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91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4篇
  2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心身医学的研究发展,当今大部分疾病可归属到心身疾病范畴,且处于高发状态。我国提出了“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但全科医学尚处于发展阶段,基层卫生服务中全科医生存在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其岗位胜任能力有待提高,在心身疾病诊疗能力层面尤为明显。通过心身医学与全科医学相结合,可以提升全科医生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应对能力,改善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现状,同时促进社区居民精神卫生健康,充分体现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全科医学起步晚、需求高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对心身医学的认知,揭示出我国精神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笔者根据我国存在心身疾病临床诊断率低,全科医生缺乏相关的心理干预技术,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诊断评估标准等问题,认为应从多角度进行促进,从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全科医生的院校教育和培训体系及结合本土中医全科特色方面,提出了增强全科医生心身疾病诊疗能力的三点建议。心身医学和全科医学相结合符合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发展需求,通过强化全科医生在首诊中的心身疾病认知与应对能力,对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控制医保费用,减少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显著的促进意义,从而更好实现“健康2030”的目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丹红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一般情况及关联规则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SPSS Modeler软件,对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丹红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964份有效报告,超过50%的病例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心血管及呼吸等系统。严重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初次用药时发生ADR"等组合置信度可达100%;一般ADR报告中,"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初次用药时发生ADR"组合置信度可达77.273%。结论丹红注射液ADR病例多为一般类型,涉及不同器官和组织的ADR与患者自身年龄、原患疾病有很大关系,因此,在临床用药之前应做出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于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住院及门诊患者185例,包括PHC患者61例(PHC组)、肝硬化患者66例(肝硬化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58例(慢性肝炎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AFP-L3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分离血清,AFP和AFP-L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以AFP-L3≥10%为阳性诊断标准,计算AFP-L3的百分含量。结果 PHC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对照组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分别为78.02%、69.8%、78.26%、0%。PHC组患者AFP-L3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PHC组患者AFP-L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AFP-L3是国际公认的对PHC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但本研究显示其在良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与PHC差别不明显,因此仍应与AFP及影像学联合检测更有利于PHC的诊断。  相似文献   
64.
患者 女,72岁,因“咳嗽、痰中带血伴活动后呼吸困难4个月,加重伴胸痛2 d”于 2011年8月2 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液痰,痰中带血丝,伴活动后呼吸困难,体力活动轻度受限;2 d前开始出现左侧胸痛,呈持续性钝痛,咳嗽时加重,无心悸、大汗,未系统诊治.吸烟指数37.5包年.否认特殊用药史及职业接触史.入院体检:一般状态欠佳,生命体征平稳,听诊左肺呼吸音减弱,右下肺可闻及呼气未干啰音,双下肢轻度水肿,余未见异常体征.外院2011年8月1日胸部CT示:双肺见弥漫性磨玻璃影,密度小均匀,左上肺为善,左肺门影增大,部分左上肺肺与胸膜有黏连(图1~4).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避免早产儿PICC异位退管后行二次X线摄片定位.方法 运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中影像处理的测量功能,测量46例PICC置入异位的导管尖端距理想位置的长度,根据测量的数字退出导管,再次行X线摄片定位导管并与预计位置比较.结果 根据PACS测量长度退出导管,预计退管后导管尖端的位置和再次X线摄片定位导管尖端的位置一致.结论 运用PACS可准确测量异位导管所需退出的长度,指导护理人员调整异位PICC尖端位置,避免新生儿接受二次X线照射.  相似文献   
66.
梁辉  管蔚  刘欢  曹庆  苗毅 《消化外科》2013,(12):909-913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非肥胖型(BMI〈30kg/m2)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BMI〈30kg/m。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Sleeve+DJB组),27例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RYGB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BMI下降情况,糖尿病完全缓解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以及术后营养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结果Sleeve+DJB组和RYG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37±61)min和(894-4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8,P〈0.05)。无患者死亡,无大出血、肠梗阻、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Sleeve+DJB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汁漏,经保守治疗5d后痊愈出院。Sleeve+DJ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8.94-0.7)mmol/L、(5.84-1.3)mmol/L、(5.6±1.8)mmol/L、(5.74-0.3)mmol/L,RYGB组患者分别为(9.94-1.2)mmol/L、(6.94-0.8)mmol/L、(6.64-2.2)mmoL/L、(5.64-_0.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70,2.932,0.444,0.158,P〉0.05)。Sleeve+DJ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分别为7.4%4-1.4%、6.5%4-0.6%、5.7%4-0.5%、5.9%4-0.6%,RYGB组患者分别为7.7%4-2.O%、6.8%4-1.3%、5.7%4-0.8%、5.6%4-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Ofifi,0.125,0.005,0.286,P〉0.05)。Sleeve+I)JB组和RYGB组患者术后6个月糖尿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4/15和74.1%(20/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320,P〉0.05)。Sleeve+DJB组和RYGB组患者BMI下降比例分别为18.2v4-9.5%和21.2%4-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2,P〉0.05)。Sleeve+DJB组和RYGB组患者术后出现贫血、维生素缺乏、腹泻分别为0、0、2例和3、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5,1.167,0.908,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BMI〉19kg/nl。。结论胃袖状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和Roux—en—Y胃旁路术对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当。胃袖状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干扰略低于Roux—en—Y胃旁路术。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Sigma-1受体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缺血再灌注组,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肝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缺血1 h再灌注6 h、再灌注12 h和再灌注24 h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Sigma-1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Sigma-1受体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Sigma-1受体激动剂组、Sigma-1受体激动剂加抑制剂组。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1 h前,向激动剂组小鼠腹腔注射Sigma-1受体激动剂4-苯基-1-(4-苯丁基)哌啶,激动剂加抑制剂组小鼠腹腔注射激动剂4-苯基-1-(4-苯丁基)哌啶和抑制剂NE-100。再灌注12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苏木精-尹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缺血1 h再灌注12 h组Sigma-1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肝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igma-1受体激动剂组小鼠肝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下降,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血清TNF-α、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P<0.05)。Sigma-1受体激动剂加抑制剂组小鼠肝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较Sigma-1受体激动剂组升高,IL-10 mRNA表达水平下降。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P<0.05)。结论 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后,Sigma-1受体表达水平升高,促进Sigma-1受体活化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构建影像组学、临床和联合模型,对正常认知(cognitively normal,CN)组、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的分类价值。方法: 选取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数据库中139例CN、162 例MCI和128 例AD患者基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3D-T1W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使用套索回归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组学特征,并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建立基于全脑皮层及皮层下核团的影像组学模型。使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和多因素逻辑回归获得与分类相关的临床指标,并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临床模型和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指标的联合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价分类模型的效能。结果: 影像组学模型在CN vs. AD、MCI vs. AD和CN vs. MC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75、0.957和0.929,临床模型的AUC分别为0.839、0.675和0.685。将临床和影像组学特征相结合的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983、0.959和0.950。结论: 基于全脑皮质和皮质下核团的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可以准确地对CN、MCI和AD进行分类,联合模型是最佳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3-10月采用便利抽样抽取安徽省20家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399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3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22.05±7.24)分,67例病人得分>32分,合格率16.8%。性别、是否患有高血压、透析时是否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透析时间4个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慢性疾病自我效能得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52、0.146,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透析时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男性电子健康素养评分较高(P < 0.01),透析时间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病人电子健康素养评分呈正相关(B=0.804,P < 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透析时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性别、透析时间、慢性疾病自我效能、血液透析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聚乙烯醇(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合并动-门静脉分流(A-PVS)的临床疗效及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HCC合并A-PVS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58例,门静脉主干癌栓)与B组(91例,门静脉分支癌栓)。依据分流速度,采用不同规格PVA化疗栓塞。随访并分析生存期、术后并发症等。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计算并比较累积生存率,生存预后因素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14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10.5个月,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6.80%、41.00%。A组与B组中位OS分别为8.3个月和12.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1)。A组和B组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1.70%、25.30%和78.80%、52.30%。术后急性肝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HR=1.77,P=0.01)、Child-Pugh B级(HR=1.96,P=0.003)及肿瘤负荷≥50%(HR=3.22,P0.001)为独立危险因素,而奥沙利铂总量100mg(HR=0.42,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VA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合并A-PVS安全、有效。奥沙利铂较大总量(100mg)的患者预后较好,而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Child-Pugh B级及肿瘤负荷≥50%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