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人表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表皮细胞在不同的培养方法、不同的培养液及不同底物中的生长情况进行3方面的探讨,以便选出较好的一种组合进行表皮细胞培养,为改善烧伤皮源不足的问题打下基础。方法:①采用人包皮或体皮制成皮块、皮粒、表皮细胞悬液进行液体培养,比较3种方法中表皮细胞生长情况;②应用纯表皮细胞悬液进行空气液体界面培养,平铺平皿培养及培养瓶液体培养,比较表皮细胞贴壁、生长情况;③另将表皮细胞悬液接种于3种不同的培养液,即RPMI1640,RPMI1640+MEM及MEM比较细胞生长差异。结果:①在适当的条件下,离体的皮肤皮块、皮粒及表皮细胞悬液经培养皆能生长和分化,而表皮细胞悬液生长速度较快,纤维母细胞污染机会最少;②以Biofil为底物的空气液体界面法,细胞生长速度最快,培养出的单层表皮细胞膜片易取出,不收缩;③表皮细胞在MEM,RPMI1640及RPMI1640+MEM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结论:以Biofil为底物的空气液体界面培养法应得到推广应用,它不仅加快了表皮细胞的生长速度,减少了纤维母细胞的污染,易于移植,同时解决了以往各种人工敷料仅针对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及暂时覆盖Ⅲ度创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22.
我科自1970~1983年收治大面积烧伤561例,发生败血症57例,其中多菌败血症11例。本文通过对这11例病人的发病、发展、转归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愈率。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4例,女7例;小儿4例,成人7例,年龄分布2~24岁。二、烧伤面积与深度:最小面积40%(小儿、Ⅲ°35%)最大面积95%(成人,深Ⅱ°90%,Ⅲ°5%) 三、败血症出现时间:回收期至溶痂早期9例,占82%,最早4天,最迟45天, 四、治愈率与死亡率:治愈1例,治愈率  相似文献   
23.
一、病例报导余××,女,19岁,住院号281,372,烟花火药烧伤12小时,于1981年5月10日入院,入院前曾输液1,000ml,无尿。入院时T37.6℃,R30次,P160次,四肢厥冷,呈休克状态。心、肺等脏器未见异常,烧伤部位在头、面、颈及四肢,总面积70%,其中Ⅲ°40%,无呼吸道烧伤。入院后即按上海公式补液抗休克,稳定后清创,四肢用1%磺胺嘧啶银蓝霜包扎,头面颈部取暴露疗法。休克期渡过平稳。伤后11天开始溶痂,并出现败血症状,创面和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按细菌药敏试验给予多粘霉素B等三联抗生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荷负电气溶胶治疗对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8、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将40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和对照组(n2=20).治疗组应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每次1.5 h,每天2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不作荷负电气溶胶治疗.伤后第1~11天分别取创面标本制作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IL-8和IL-10表达水平.结果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7.00±1.15)d,对照组为(9.00±1.34)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两组IL-8均在伤后第1天开始表达.主要位于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第3天表达明显增多达高峰,并见大量成纤维细胞表达,治疗组的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5~11天表达水平迅速下降.两组IL-10伤后第1天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有表达;第3天开始有角质细胞表达并达高峰,第5~11天表达水平缓慢下降,但治疗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1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能有效抑制创面IL-8的表达及促进IL-10的表达,缩短炎症进程,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aerosol bioelectricity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 (IL) -8 and IL-10 in wound healing of burned rats. Methods The deep Ⅱ degree scalding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Sprague Dawley (SD) rats.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1 =20) and control group (n2 =20). The ra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erosol bioelectricity.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first to eleventh day post-scald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age analysis method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IL-8 and IL-10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wound healing tim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7. 00 ± 1. 15 days, 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9. 00 ± 1. 34 days. IL-8 and IL-10 were observed mainly in polylmorphonuclear and mononuclear cells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on the 1 st day. On the third day, fibroblasts abounded, IL-8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evidently and reached a peak. The peak value (6. 73 ± 1. 36)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2. 85 ± 0. 72, P < 0. 01). From the 5th to 11th day, IL-8 expression was declined rapidly. IL-10 was expressed in keratode cells and had the peak value in experimental group (1. 24 ±0. 15) and control group (5. 69 ± 1. 32) on the 3rd day. IL-10 expression was declined gradually from the 5th to 11th day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L-10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from the 3rd day to 11th days post-scalding (P<0. 01). On the 3rd day, both IL-8 and IL-10 i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expressed abundantly , and there was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r = - 0. 862, P < 0. 01). Conclusion Aerosol bioelectricity can indicate active cells proliferation through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IL-8 and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IL-10, accelerating burned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和粘连蛋白(FN)合成的影响,探讨TGF-β1与瘢痕细胞外基质(ECM)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培养、VG化学染色、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扫描和氯胺T法观察不同浓度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及FN合成的影响。结果:TGF-β1在浓度为10-50ng/ml下能刺激胶原蛋白和FN的合成,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当TGF-β1浓度为100ng/ml时,作用达饱和。结论:TGF-β1可能与瘢痕形成过程中ECM的过度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26.
积雪草 Centella asiatica(L.)Urb.为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现已证明,从积雪草中提取的积雪草甙能促进伤口愈合,对烧伤增生性瘢痕(HTS)有明显疗效。本研究以 HTS 移植至裸鼠的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积雪草甙对移植的 HTS 的 T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探讨积雪草甙治疗 HTS 的机理。材料与方法1 材料1.1 实验动物裸鼠,为单纯 T 淋巴细胞缺陷(BALB/C-nunu 品系),6~8周龄,雌雄不拘,由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27.
表皮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及终末分化低的特性 ,从而可维持表皮的自我更新和完整性。目前对表皮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然缺乏具有特异性的表面标志物。就国内外对表皮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在整合素 ,角蛋白 ,基因物质P6 3,CD71,连接蛋白 4 3,C8/ 14 4B和CD34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重组质粒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反义RNA对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基因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性。方法:将α1(Ⅰ)型前胶原基因片段反向克隆至非整合型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REP9的多克隆位点中,以构α1(Ⅰ)丧胶原基因反义RNA表达载体pREP9-AScoll,并籍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其导入人肺HLF细胞中,运用MTT试验,电镜,3H-氨酸掺入法检测反义RNA表达载体对HLF细胞的影响。结果:外源重组体pREP9-AScoll对胶原蛋白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细胞增殖无任何影响。结论: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重组质粒能有效调控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有在基因水平防治瘢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9.
组织缺氧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增生性瘢痕一直是困扰人们的医学界性的难题。增生性瘢痕继发于皮肤的深层组织缺损,尤其在烧伤病人中十分常见。在烧伤病人中,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皮肤创面无论是否经过皮肤移植,创面愈合后总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瘢痕,在植皮供皮区,如所取的皮片较厚也会形成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增生性瘢痕与组织缺氧和一些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