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干扰素γ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8(IL- 18)和干扰素 γ(IFN- γ)在尖锐湿疣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 ISA)法 ,测定了 30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 IL- 18、IFN- γ含量。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组的血清 IL- 18、IFN- 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IL- 18:132 .0 0± 5 2 .92 μg/ L vs5 0 .79± 2 3.4 8μg/ L,P<0 .0 1;IFN- γ:80 .83± 2 0 .4 6 μg/ Lvs2 0 .71± 11.18μg/ L,P<0 .0 1) ,且 IFN- γ水平增高与 IL- 18水平增高呈正相关 (r=0 .75 4,t=6 .0 81,P<0 .0 1)。结论 :在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时 ,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有一定的激活 ,产生 IL- 18、IFN- γ等抗病毒因子 ,这可能与病毒最终被清除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2.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COX-2和iNOS表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增殖和表达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合成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用TNFα(20 μg/L)刺激,同时加或不加雷公藤内酯醇(TP,0~100 μg/L).分别用3H-TdR法、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硝酸酶还原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细胞酶免疫法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滑膜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和NO的水平,滑膜细胞COX-2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提取各组细胞蛋白,测定其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结果:TP(>20 μg/L)能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RASF COX-2和iNOS表达,并明显减少PGE2和NO的生成,抑制作用与TP浓度呈明显相关性.同时观察到,TP对TNFα激活的RASF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35 μg/L),TP对RASF NF-κB活性的抑制程度与其抑制RASF COX-2和iNOS表达的效应相一致.实验未观察到TP对RASF增殖的影响.结论:TP可显著抑制TNFα刺激的RASF COX-2和iNOS的表达及其诱导产物PGE2和NO的生成,这种作用可能通过TP抑制RASF NF-κB的活性而实现.  相似文献   
73.
急性白血病Ki67和survivin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细胞的增殖失控有关,特别是与G1期启动失控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凋亡受到抑制有关系。Ki67是反映细胞增殖的良好指标,而survivin是新近发现的凋亡抑制基因。本文分别  相似文献   
74.
采用改良的MV1LU细胞生长抑制MTT法,检测了10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活性和血清PCⅢ、HA、LN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活性较正常对照都明显增高(P<0.01)。随病情的发展,TGF-β1活性逐渐增高,PCⅢ、HA、LN含量也明显增加,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各组间TGF-β1活性和PCⅢ、HA、LN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正相关。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TGF-β活性较正常对照增加10倍以上。作者认为TGF-β1活性可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状况,是调控肝纤维化的重要因子;肝硬化合并肝癌时,TGF-β1活性显著增高,提示其可作为肝癌诊断、预后判断的另一指标。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趋化因子(RANTES)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以ELISA检测HIV-1感染者(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外周血清RANTES及MCP-1的浓度;构建hRANTES-pcDNA3.1,hMCP-pcDNA3.1及hMCP/hRANTES-pcDNA3.1重组质粒,在CHO细胞中体外高效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研究三者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趋化功能.结果 RANTES在健康对照组为(164.3±21.3)pg/mL,未治疗组为(1 224.1±62.0)pg/mL,治疗组为(475.3±36.2)pg/mL;MCP-1分别为(90.6±28.5)、(335.0±30.3)和(807.2±62.6)pg/mL.HIV-1感染后RANTES和MCP-1均升高,有效抗病毒治疗后RANTES有所下降,而MCP-1则明显上升.重组蛋白经Western印迹鉴定,能与各自单克隆抗体结合,且三者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都有趋化作用,MCP/RANTES融合蛋白的趋化作用更强.在重组蛋白浓度为50、200、400和800 pg/mL时,MCP/RANTES融合蛋白趋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52×104/mL、102×104/mL、132×104/mL和184×104/mL;RANTES趋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27×104/mL、51×104/mL、65×104/mL和96×104/mL;MCP-1趋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18×104/mL、44×104/mL、54×104/mL和74×104/mL.结论 RANTES和MCP-1可能都参与了HIV-1的感染和机体对HIV-1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6.
重组β-防御素2多肽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β-防御素2多肽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防御素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防御素组在CLP前48h经气管插管气道滴注10^7PFU重组腺病毒(含有β-防御素2编码基因),而对照组则同法给予对照腺病毒(不合β-防御素2编码基因)。分别于CLP后0、12、36和72h处死大鼠,取肺组织,采用透射电镜,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电镜、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TUNEL检测显示,对照组大鼠CLP后12、36和72h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防御素组CLP后相应时间点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HE染色可见,两组大鼠CLP后12、36和72h肺泡及肺泡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渗出,肺泡腔不同程度狭窄。与对照组相比较,防御素组相应时间点肺组织内炎症细胞渗出减少,间质水肿减轻。结论:重组β-防御素2多肽预处理能抑制脓毒症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对急性肺损伤(AL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构建人胸腺素α1(Tα1)真核表达重组体pBK-Tα1,并研究其转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后者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已构建的Tα1克隆重组体pUC18-Tα1经EcoRI、HindⅢ酶切,获得Tα1片段,再将其克隆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BK-CMV得到pBK-Tα1重组体,pBK-Tα1以脂质体包裹的方法转染PBL细胞,作RT-PCR在mRNA水平检测pBK-Tα1在PBL细胞中的表达。用E玫瑰花环试验检测转染pBK-Tα1后的PBL细胞中T淋巴细胞表达E受体的表达情况,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转染pBK-Tα1后的PBL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2值。结果:构建成功Tα1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pBK-Tα1;在mRNA水平证实,pBK-Tα1可在PBL细胞中得以转录;初步证实pBK-Tα1转染入PBL细胞可促进IFN-γ、IL-2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表达E受体的产生。结论:pBK-Tα1在PBL细胞内的表达可能会增强PBL细胞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78.
脱氧核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和c基因特异性的脱氧核酶(DNAzyme)对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s基因ORF A^157UG、e基因ORF A^1816UG的DNAzyme DrzBS、DrzBC,在2.2.15细胞上观察其对HBVs基因、c基因的表达抑制效应。结果:DrzBS、DrzBC作用于2.2.15细胞后,可显著抑制HBVs基因、c基因的表达,有效浓度为0.1—2.5μmol/L并呈剂量依赖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4.2%和91.8%;有效抑制持续时间可达72h,DrzBS、DrzBC在细胞内对HbeAg、HbeAg表达的抑制效率,明显高于作为对照的反义寡核苷酸AsBS、AsBC,有效浓度较后者低至少l0倍。其对2.2.15细胞的HBVDNA复制无明显影响,亦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在2.2.15HBV细胞模型系统,DrzBS、DrzBC能高效阻断HBVs基因、e基因的表达,是一种特异性的、高效的抗HBV基因治疗剂。  相似文献   
79.
RNA干扰是双链RNA特异性关闭靶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它为HIV-1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此技术在抗HIV-1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RON基因在不同淋巴瘤组织及其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淋巴瘤患者以及正常和炎性淋巴组织RON的表达,计算RON阳性组织的比例及RON蛋白表达阳性标记强度特征;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淋巴瘤细胞株RON的表达情况;并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EBV编码的小RNA (EBER)在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RON在霍奇金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5.0% (11/20)、66.7%(8/12),高于其在良性淋巴组织(正常淋巴组织及炎性淋巴组织)中的表达(P均<0.05).进一步发现霍奇金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组织芯片及其细胞株L428和Raji细胞株中RON表达水平远高于其他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中EB病毒的阳性和RON过表达相关性密切.结论 RON在淋巴瘤中表达呈异质性,其中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中高表达,而且两者的RON过表达和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