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77篇
  免费   3511篇
  国内免费   817篇
耳鼻咽喉   469篇
儿科学   1219篇
妇产科学   531篇
基础医学   3629篇
口腔科学   1101篇
临床医学   3985篇
内科学   5008篇
皮肤病学   595篇
神经病学   2335篇
特种医学   13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464篇
综合类   4033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2895篇
眼科学   1355篇
药学   1771篇
  26篇
中国医学   812篇
肿瘤学   4883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712篇
  2022年   796篇
  2021年   1699篇
  2020年   1512篇
  2019年   1444篇
  2018年   1362篇
  2017年   1414篇
  2016年   1475篇
  2015年   1491篇
  2014年   2295篇
  2013年   2691篇
  2012年   1949篇
  2011年   1964篇
  2010年   1638篇
  2009年   1589篇
  2008年   1630篇
  2007年   1600篇
  2006年   1450篇
  2005年   1326篇
  2004年   1115篇
  2003年   961篇
  2002年   854篇
  2001年   725篇
  2000年   640篇
  1999年   546篇
  1998年   554篇
  1997年   480篇
  1996年   461篇
  1995年   396篇
  1994年   414篇
  1993年   341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319篇
  1990年   265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211篇
  1987年   169篇
  1986年   171篇
  1985年   238篇
  1984年   190篇
  1983年   123篇
  1982年   155篇
  1981年   144篇
  1980年   119篇
  1979年   87篇
  1978年   72篇
  1977年   57篇
  1976年   40篇
  197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中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related gene,HRR)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共9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患者进行了血液标本HRR检测,53例患者进行了组织标本HRR检测,40例患者同时行血液和组织的HRR基因检测,收集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在79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中发现10例(12.6%)有临床意义HRR突变,在53例患者组织标本检测中发现9例(17.0%)有临床意义HRR突变。40例同时行血液和组织的HRR基因检测患者中常见的有临床意义HRR突变为CDK12突变4例(10.0%)、ATM突变3例(7.5%)、BRCA1突变2例(5.0%)。13例有临床意义HRR突变患者中常见共存突变为TP53突变10例(76.9%)、APC突变5例(38.5%)、PIK3CA突变4例(30.8%)。40例患者中13例患者血液和/或组织中有临床意义HRR突变,27例患者血液和组织中均无任何临床意义HRR突变且两组相比,有临床意义HRR突变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为6.17(2.24~11.52),而未携带HRR突变组TMB为0.4(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组织检测中7例HRR有临床意义的突变,33例无HRR突变,血液检测中10例HRR有临床意义的突变,30例无HRR突变,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333(P=0.031)。结论:携带有临床意义HRR突变的消化道肿瘤患者TMB更高,血液和组织检测HRR突变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黄晓云  陈玲 《现代肿瘤医学》2022,(21):3944-3947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2月至2018年03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急性白血病行化疗的患者166例,按照是否使用抗真菌药进行预防性治疗分为观察组(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治疗,n=103)和对照组(未应用抗真菌药物,n=63),比较两组患者IFD发生率差异,并分析抗真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IFD发生率为10.7%,对照组为33.3%,两组患者的IFD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所有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可以有效减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IFD发生率,并且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层首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流动人口分级诊疗提供实证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82734名最近1次患病(负伤)流动人口数据,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其基层首诊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82734名最近1次患病(负伤)流动人口中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15936人,基层首诊率仅为19.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农业户口、流动时间0~5年、患慢性病、至少参加1项医疗保险,居住地到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所需时间≤15 min的流动人口患病后更愿意选择到基层首诊。学历大专及以上、家庭月均收入>10000元、市跨县、东北地区、不愿意落户、自评健康状况为不健康的流动人口患病后更不愿意选择到基层首诊。结论:流动人口患病(负伤)后选择到基层首诊率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家庭月均总收入、流动时间、流动范围、流入地区域、落户意愿、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慢性病、有无参加医疗保险、居住地到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所需时间是影响流动人口患病(负伤)后选择到基层首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标准化患者法评估四川农村地区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现状,探讨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5个区/县50个乡镇100个村为研究现场,以调查当日在岗的全科及内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两轮数据采集,第1轮采集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基本信息;第1轮调查完成1个月后,运用标准化患者法开展第2轮调查,收集农村基层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结果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名农村基层医生,完成186次标准化患者访问,正确诊断率为48.3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正确诊断率为18.68%(17/91),2型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为76.84%(73/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农村基层医生更有可能做出正确诊断(OR=4.857,95%CI=1.076~21.933,P=0.040)。农村基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涉及的必要问诊和检查条目越多,做出正确诊断的概率越高(OR=1.627,95%CI=1.065~2.485,P=0.024)。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农村基层医生对2型糖尿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更高(OR=6.306,95%CI=3.611~11.013,P<0.001)。结论 四川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整体较差,建议以基层医生慢性病诊断过程质量改善为突破口,提升基层医生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慢性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Tamoxifen prevents recurrence of breast cancer and is suggested for preventive risk-reducing therapy. Tamoxifen reduces mammographic density, a proxy for therapy response,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effects in remodelling normal breast tissue. Our study, a substudy within the double-blinded dose-determination trial KARISMA, investigated tamoxifen-specific changes in breast tissue composition and histological markers in healthy women. We included 83 healthy women randomised to 6 months daily intake of 20, 10, 5, 2.5, 1 mg of tamoxifen or placebo. The groups were combined to “no dose” (0-1 mg), “low-dose” (2.5-5 mg) or “high-dose” (10-20 mg) of tamoxifen. Ultrasound-guided biopsi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amoxifen exposure. In each biopsy, epithelial, stromal and adipose tissues was quantified, and expression of epithelial and stromal Ki67, o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analysed. Mammographic density using STRATUS was measured at baseline and end-of-tamoxifen-exposure. We found that different doses of tamoxifen reduced mammographic density and glandular-epithelial area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nd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epithelium and increased adipose tissue. High-dose tamoxifen also decreased epithelial ER and PR expressions in premenopausal wome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proliferation also had the greatest epithelial reduc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high-dose tamoxifen decreased the epithelial area with no measurable density decrease. Tamoxifen at both low and high doses influences breast tissue compo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histological markers in the normal breast. Our findings connect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with tissue remodelling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nd provide novel insights to understanding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primary prevention with tamoxifen.  相似文献   
7.
8.
Cutaneous leiomyomas are rare benign smooth‐muscle tumors. These lesions are distinguished based on their cell of origin and are subclassified as pilar leiomyoma, angioleiomyoma, and genital‐type leiomyoma. Nipple leiomyoma is the least common genital‐type leiomyoma, arising from the dartoic muscle cell of the nipple. Histologic examination of the lesion is necessary for definitive diagnosis, and these uncommon tumors can pose a diagnostic challenge. We describe herein a series of six nipple leiomyomas with a spectrum of histologic appearances.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数据挖掘法分析周珉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用药规律,探讨相关病机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5月周珉教授门诊期间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周珉教授临床经验,进行原发性肝癌病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176首,涉及中药235种,列出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及组合规律。[结论]总结原发性肝癌以"湿热痰毒、气阴两伤"为基础病机,"清热化湿、健脾养阴"治则贯穿原发性肝癌治疗始末,同时,根据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及治疗措施,权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分配,斟酌应用"攻毒散结""行气化瘀"等治法,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