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是唯一有希望治愈的方法,但手术切除率仅17.6%。自1984年以来我院在行肝动脉结扎术的基础上作插管,术后局部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38例,收到一定的近期疗效。现重点报道和讨论联合化疗和栓塞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2.
余书勇  王光伟  吉健勇  熊林 《人民军医》2004,47(11):628-630
目的 :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皮下置泵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将直肠癌根治术后 5 9例分为观察组 33例 ,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皮下置泵化疗 ;对照组 2 6例 ,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均为氟尿嘧啶 顺铂 (DDP) 丝裂霉素 (MMC)。结果 :术后随访 5年 ,经B超、CT、MRI证实 ,观察组肝转移 8例 (2 4 2 % ) ,死亡 13例 ,5年生存率 6 0 6 % ;均未发生因置管化疗所致大出血、血栓、肝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对照组 5年肝转移 9例 (34 6 % ) ,死亡 14例 ,5年生存率 4 6 2 %。两组肝转移和生存率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 ,以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化疗可明显降低肿瘤肝转移的发生率 ,提高其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3.
肝管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胆道出血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出血是胆道疾病及胆道手术或器械检查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治疗棘手,死亡率高。我院1986年始应用经皮穿刺胆道置管于肝管内,然后灌注会甲肾上腺素治疗胆道出血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临床资料一、一般情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2~66岁。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合并胆道出血4例,胆管癌出血2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术后出血1例,胆道镜检查术后出血1例。出血量:800~1500ml/次,其中1例ACST出血5次,每次约1500ml。二、治疗方法确定出血原因后立即在床旁行经次穿刺胆道置管(PTCD),选择右腋中线第8肋间为穿刺点,…  相似文献   
124.
胆道术后出血系肝胆外科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有分歧。我院参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近6年来采用肝管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胆道术后胆道大出血9例,立即止血率达100%,再出血率11%,介绍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9例。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9~55岁。病种及术式:肝胆管结石并狭窄行肝肠吻合术3例,其中1例经再手术切开吻合口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再出血;肝胆管结石并胆汁性肝硬化行肝胆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1例;胆总管结石并化脓性胆管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2例,其中1例发生于  相似文献   
125.
电子宫腔镜检查240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资料,探讨宫腔内疾病发生情况. 方法 选择2002年10月至2006年3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2401例患者,年龄18~83岁,因子宫异常出血、不孕症、宫内异常等行宫腔镜检查,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宫腔未见异常397例,包括宫腔镜术后复查患者19例,各种疾病共2 004例,阳性检出率是83.5%.其中,宫腔镜下怀疑子宫内膜癌者77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者56例,确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12例.术后2401例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通过分析2401例宫腔镜检查结果,可以大体了解宫腔内疾病在年龄和病种上的分布情况,进而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6.
局灶低温治疗大鼠脑外伤对脑组织氧自由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局灶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创伤后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28只。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脑外伤模型对照组;C组25℃水局灶低温治疗组。除A组外各组动物均按Feeney方法造成重度脑创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B组伤后不予治疗;C组伤后30min开始给以局灶低温治疗,20~30min局灶脑温降至31℃并维持3h。各组又根据伤后观察时间长短分1d、3d、5d、7d等4个亚组,每亚组7只。所有动物分别于伤后1d、3d、5d、7d处死,取伤区脑组织测水含量及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B组与A组比,脑组织水含量和MDA含量升高、TSOD含量下降(1d、3d、5d、7d组均P<0.05)。C组与B组相比,C组水含量和MDA含量降低、TSOD含量升高(1d、3d、5d、7d组均P<0.05)。结论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25℃水局灶低温治疗有效,减少丙二醛生成、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7.
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兔创伤性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脑皮层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对新西兰大白兔重度脑损伤后脑水含量、Na、K含量及IL-1 β、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对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鼢模型致使新西兰大白兔重度脑创伤,分别于脑皮层局部给予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24 h和72h后处死动物,行脑水含量、Na、K含量及IL-1 β、TNF-α含量的检查.结果脑皮层局部给予地塞米松的24 h及72 h治疗组脑水含量、Na均较脑皮层局部给予生理盐水的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低(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重度脑创伤后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可明显减轻创伤灶脑水肿程度,且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IL-1 β、TNF-α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观察局灶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创伤后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8只: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脑外伤模型对照组:C组,25℃水局灶低温治疗组。除A组外各组动物均按Feeney方法造成重度脑创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B组伤后不予治疗,C组伤后30min开始给以局灶低温治疗,20~30min局灶脑温降至31℃并维持3h。各组又根据伤后观察时间长短分1、3、5和7d等四个亚组,每亚组7只。所有动物分别于伤后l、3、5、7d处死,取伤区脑组织测水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B组与A组比,脑组织水含量和MDA含量升高、T-SOD含量下降(1、3、5和7d组均P<0.05)。C组与B组相比,C组水含量和MDA含量降低、T—SOD含量升高(1、3、5、7d组均P<0.05)。结论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25℃水局灶低温治疗有效,减少丙二醛生成、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9.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 17例晚期前列腺癌行 2 2次介入治疗。其中C1期 3例 ,C2期 5例 ,D1期 6例 ,D2期 3例。所用药物剂量分别是 :卡铂 40 0mg ,丝裂霉素 2 0mg ,表阿霉素 5 0mg ,长春新碱 1mg。栓塞剂选用明胶海绵。结果  17例患者自治疗后第一周 ,所有病人均出现前列腺质地变软和体积缩小 ;第 2~ 3周后体积缩小 3 0~ 5 0 % ;5例术后有神经合并症 ;12例于化疗栓塞 2~ 3周后行尿道电切术。随访 7~ 3 4个月 ,尿流率明显改善 ,残尿量减少或消失。结论 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肯定 ,为综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增加了新的治疗手段 ,特别是对非雄性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或内分泌治疗无效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17例患者,其中40例(A组)行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全子宫切除术,于腹腔镜下缝合阴道断端;38例(B组)行LESS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缝合阴道断端;39例(C组)行传统多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切口部位感染、切口疝、术后住院时间及身体意象问卷(BIQ)中身体意象量表(BIS)和美容量表(CS)评分。结果: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延迟愈合/感染及切口疝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B、C组(P0.05),后两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A、B患者的术后12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但3组的36、72h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A组、B组的BIS及CS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更加微创,尤其在切口美容及减轻术后疼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