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PPH双荷包术式治疗成人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在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除 (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PPH)治疗重度内痔或混合痔的应用过程中 ,发现其直肠黏膜的切除有助于治疗成人直肠黏膜脱垂[1 ] ,尤其是术中双荷包缝合的运用 ,直肠黏膜圈的切除宽度增加 ,使成人直肠黏膜脱垂的治疗成为可能。本文报告2 0 0 1年 1月以来对 6例患者的应用经验。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1例 ,女 5例 ,年龄 2 8~ 6 7岁 ,平均 5 8 6岁。病程 2~ 8年。直肠黏膜脱垂 1 5~ 4 0cm ,其中 2例伴有内痔 ,可自行还纳 ,2例有硬化剂黏膜下注射治疗史 ,治疗时间分别在 7、16个月…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较好的药物。方法将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庆大霉素、噻吗灵经会阴部直接穿刺前列腺注入治疗。结果庆大霉素组总有效率66.7%。噻吗灵组总有效率90%。结论局部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噻吗灵组疗效优于庆大霉素组。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在TURBt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化疗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00年后在TURBt术中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粘膜下注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和TURBt术中不作注射组进行比较。结果TURBt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化疗除少数有轻微消化道反应和一过性尿频尿急,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入液体,使肿瘤基底显示更清晰,术中定位更准确,两组术后复发率经χ2检验膀胱粘膜下注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URBt术中羟基喜树碱膀胱粘膜下注射不良反应少,方便了手术,明显减少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中国人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sporadic HD,sHD)易患基因内皮素受体-B的突变与多态性特征,比较不同种族sHD在基因改变上存在的异同.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集武汉、太原地区92例sHD及32例患儿双亲的标本,并以60例正常儿为对照.提取外周静脉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PCR-SSCP)对内皮素受体-B(EDNRB)基因exon-2进行分析,并通过DNA测序检测阳性标本的核苷酸改变方式,与文献报道的其他种族sHD同一基因特征做比较.结果 全部标本EDNRB基因exon-2均未发现突变与多态性位点的存在.结论 中国大陆sHD患者EDNRB基因的exon-2与大多数种族一样都不存在突变与多态性位点,与南非、中国香港地区sHD该基因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5.
我院泌尿外科于1997~2003年共行前列腺增生症手术1082例,其中术后发生大面积肺栓塞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加另侧腺叶部分切除对甲亢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78例术后病人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甲状腺危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其中喉返暂时性功能损伤4例(2.25%),喉上神经暂时功能障碍2例(1.69%),低血钙抽搐5例(2.81%),均于术后3周内恢复;术后随访2~24月,无甲亢复发及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结论:该手术方法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47.
背景:有关核因子(NF)一KB和环氧合酶(COX)一2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其临床意义和相互关系尚无定论。目的:研究NF-kB和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2例胃癌组织中NF-kB和COX-2蛋白的表达,以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30例)作对照。结果:NF-kB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F-kB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临床指标呈显著相关(P〈0.05)。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4.1%,在对照组中无表达,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胃癌组织中NF-kB和COX-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80,P〈0.01)。结论:NF-kB和COX-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NF-kB可能促进了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8.
49.
探讨三苯氧胺作用的组织学特异性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抵抗的可能机制。向MCF7及Hela细胞中转染入含周期素D1基因调控序列的报告基因,用佛波醇酯(TPA)、5,7,4-三羟基异黄醇(Genistein)处理细胞后,检测三苯氧胺对报告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MCF7细胞中,TPA可使三苯氧胺产生促进报告基因表达作用。Hela细胞中,Genistein预先作用12h后,三苯氧胺表现出抑制报告基因表达作用。提示雌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以外的蛋白激酶活性改变可明显影响三苯氧胺的作用,这可能是三苯氧胺作用的组织学特异性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0.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后进行胆管结石内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实施EPBD 42例 ,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 8mm ,直接用取石网篮取石 ,当结石较大时先行机械碎石网碎石后再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 ,并造影复查。结果  41例成功完成EPBD ,3 8例单次内镜治疗清除结石 ,3例行两次十二指肠镜下取石治疗 ,其中 1例再次内镜治疗时改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后取石。 9例附加机械碎石术。 41例中无出血、穿孔、重症胆管炎或重症胰腺炎发生 ,无术后胆管明显积气 ;10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 ,72h内恢复。结论 EPBD后取石具有与EST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 ,出血风险低 ,胰腺炎发生率并不高 ,机械碎石比例较EST术后为高。主要适用于直径小于 10mm的肝外胆管结石 ,但对较大结石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