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92篇
  免费   1274篇
  国内免费   805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158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865篇
口腔科学   155篇
临床医学   6417篇
内科学   2071篇
皮肤病学   314篇
神经病学   427篇
特种医学   8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823篇
综合类   6933篇
预防医学   2540篇
眼科学   202篇
药学   3632篇
  39篇
中国医学   1515篇
肿瘤学   392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645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608篇
  2020年   632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528篇
  2016年   603篇
  2015年   762篇
  2014年   1299篇
  2013年   1288篇
  2012年   1879篇
  2011年   2028篇
  2010年   1886篇
  2009年   1727篇
  2008年   2149篇
  2007年   1732篇
  2006年   1426篇
  2005年   1576篇
  2004年   1192篇
  2003年   938篇
  2002年   747篇
  2001年   629篇
  2000年   453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江西省食源性主动监测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沙门菌的检出及分型情况。方法收集2家国家级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共269份进行沙门菌检测,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269例样本内沙门菌检出率为15.99%(43/269),其中男性及女性病例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39%(20/139)和17.70%(2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0.460)。0~6岁患者组占病例总数的52.42%,沙门菌检出率为23.40%(33/141);>6岁患者组占病例总数的47.58%,沙门菌检出率为7.81%(10/128),不同年龄组间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5,P=0.010)。检出的43株沙门菌分属于12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高[53.49%(23/43)]。检出沙门菌中34株的PFGE分子分型带型相似度在47.0%~100.0%之间,大部分同一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图谱能聚集成簇,20株鼠伤寒沙门菌聚集成2簇,其中3株布利丹沙门菌高度同源。结论 2020年江西2家省级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病例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且存在变种可能,部分病例之间可能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麻醉中BIS值差异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认知功能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靶控输注麻醉中维持BIS值为31~40,41~50及51~60,比较3组产妇麻醉前后MMSE评分、连线试验用时、MMP-9、NSE及S100β水平。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MMSE评分和连线试验用时均显著高于B组、C组及麻醉前(P0. 05); B、C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MSE评分和连线试验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患者麻醉后MMP-9、NSE及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B、C组(P0. 05); B、C两组患者麻醉后MMP-9、NSE及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靶控输注麻醉中BIS值维持在31~40范围可显著保护认知功能,调节MMP-9、NSE及S100β水平,临床受益优于BIS值维持在41~50和51~60范围。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了解某设备实验条件下不同位置脉冲X射线电离辐射水平,提出适当的防护建议。方法 采用热释光测量方法,分别在设备舱周围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布放热释光剂量计,累积一定数量脉冲辐射后进行测量;采用电离室型X、γ剂量率仪(FJ-347A)实时测量工作状态下不同距离处电离辐射剂量率水平。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职业照射人员和公众个人剂量限值提出不同工作位辐射防护建议。结果 热释光剂量计累计接收3 000个脉冲辐射,设备舱外壁0.01~8.98 mGy,顶部0.01~15.67 mGy,距外壁1~12 m之间0.01~2.18 mGy,工作位0 mGy。工作状态下,X射线剂量率仪测得距设备舱外侧壁1~20 m之间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0.26~16 mGy/h。结论 热释光剂量计、电离室型剂量率仪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脉冲X射线测量;工作状态下设备舱外近距离处辐射剂量率较高,可通过采取防护措施或者限制人员工作量以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和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参数在蒽环类药物心肌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采用表柔比星治疗的4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疗程的化疗,并将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和VVI参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各时间段常规超声心动图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表柔比星累积剂量达到225 mg/m2(3个疗程后)时,左心室速度向量图出现明显异常,可出现心肌运动不协调,速度向量长短不一,收缩期和舒张期各节段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化疗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化疗1个疗程后和2个疗程后收缩期和舒张期各节段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心肌病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且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针复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拟行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及TCI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试验组30例则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辅助电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T)、插管前即刻(T)、插管后1 min(T)、切皮即刻(T)、去骨时(T)、拔管即刻(T)时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心率(HR)、BIS值;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2 h(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IL-1β、IL-6、IL-10、TNF-α浓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用时、麻醉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rate, HR)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T时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T时对照组MAP、HR明显高于T时,而试验组MAP、HR与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天、3天试验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1、T2、T3时试验组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复合TCI靶控输注麻醉方案可有效提升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法和单剂量法两种给药方式对儿童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16岁,根据顺式阿曲库铵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单剂量组,30例)和B组(持续输注组,30例)。两组初始剂量0.1 mg/kg[2×95%的有效药物剂量(ED95)],A组在4个成串刺激比(TOFr)恢复至5%~15%时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1×ED95),B组在TOFr恢复至5%时持续泵入顺式阿曲库铵,开始以3μg·kg-1·min-1的速度,约20~30 min减为1~2μg·kg-1·min-1,使TOFr维持在10%左右。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停药至出手术室时间,停药后TOFr从25%恢复至70%的时间,TOFr从70%恢复至90%的时间,TOFr=70%和TOFr=90%时两组患儿的拔管率以及肌松药使用的总药量。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均>2 h,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至拔管时间和停药至出手术室的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1);两组患儿总药量、TOFr从25%恢复至70%以及TOFr从70%恢复至90%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法与单剂量法比较并未增加残余肌松作用的发生率,且持续输注可提供稳定的肌松状态,更适合用于儿童较长时间手术。  相似文献   
10.
吴小义 《新中医》2020,52(13):169-171
目的:观察在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对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弹力袜、抬高下肢、按摩、饮食护理、药物等综合防治措施,观察组加予艾灸涌泉和足三里。2组均观察14 d。每天检查肢体的疼痛、肿胀、麻木症状,下肢皮肤色泽和温度有无变化,计算2组的DVT发生率,治疗前后测量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径,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肿痛、麻木和血流变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和皮色改变的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减慢(P0.05),下肢周径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2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FIB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涌泉和足三里,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血液循环,降低发生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