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3篇
  免费   1295篇
  国内免费   305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20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32篇
内科学   1018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250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90篇
综合类   5349篇
预防医学   756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3577篇
  34篇
中国医学   7742篇
肿瘤学   203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931篇
  2022年   771篇
  2021年   951篇
  2020年   829篇
  2019年   836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676篇
  2015年   776篇
  2014年   1171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373篇
  2011年   1399篇
  2010年   1169篇
  2009年   930篇
  2008年   1018篇
  2007年   981篇
  2006年   768篇
  2005年   818篇
  2004年   654篇
  2003年   604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药辨治老年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CSPD),纳入研究对象为老年人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对其调查目的、调查疾病及调查结果等进行描述统计。结果 ①最终纳入168篇文献,其中2010至2020年之间发表138篇(82.14%);调查地区涵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共纳入43948例老年人,累计覆盖340个研究中心;②主要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中医证候阴虚阳亢证(10.05%)>血瘀证(9.5%)>痰浊(湿)证(8.91%)>阴阳两虚证(4.98%)>痰瘀互结证(4.96%);单元证分布阴虚证(14.70%)>痰证(11.22%)>气虚证(7.15%)>肾虚证(4.72%)>血瘀证(4.18%);涉及病变脏腑肾>肝>脾>肺>心。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证候分布虚证多于实证,虚证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最为多见,实证常见血瘀证、痰浊(湿)证等,且多见痰瘀互结证;老年人五脏皆损,其中又以肾、肝、脾功能失调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期(AE-IPF)患者证候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三个中心的AE-IPF患者76例,其中痰热壅肺证26例、痰浊阻肺证50例,并纳入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测定患者血清CCL18、HMGB1、KL-6、MMP-7、SP-A和SP-D水平,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AE-IPF患者血清CCL18、HMGB1、KL-6、MMP-7、SP-A和SP-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CL18、HMGB1、KL-6、MMP-7和SP-D水平在痰热壅肺证和痰浊阻肺证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SP-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SP-A与AE-IPF证候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SP-A的浓度升高,与痰热壅肺证关系越密切,反之,血清SP-A浓度降低,则与痰浊阻肺证关系越密切。AE-IPF痰热壅肺证患者的预后可能较痰浊阻肺证患者更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利巴韦林10mg/kg·d-1,阿奇霉素10mg/kg·d-1+5%葡萄糖250mL,1次/d,静滴。治疗组40例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麻杏石甘汤(麻黄、甘草各6g,杏仁9g,生石膏18g),1剂/d,水煎200mL,2次/d,早晚温服,3岁:每三天1剂,3~6岁:每两天1剂,6岁:1剂/d,肺热重、壮热汗出增加生石膏剂量,加黄芪、桑白皮各6g;痰多气急加枇杷叶、紫菀、葶苈子各6g;无汗恶寒减少石膏剂量,加薄荷、紫苏叶、鲜芦根。中医定向透药选麻黄、杏仁、生石膏、川贝母、金银花等,研碎加蜂蜜、鲜姜汁调制成膏状,密封保存,取4g药膏敷于肺俞,并采用中医定向透药仪治疗,30min/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RAGE、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RAGE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研究文献的分析,总结其常见证候及一般症状的分布特点,探讨乳腺癌证候规范化模式建立。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19年12月发表的乳腺癌中医证候相关文献,提取证候分型、常见症状及舌苔脉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进行二次验证。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47篇,涉及证型29种,主要证候见于冲任失调、肝郁气滞、正虚毒炽、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症状及舌脉类别共计86种,按累计频次其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烦躁易怒、腰膝酸软、月经改变、抑郁、五心烦热等;舌象依次为舌淡、舌苔薄白、红舌等;脉象依次为弦脉、细脉等。结论 通过文献分析乳腺癌常见证候及一般症状,为乳腺癌辨证分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生物标志物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本院32例植入CRT起搏器和/或除颤器(CRTP/CRTD)的患者,采集基线和CRT术后6个月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指标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后者包括: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中段肾上腺髓质素原(MR-proADM)、内皮素-1(ET-1)以及和肽素(CPP)。以CRT术后半年心功能降低1级同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5%定义为有反应。比较CRT有反应组及无反应组各项生物标志物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差异。结果随访[12±6(6~24)]个月,CRT有反应20例(62.5%),术前MR-proANP水平有反应组显著低于无反应组[(142.7±94.0) pmol/L vs (250.7±150.8) pmol/L,P=0.03],其它生物标志物基线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CRT反应组术后6个月MR-proANP及NT-ProBNP血清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而无反应组无差异。其他指标则在有反应及无反应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基线MR-proANP血清水平可以预测CRT反应,CRT术后6个月MR-proANP与NT-ProBNP的变化有助于预测和判断CRT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头孢硫脒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扁桃体炎患儿86例,电脑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比较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扁桃体大小、扁桃体充血、分泌物、咽痛、发热、刺激性咳嗽、阻塞感、腭弓充血粘连、出汗、口渴、倦怠、泛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主次症状消失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O、IgG、IgA、IgM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NO、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头孢硫脒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有效方案,该方案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利咽散结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6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利咽散结方组、氨氯地平组、模型组,每组12只。正常WKY大鼠12只作为正常组。利咽散结方组给予利咽散结方药液15.6 g/kg灌胃,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药液0.001 g/kg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均1次/d,连续8周。测量各组大鼠灌胃前及灌胃2周、4周、6周、8周后血压,末次灌胃结束后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利咽散结方组与氨氯地平组灌胃2周、4周、6周、8周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利咽散结方组灌胃2周、4周、6周、8周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同期氨氯地平组(P<0.05),而舒张压与同期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利咽散结方组与氨氯地平组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利咽散结方组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均<0.05);利咽散结方组与氨氯地平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利咽散结方组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利咽散结方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其降收缩压效果不如氨氯地平,降舒张压效果与氨氯地平相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