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45篇
  免费   1591篇
  国内免费   711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161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704篇
口腔科学   807篇
临床医学   7369篇
内科学   978篇
皮肤病学   195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4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26篇
综合类   11103篇
预防医学   2901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5315篇
  69篇
中国医学   10422篇
肿瘤学   188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635篇
  2022年   570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747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753篇
  2016年   876篇
  2015年   1035篇
  2014年   2059篇
  2013年   2009篇
  2012年   2684篇
  2011年   2935篇
  2010年   2883篇
  2009年   2764篇
  2008年   2924篇
  2007年   2612篇
  2006年   2036篇
  2005年   1997篇
  2004年   1809篇
  2003年   1573篇
  2002年   1216篇
  2001年   1171篇
  2000年   860篇
  1999年   729篇
  1998年   609篇
  1997年   532篇
  1996年   511篇
  1995年   431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索健脾生血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同济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贫血患者1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片治疗,3片/次,3次/d,疗程3个月;对照组给予生血宝合剂治疗,15 m L/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调素(Hepcidin)、血清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和不良事件。并随访2组心血管事件次数,住院次数与全因死亡率。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完成了前3个月的治疗,随访期间脱失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1例患者退出研究,随访期间脱失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贫血有效率98. 6%,对照组有效率11.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血清铁调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铁蛋白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IL-1β、血清TNF-α、血清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LVEF、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异常,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1年随访,观察组心血管事件人均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住院次数和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生血片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伴贫血,减少心血管发生次数,并且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与提供准确足量铁元素、抑制铁调素表达,抑制慢性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生脉逐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运动耐量、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19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每组各97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医药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脉逐瘀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运动耐量、NT-pro BNP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患者给予生脉逐瘀汤辅助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7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29%(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Lee氏心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中药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中药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LVESD、LVESV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生脉逐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和心功能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大黄■虫丸对H_2O_2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大黄■虫丸血清和正常血清;将肝星状细胞(HSCs)分为正常血清低浓度H_2O_2(50 nmol/L)组、大黄■虫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正常血清高浓度H_2O_2(100μmol/L)组和大黄■虫丸血清高浓度H_2O_2组,应用化学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中,将HSCs分为正常血清组、大黄■虫丸血清组、正常血清低浓度H_2O_2(50 nmol/L)组和大黄■虫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以检测ROS生成相关分子RAC1、p67~(phox)、p22~(phox)和p-ERK的表达。结果正常血清高浓度H_2O_2组和大黄■虫丸血清高浓度H_2O_2组细胞内均有较强ROS荧光,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虫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细胞的ROS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正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P0.01);与正常血清组比较,正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RAC1、p67~(phox)、p22~(phox)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比较,大黄■虫丸血清低浓度H_2O_2组RAC1、p67~(phox)、p22~(phox)和p-ERK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大黄■虫丸可能通过调控RAC1、p67~(phox)、p22~(phox)和p-ERK等分子,参与拮抗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阻止ROS的生成,并最终抑制HSCs活化、增殖,防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曾谷清  吴飞  周丽  倪晓燕  莫文娟 《全科护理》2021,19(20):2869-2872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BL)、思维导图与空间课堂联合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级本科护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为对照组(84人),2个班为试验组(8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则推行CBL、思维导图与空间课堂联合教学法,涉及教学团队的组建、教学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及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结果:比较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操作实践技能成绩及教学满意程度,试验组在理论成绩、操作实践技能成绩和教学满意程度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思维导图与空间课堂联合教学法的实施在本科护生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提升了本科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且教学满意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探讨成教生自杀意念类型,为多阶段自杀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整群抽取西南地区两所成教院校在校生,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潜在类别分析显示975名成教生的自杀意念类型可分为3种:健康组,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占比7.1%,69.9%,23.1%。高危组在SCL-90量表上的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和低危组,但健康组与低危组在各因子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杀意念加重过程具有量变结合质变的特点。只有当个体由质变转为高危状态时,其心理健康水平才会降低,表现出心理健康检测的滞后性。自杀的防范应根据量变结合质变的过程从多个阶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建立大黄特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联的二维指纹图谱,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多检测器联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检测体系,对大黄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大黄中化学成分15种;其中8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然后采用清除效率为指标对各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化合物葡萄糖紫丁香酸、腺嘌呤、没食子酸、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双花母草素、2-O-桂皮酰-没食子酰葡萄糖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的活性,而蒽醌类成分对ABTS·+的清除作用较弱。结论:采用HPLC-ABTS-DAD-Q-TOF/MS对大黄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大黄在抗氧化环节起作用的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