受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等手术情况,及随访19个月的死亡、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正中开胸。18例一次成形成功,2例首次成形效果欠佳,再次阻断后重新成形成功。术中所有患者均使用成形环,其余成形方法包括瓣叶折叠(4例)、交界缝合(3例)、人工腱索(10例)、心包补片(2例);同期行房缺或卵圆孔修补6例、三尖瓣成形10例、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左房黏液瘤切除3例、二尖瓣赘生物清除1例。患者手术时间(259.50±48.88)min,体外循环时间(148.15±41.17)min,主动脉阻断(85.15±20.74)min,术中失血量(132.50±56.84)m L,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06.50±102.10)m 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75±0.79)d,总输血量(206.00±202.70)m L。1例心包致密粘连患者术后引流量偏多,输入较多库血;另有1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经联合抗感染后治愈。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7.15±5.17)h,术后ICU停留(26.50±9.62)h,术后住院(9.70±4.51)d。全部患者无死亡,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未见明显狭窄或返流。全组随访(10.30±4.88)个月,无死亡,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9例,Ⅱ级1例,较术前改善(P0.05);随访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术前缩小(P0.05)。结论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已日趋成熟,创伤小,出血和输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数据为基础,利用Mimics 10.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分割,得到颅内动脉瘤的真实三维形态模型,再将模型引入ANSYS 14.0,依据人体生理数据构建血管壁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颅内动脉瘤流体模型与血管壁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计算。结果 在整个心动周期内,动脉瘤腔内均存在明显的恒定类型漩涡流动,动脉瘤顶部存在低切应力区域,瘤颈部存在高切应力区域,动脉瘤顶部、体部及颈部分别存在较大变形和Von Mises应力分布区域。结论通过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探索动脉瘤内血液流动特性与瘤壁生物力学性能,可推测其易破裂的可能区域,进行破裂风险评估,为深入研究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8.
向波  张翱  杨全  李震 《放射学实践》2014,(6):680-683
目的:分析副脾CT误诊原因,通过CT量化分析,提高对副脾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副脾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分别测量各期副脾及主脾的CT值。结果:13例副脾平均CT值动脉期85.3 HU,静脉期105.2 HU,延迟期70.7 HU。正常主脾平均 CT 值动脉期103.8 HU,静脉期117.3 HU,延迟期81.7 HU。通过量化分析:副脾各期CT值均比主脾略低,但是其三期动态增强,CT值动态变化形态与主脾一致,即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CT 值进一步增高,延迟期后强化程度减低。结论:副脾有典型的CT表现,通过CT量化分析,可提高对副脾的诊断,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9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微创组;选择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相应手术的9例患者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微创组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2例使用生物瓣),二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植入主动脉瓣膜型号19~25 mm,无1例延长手术切口。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出血及胸部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气和右侧胸腔积液各1例,均经胸腔引流后治愈出院。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稍延长(P 0. 05),但并不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入住时间(P 0. 05),且术后引流量和总输血量减少(P 0. 05),皮肤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组患者术后随访1~13个月,心脏彩超提示人工瓣膜未见明显异常,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可以取得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样的效果,但创伤更小,失血和输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0.
目的:筛选儿童活体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活体肝移植患儿病历资料。大量输血定义为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大于自身1倍总循环血容量(70 ml/kg)。根据术中输血量,将患儿分为大量输血组和非大量输血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儿9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