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膨式金属支架在晚期结直肠癌所致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我院2016~2018年间收治晚期结直肠癌所致完全性肠梗阻病人55例,支架组37例,采用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手术组18例,采用肠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住院时间、早期和晚期不良事件和总生存率。结果支架组获得技术成功35例,技术成功率为94.6%(35/37),手术组技术成功18例,技术成功率为100%(18/18)。89.2%的结肠支架置入术病人和100%的手术病人获得了临床缓解(P0.05)。支架组和手术组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8%和27.8%,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0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8.6分钟,手术组为123.9分钟,支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手术组为1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5%和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周时,支架组病人生存率为29.7%,手术组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膨式肠道支架在晚期结直肠癌所致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病人远期生存与肠造口相当。  相似文献   
2.
运用腹腔镜技术根治性切除直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外科技术根治性切除直肠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腹腔镜技术根治性切除57例直肠肿瘤的手术方式与临床资料,其中高位直肠癌8例,中位直肠癌19例,低位直肠癌21例,肛管癌9例。结果55例在全腹腔镜或其辅助下完成根治性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6±25)min,平均出血量(85±38)mL;术后无伤口感染、腹腔出血、吻合口漏、狭窄;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肿瘤标本切除长度(26.35±13.26)cm,切除淋巴结数目(12.35±9.67)个;随访4 ̄36个月,2例术后14个月、18个月腹腔广泛转移死亡。结论运用腹腔镜外科技术根治性切除直肠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且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ERβ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大肠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大肠癌中ERβ,VEGF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作对照,分析大肠癌组织中ERB与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关系.结果:45例大肠癌组织中,ERβ阳性23例(51.11%),VEGF阳性33例(73.33%).ERβ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 0.024,P=0.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P=0.289,P=0.173).ERB阳性组中,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ERβ阴性组(56.52% vs 90.90%,P<0.05).结论:ERβ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联合VEGF作为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结肠癌细胞系中表观遗传学酶谱的表达水平.方法:RT-PCR分别检测结肠癌细胞系HT-29、Lovo和Caco-2中Dnmt1、Dnmt3a、Dnmt3b和HMT mRNA表达水平.结果:Dnmt3b mRNA在结肠癌细胞系HT-29、Lovo中高度表达,Dnmt1与HMT次之,Dnmt3a表达水平最低;Dnmt3b、Dnmt3a在不同结肠癌细胞系之间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细胞系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现遗传学发生机制;Dnmt3b在建立和维持结肠癌细胞系DNA甲基化模式中可能起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鼻肠管和鼻胃管在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之间收治的58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鼻肠管组和鼻胃管组予以治疗,观察各项临床治愈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均治愈,鼻肠管组的各项临床治愈指标均优于鼻胃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实施EPBD术3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mm,直接用取石网篮取石,当结石较大时先行机械碎石网碎石后再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并造影复查。结果:37例成功完成EPBD,36例在EPBD后清除结石,7例附加机械碎石术。37例中,2例十二指肠镜下取石2次,1例再次ERCP时改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取石。37例中无出血、穿孔、重症胆管炎或重症胰腺炎发生,无术后胆管明显积气;9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72h内恢复。结论:EPBD后取石具有与EST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出血风险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机械碎石比例较ESr术后为高。适用于10mm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但对较大结石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外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该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6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胆囊管途径取石成功率为24/26,1例因胆囊管变异,1例导丝插入胆总管未成功,中转为胆总管切开术。术中扩张时无胆管撕裂,术后无腹腔出血、胆漏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4-8d.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例,在采用腹腔镜下1次手术的方式治疗时,应首先考虑经胆囊管途径,以争取更小创伤以便更快地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RCP检查及治疗技术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的68例胆漏病人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有无ERCP检查或治疗时,胆漏病例的治疗方案。结果 31例ERcP检查病例中,全部明确胆漏性质,12例仍需手术处理胆漏。37例未经ERCP检查病例中,20例手术治疗处理胆漏,其中5例术前PTC明确胆漏性质,其它病例于术中探查判断胆漏部位,2例探查误诊误治,6例单纯T管外引流术。结论 ERCP检查可明确胆漏的性质,提高手术治疗的准确性,并为部分病例提供有效治疗,降低手术治疗比例。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的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4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中心因肝内胆管结石而施行了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7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病人年龄16~65岁,平均(43.8±21.7)岁.72例腹腔镜下肝叶或肝段切除术主要包括左半肝切除术34例,左外叶切除术19例,肝Ⅵ段切除术16例.手术时间125~320 min,平均(262.5±115.5)min.出血量50~400 ml,中位数150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包括胆漏6例,胃轻瘫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肝包膜下积液1例,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微创时代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应以腹腔镜下肝段或肝叶切除术作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RCP检查及治疗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过程中 ,ERCP检查及处理对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  31例ERCP检查病例中 ,全部明确胆漏性质。 1 9例经内镜下处理后治愈 ,1 2例仍需手术处理。结论 ERCP检查可明确胆漏的性质 ,提高手术治疗的准确性 ,并为部分病例提供有效的治疗 ,降低手术治疗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