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49篇
  免费   13322篇
  国内免费   6164篇
耳鼻咽喉   1020篇
儿科学   1678篇
妇产科学   2291篇
基础医学   7106篇
口腔科学   1108篇
临床医学   72595篇
内科学   21078篇
皮肤病学   790篇
神经病学   5326篇
特种医学   157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5篇
外科学   16234篇
综合类   81623篇
预防医学   19358篇
眼科学   5298篇
药学   30245篇
  709篇
中国医学   10790篇
肿瘤学   5140篇
  2024年   1958篇
  2023年   7854篇
  2022年   6653篇
  2021年   8194篇
  2020年   8695篇
  2019年   8072篇
  2018年   3968篇
  2017年   6876篇
  2016年   7478篇
  2015年   8792篇
  2014年   15090篇
  2013年   14841篇
  2012年   18428篇
  2011年   19428篇
  2010年   18094篇
  2009年   16739篇
  2008年   18076篇
  2007年   15372篇
  2006年   14072篇
  2005年   13725篇
  2004年   11391篇
  2003年   10179篇
  2002年   8512篇
  2001年   6825篇
  2000年   4687篇
  1999年   3859篇
  1998年   3367篇
  1997年   2813篇
  1996年   3142篇
  1995年   2605篇
  1994年   2228篇
  1993年   1204篇
  1992年   1299篇
  1991年   1252篇
  1990年   904篇
  1989年   845篇
  1988年   209篇
  1987年   169篇
  1986年   141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梅毒规划(2010—2020年)实施期间梅毒防治效果和各考核指标达标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梅控规划》)终期评估的要求,通过专网、现场调查、APP答题等方式对涉及的16个指标进行收集,并将16个指标划分为梅毒防治保障措施的落实、防治工作开展和防治效果3个层面进行评估,同时将评估结果与终期评估标准进行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梅毒病例326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99/10万,年均增长0.08%,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以2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历年病例均以隐性梅毒为主。保障措施与能力建设方面均达标;防治工作方面: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幼儿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为50.00%,梅毒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比例86.11%,两指标未达标,其余均达标;防治效果中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为3.80%,未达标,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为9.25/10万活产数达到了《梅控规划》的工作要求。结论2010—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指标仍未达标,应继续加强梅毒防治工作,尤其是需提高规范化诊疗的比例同时控制新发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早期诊断率不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切除的中晚期,5年总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微无创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具有相对安全、高效、创伤小、便捷等优点,在控制胰腺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得到了一定改善。目前应用于胰腺癌的主要微无创治疗技术有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射频/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不可逆性电穿孔、化学消融、光动力治疗以及经皮125I粒子植入术等。本文就微无创治疗技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5.
冯丹  何伟   《四川医学》2022,43(3):218-222
目的 探讨低危单胎的足月妊娠自然临产后,潜伏期脑胎盘率(CPR)对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住院临产分娩的67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测量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参数,获得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参考既往研究得出的不同孕周CPR正常参考值百分位作为分组指标(CPR≤10%参考值定为低CPR)。比较低CPR组(72例)与正常CPR组(601例)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 低CPR组与正常CPR组在孕妇年龄、孕龄、产次、孕期体质量增长、总产程、新生儿体质量的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CPR组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或助产发生率、新生儿任一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率均高于正常CP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CPR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准确率为89.5%(602/673),敏感度为51.7%(15/29),特异度为91.1%(587/644)。结论 本研究数据显示,对于无并发症及合并症、低风险的单胎足月妊娠,潜伏期低CPR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6.
孙悦  刘馨甜  张弘 《安徽医药》2022,26(11):2126-2130
角膜移植为治疗角膜盲的主要手段,而角膜移植排斥则是决定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和病人术后视力的关键。角膜得益于其特殊的眼前节“免疫赦免”状态,使得角膜移植能够在众多器官移植中享有极低的排斥率,然而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依然存在。当机体处于遗传物质异常的特殊状态时,宿主将通过宏观调控“免疫赦免”状态对植片的保护作用或受体对移植物排异产生的有害作用,延迟或促进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进而影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透明度。该文综述与角膜移植排斥相关的多种全身性遗传疾病,总结全身性遗传疾病对角膜移植排斥的影响,浅析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诊疗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在超声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进修的30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医师技能考核成绩、教学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医师技能考核成绩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医师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激发、疾病诊治能力的提高4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可促进超声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