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探讨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解剖定位和病理定性的内在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59例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影像学检查解剖定位划分占据肾旁前间隙4例,肾周间隙26例,肾旁后间隙5例,肾旁前间隙和肾周间隙11例,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6例,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7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腹膜后各间隙肿瘤病理类型。结论 依据腹膜后三大间隙的划分,结合影像技术实现临床应用解剖诊断分析,有助于术前解决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了解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腹膜后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1例自发性腹膜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及病理证实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肾包膜恶性血管外皮细胞肉瘤1例,巨大肾积水1例,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保守治疗2例,其中1例血管造影疑肾外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行栓塞治疗,1例出血原因不明。结论:自发性腹膜后出血常见病因为肾肿瘤,其中尤以良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为多见。CT是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根据病因及出血的程度确定治疗方法。原因不明者可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5岁.以"左下腹疼痛1个月"为主诉就诊.查体:腹部平坦,上腹及左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CT表现:左侧腹部胰体尾后方见一软组织肿块(图1),大小约15.5 cm×14.6 cm×10.7 cm,形状不规则,境界清晰,有完整包膜,肿块密度不均匀,CT值22 HU,内见多分隔,分隔厚薄不均,中心处见一点状钙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腹膜后纤维化与监测疾病转归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患者12例,分析治疗前后腹部超声表现,特别是腹部大血管、肾、输尿管等周围有无异常回声.结果 12例患者均可测及肾集合系统分离,其中7例在后腹膜大血管、肾及输尿管等周围可见范围不等的低回声或偏低回声团块.3例患者行肿块切除术,7例行输尿管松解术+激素治疗,2例单纯激素治疗,治疗后复查超声显示病灶消失或较治疗前缩小,肾积水减轻,肾功能好转,血肌酐下降.结论 超声有助于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且可监测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其中特发性占2/3。起病隐匿,无典型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困难。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我院的特发性RPF病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记录其就诊原因、主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①1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6∶1,平均年龄47.6岁。经腹腔镜或手术活检病理证实者13例,其余5例为临床诊断。从出现症状到做出诊断平均14.9个月。②均无明确的用药史、感染、手术、外伤及肿瘤的病史。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和实验室异常结果分别为:疼痛和血沉加快。③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55.6%的患者发现腹膜后病变,主要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低回声,无血流信号,并伴有肾积水;另有22.2%的患者只有肾积水;少数患者出现血管受压的表现。本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需要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腹膜后恶性肿瘤或淋巴结转移、多发性大动脉炎鉴别。结论特发性RPF无典型的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的敏感性较低,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检查者对这一疾病缺乏认识,从而忽视了腹膜后的检查;二是患者的客观条件,影响了腹膜后病变的显示。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3岁,因体检发现左上腹肿块1个月入院检查.CT示:左中上腹部占位.考虑胰腺囊腺瘤可能性.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左肾,胰腺形态正常,回声均匀.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1岁,因"背部隐痛10余天,体检发现腹部包块"就诊.查体:脐上轻压痛.超声检查:中上腹(位于胰腺上方)可探及约16 cm×10 cm不规则无回声区,边界不清,内可见多条分隔,其右侧占据肝左叶区域,左侧延至左锁骨中线(图1).超声提示:中上腹较大多房囊性占位病灶.CT:肝左叶区域及肝胃间隙、胃脾凹陷、脾肾凹陷及网膜囊隐窝稍低密度影,性质待定,考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图2).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腹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4年3月收治的6例腹腔MFH临床资料,并检索同期CNKI-KNS3.5全文数据库文献资料。结果:腹腔MF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体征为局部腹块,常由B超检查或CT扫描检出,CT扫描对诊断腹腔MFH和评估手术的可切除性具有一定的价值。腹腔MFH病理学分类以通常型和炎症型多见,无远处转移和大血管广泛侵犯者大多数均能手术一期切除。结论:腹腔MFH术前确诊较为困难,及时手术探查和彻底切除是MFH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种庆贵  贾红星  李新亮 《新医学》2014,(12):835-83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一层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一层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85例肾上腺增生或腺瘤患者,观察手术疗效。结果8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30 ml。术中均无损伤脏器及发生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皮下气肿或切口感染6例(7%)。术后平均住院8d。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均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一层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增生或腺瘤,可简化解剖层次,术中损伤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 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肉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CT表现:肿瘤有包膜15例,囊变和坏死11例,钙化2例,均匀增强8例,不均匀增强10例。肿瘤肝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表现,对提高术前的诊断水平有相当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对4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43例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像为:1.腹膜后壁层受压前移;2.腹膜后结构被推前移,被包绕或与肿瘤界面不清;3.其它:本组CT定位诊断正确率83.72%。良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差异,囊性和均匀密度的肿瘤都为良性,不均匀密度在良恶性肿瘤中均可见;CT定性正确: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5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并复习了有关文献,结果表明本病重要的CT和MRI征象是不均匀软组织肿物,内含脂肪,并压迫和侵犯附近器官。本文也简单地叙述了本病的病理学分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合并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2010年12月收治1例女性患者,因呕血行CT检查发现胃体前壁及右肾上腺区占位入院,行胃楔形切除术及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合并胃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合并胃神经鞘瘤病例罕见且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可依靠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膜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后受累的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声像图表现。结果:腹膜后淋巴瘤典型表现为腹膜后大血管旁多发大小不一的弱回声肿块(24例),另外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可提示淋巴瘤的诊断,包括:腹膜后、腹腔及浅表等广泛区域的淋巴结肿大(27例)、极低回声结节内探及血流信号(3例)、肿块包裹腹膜后大血管生长但不引起腹膜后大血管的狭窄、移位等(3例)。结论:根据本研究所提示的超声特点高度怀疑的NHL,大多可以通过浅表淋巴结、胸水、骨髓等活检病理学依据来获得确诊,从而得到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A 71-year-old man with a retroperitoneal abscess caused by a ureteral stone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retroperitoneal drainage. He was considered to be at high risk of infection because of his bedridden state (resulting from a post-cerebral infarction and malignant rheumatoid disease) and steroid administration for the rheumatoid disease. He also had an empyema adjacent to the retroperitoneal abscess. This was thought to be separate from the retroperitoneal abscess because it did not resolve after the retroperitoneal drainage. Thoracic cavity drainage was undertaken, after which the empyema disappeared. The drainage fluid contained pus, similar to the fluid from the retroperitoneal drainage. Escherichia coli organisms were cultured from both drainage fluids. There were no signs of recurrence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ing. In conclusion, we report a case of retroperitoneal abscess perforating into the thorax,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retroperitoneal and thoracic cavity drainage in an immunocompromised host. CT was a very effective imaging modality for this diagnosis, and we recommend early drainage of absces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原发病灶,呈类圆形、类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其中有3例肿瘤为恶性,包膜不完整,术后复发伴其他脏器转移,余10例均为良性,包膜完整,密度均不均匀;13例患者中有5例可见钙化,5例见斑片状坏死,3例见条带状钙化及斑片状坏死;13例患者增强扫描均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瘤体内见粗大血管影,该3例患者中1例为良性.13例患者中以体检发现腹部肿块者10例;以高血压症状就诊者3例,其中1例为恶性副神经节瘤.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术前诊断,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经验体会并探讨其手术技巧。方法对260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病变切除术,其中肾上腺肿瘤25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16例,皮质醇症29例,无功能腺瘤78例,嗜铬细胞瘤26例,肾上腺神经节瘤5例),肾上腺囊肿6例。结果260例手术除2例嗜铬细胞瘤体积较大出血转开放手术外,其余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5—65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20~150ml。引流管1~3d拔除,无大出血、气胸等并发症,术后均恢复良好,平均住院天数5d。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提高手术技巧与总结经验为肾上腺外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7例腹膜后原发肿瘤,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MRI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各为82.4%(14/17)和76.5%(13/17);手术切除率为58.8%(10/17)。未完全切除肿瘤的MRI表现为:轮廓不规则57.1%(4/7),瘤体偏大42.9%(3/7),包膜不全71.4%(5/7),大血管和重要器官被侵犯85.7%和51.1%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6岁.因左腰腹痛8天入院.下腹部CT平扫示:左肾内侧8.2 cm×6.5 cm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不均,CT值22~25 Hu,下部有较低密度区,肿物与左膈脚及左肾分界不清,左肾向前外移位(图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比较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与传统开放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术后各疗效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总结两种术式不同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UPJO行肾盂成形术患者120例,其中,后腹腔镜手术组65例,传统开放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后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疗效确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止痛药应用次数、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但后腹腔镜手术组有其特殊的并发症存在.结论 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但必须为该术式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