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5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10篇
中国医学   142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体外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人NSCLC细胞系A549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加入细胞,不进行中药处理)、实验组(加细胞加中药处理)。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urvivin、Bcl-2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Survivin和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Caspase-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脾益肾方处理的实验组24、48、72 h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Survivin和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Caspase-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可通过下调Survivin和Bcl-2、上调Caspase-3表达诱导NSCLC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而抑制NSCLC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通肾络、益脾肾"治法,探讨通络益肾方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自噬和凋亡蛋白SIRT1、BNIP3、P62、Bax表达的调控影响。[方法]成熟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按照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方法计算出大鼠所需中药灌胃浓度:高剂量浓度4.76 g/mL、中剂量浓度2.38 g/mL、低剂量浓度1.19 g/m L,灌胃10 d取含药血清备用。足细胞分6组,正常组5.6 mmol/L葡萄糖+10%正常大鼠血清、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10%正常大鼠血清、通络益肾方含药血清高、中、低干预组30 mmol/L葡萄糖+10%高、中、低剂量大鼠血清、高渗组甘露醇24.5 mmol/L+10%正常大鼠血清。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足细胞凋亡状况及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自噬标志蛋白SIRT1、P62及促凋亡蛋白BNIP3、Bax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可降低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率(P0.01或P0.05),高剂量组不能改善凋亡情况(P0.05);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结果也证实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可降低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高糖组相比,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自噬标志蛋白SIRT1表达升高,自噬标志蛋白P62及促凋亡蛋白BNIP3、Bax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高剂量组SIRT1、BNIP3、P62、Bax蛋白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中剂量、低剂量通络益肾方能够启动细胞自噬减少高糖刺激下体外培养足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林巧  熊亮  刘昭华  周勤梅  彭成 《世界中医药》2020,15(9):1247-1252
益母草制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且效果显著。其中,益母草注射剂、益母草颗粒、益母草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益母草剂型,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认可。本论文结合项目组对益母草制剂的二次开发研究思路,对上述具有代表性的益母草制剂的制剂工艺、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益母草制剂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5期脾肾亏虚证的效果。方法:将CKD4~5期脾肾亏虚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剔除1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合中药、骨化三醇及碳酸钙D3片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合中药、骨化三醇及益肾泄浊汤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比较2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素氮(BUN)、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i PTH)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87%(26/31),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r、e GFR、BUN、血磷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血钙、i PTH、AL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5期脾肾亏虚证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参芪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降糖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通过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二甲双胍联合参芪降糖颗粒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糖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分别为75.76%、93.9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血糖参数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21%、3.03%,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参芪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明显改善血糖指标,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有着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泄泻停颗粒(羌活、车前子、苍术等)中紫花前胡苷、羌活醇、异欧前胡素、京尼平苷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苍术素醇、白术内酯Ⅱ、苍术素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Kromasil Eternit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270、315 nm。结果 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6.98%~99.85%,RSD 0.87%~1.5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泄泻停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滋阴益肾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对血清IL-4、IL-6、TNF-α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ITP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滋阴益肾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4、IL-6、TNF-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P<0.05); 两组治疗后PLT计数均明显升高、PAIgG表达水平降低,观察组更明显(P<0.05); 两组治疗前IL-4、IL-6、TNF-α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升高,IL-4、IL-6、TNF-α、CD8+均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滋阴益肾法可显著降低ITP患者血清IL-4、IL-6等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
复方栀子冲剂栀子甙薄层扫描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苏健  王宝琴 《中成药》1993,15(1):16-17
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复方栀子冲剂中栀子甙的含量,对实验条件,以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确定了最佳方案,排除了干扰,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辣蓼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辣蓼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即乳糖、玉米淀粉和糊精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及评价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等。结果3种辅料均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玉米淀粉、乳糖按2:2:1的比例混匀,以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湿粒以70%温度干燥,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75%。结论混合辅料(玉米淀粉和乳糖)可改善浸膏粉的成型性和颗粒剂的抗湿性;辣蓼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优化为产品的工业生产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