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Smad蛋白家族是近年来发现的TGF-β受体下游信号蛋白。积雪草苷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的合成,使瘢痕内的TCF-β表达减少。目的:研究积雪草苷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磷酸化Smad2和Smad7的作用及机制。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对照、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烧伤整形科。对象:实验于2002—04/2003—03在中山大学外科实验室完成。标本取自因增生瘢痕住院进行整形手术的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35岁。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由本科实验室经原代培养后传代获得。干预: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积雪草苷作用于成纤维细胞为实验组。对照组不加积雪草苷,观察用药前后各指标的改变。主要观察指标:①积雪草苷对磷酸化Smad2和Smad7的影响。②积雪草苷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积雪草苷可抑制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从S期进入M期,减少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Smad2的含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53.P=008).细胞中Smad7的含量实验组为(50.80&;#177;22.40)%,对照组(32.18&;#177;17.84)%.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7,P=0.024)。结论:积雪草苷抑制瘢痕可通过Smad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人Ⅰ型前胶原基因(ColⅠA1)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eucleotide,ASODN)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抑制胶原合成作用,拟进一步探讨ColⅠA1 ASODN对裸鼠移植模型体内的人增生性瘢痕的胶原合成作用。方法 SPF级BALB/c-nunu品系6~8周龄雌性裸鼠60只,体重约20 g;取行瘢痕切除手术患者自愿捐赠的瘢痕组织块去表皮后,移植至裸鼠背部肩胛内侧皮下,每只裸鼠移植1块,制备人增生性瘢痕裸鼠移植模型。将58只成功制备模型的裸鼠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3组,于瘢痕移植2周根据分组行经皮穿刺瘢痕内注射。A组(n=20):5μL浓度为3 mmol/L ColⅠA1 ASODN、3μL脂质体、92μL Opti-MEMⅠ减血清培养基;B组(n=20):3μL脂质体、97μL Opti-MEMⅠ减血清培养基;C组(n=18):100μL Opti-MEMⅠ减血清培养基。实验最初2周每天注射1次,之后隔天1次,至实验取材。注射后2、4、6周,对存活裸鼠进行瘢痕硬度测量后,处死裸鼠取瘢痕组织行胶原染色组织学观察以及透射电镜观察;提取细胞总RNA后行RT-...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荷负电气溶胶(aerosol bioelectricity, ABE)对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荷负电气溶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将40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和对照组(n2=20).治疗组应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每次1.5 h,每天2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不作荷负电气溶胶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EGF和β1整合素表达水平.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7±1.15) d,对照组为(9±1.34)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P<0.01).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伤后第2天可见EGF、β1整合素开始表达于基底细胞和毛囊细胞,第5天表达显著,第6~9天持续高水平表达;对照组于第3天开始表达,第7天表达显著,第8~10天持续高水平表达.治疗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愈合后两组表达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调EGF和β1整合素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可能是荷负电气溶胶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4.
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保证成批烧伤病人救治顺利进行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从成批烧伤的现场、休克期处理,以及抢救工作的组织领导、伤员的转送时机、事故的预防几个方面,总结了1970年至今22批403例成批烧伤的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 22批403例病人中治愈382例,治愈率94.79%。结论 只要组织、措施和治疗方法得当,成批病人的救治,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使用中草药“拔毒生肌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22例,治愈21例,认为此药有解毒、散瘀、去腐生新、长皮收敛的作用。且药源广、价廉、使用方便,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修复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34例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创面特点、术前血糖的控制和修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糖尿病病史2~40年,平均10.5年;60岁以上老年组较45~59岁老年前期组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严重。(2)溃疡创面以足部最多,自发性溃疡、抓伤、烫伤、磨擦伤为常见诱因,创面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3)术前、术后血糖控制为(9.1±3.3)mmol/L和(8.7±2.6)mmol/L,P>0.05。(4)植皮14例,成功11例,随意皮瓣7例均成活,截肢(趾)8例,6例Ⅰ期愈合,1例血管移植成功,溃疡自愈。结论:老年人糖尿病易合并糖尿病足和皮肤溃疡,术前、术后控制血糖,合理处理创面和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修复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8.
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分布的规律,分析用P63、CD29单标记和双标记法鉴定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5例正常人头顶部、足背、足底、阴阜(阴毛区)、阴囊等21个部位的全层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SP)染色法,用P63、CD29作为一抗进行单、双标记。对染色结果作图像分析并以阳性单位(PU)值表示,观察表皮干细胞在各部位皮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P63单标记法及P63、CD29双标记法染色均显示, 正常人体21个部位中,足背皮肤的PU值最小,头皮PU值最大。CD29单标记法染色显示,足底皮肤 PU值[(11.9±1.5)%]最小,头皮PU值[(29.1±5.0)%]最大。毛发区皮肤P63、CD29单、双标记染色的PU值均高于汗毛区(P<0.01),但躯干与四肢部位皮肤P63、CD29单标记及双标记染色的 PU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头顶部、阴阜、阴囊皮肤组织中的表皮干细胞多于其他部位。P63、CD29单标记法对表皮干细胞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而P63、CD29 双标记法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后者不失为鉴定表皮干细胞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促进创面修复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用 12只大耳白兔 2 4只耳上的 72个创面 ,随机分为rhEGF(10 μg/cm2 )治疗组、rhbFGF(10 0AU/cm2 )治疗组和对照组 (涂以 1%磺胺嘧啶银霜 )。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 ,分别取不同时段的标本进行病理学、电镜检查 ,并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标本中整合素 β1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两治疗组整合素 β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创面修复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 ,且修复质量较对照组高 (P <0 .0 5 ) ;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胚芽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rhEGF、rhbFGF均能提高创面修复质量 ,在修复早、中期使用rhbFGF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中、晚期使用rhEGF能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根据时效 ,联合应用rhEGF、rhbFGF可获得最佳效价比。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 β1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粘连蛋白 (FN)及其受体α5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 ,探讨TGF β1、FN及其受体α5β1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浓度分别为 0、5、10、2 5、5 0、10 0 μg/L的TGF β1作用下 ,瘢痕成纤维细胞FN及其受体α5β1整合素表达的变化。结果 TGF β1浓度在 10~ 5 0μg/L之间时 ,可明显刺激瘢痕成纤维细胞FN及其受体α5β1整合素的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较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随着TGF β1浓度增加 ,促合成作用也随之增加 ,浓度在 10 0 μg/L时 ,作用达到饱和。 结论 TGF β1作用下FN及其受体α5β1整合素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