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DNA芯片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芯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前沿生物技术 ,根据 DNA芯片表达结果 ,不仅可精确作出肿瘤的分子分型 ,还可以识别出以前未知的新的肿瘤亚型 ,已应用于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的分子病理分型、诊断的研究。利用DNA芯片还可以检测白血病、淋巴瘤的功能相关基因 ,并探寻恶性血液病新的治疗靶基因。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测序和测变异技术 ,可以大规模地检测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 ,可用于遗传性血液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激发机体抗白血病T细胞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DC可以由单核细胞及粒细胞分化生成,本研究应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向DC的分化.从M3型APL患者外周血分离白血病细胞,加入GM-CSF(100ng/ml)或GM-CSF(100ng/ml) rhIL-4(500U/ml)体外培养14天,并于培养结束前3天加人TN-α(100ng/ml).结果表明,GM-CSF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并从幼稚状态逐渐分化成熟,表达高水平的CD45分子,其中部分为CD14~ 的单核细胞,部分为CDla~ 的DC(M3DC);培养后期加入TNF-α,可以促进DC生成,约占35%;以GM-CSF IL-4培养也诱导了幼稚细胞的成熟,2周后DC约占10%,但较少单核细胞生成,培养至3周时DC约占60%;而在培养后第11天加入TNF-α则可以加速DC生成,3天后生成的白血病型DC达90%.电镜观察到M3DC具有与单核细胞来源的DC相似的超微结构,但具有的突出特征是部分细胞存在少量胞浆颗粒;M3DC高表达HLA-DR、B7-2、CD40、CD54分子,体外可以强烈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此类由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DC可被用于体内外诱导生成肿瘤特异性CTL,在APL的免疫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和AVL-292单药及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H929和RPMI8226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依鲁替尼、AVL-292单药以及联合硼替佐米处理H929、RPMI8226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BTK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依鲁替尼和AVL-292均可抑制H929、RPMI8226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依鲁替尼对H929、RPMI8226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0.41±3.29) μmol/L和(51.65±13.58) μmol/L,AVL-292对H929、RPMI8226细胞48 h的IC50分别为(7.77±2.99) μmol/L和(6.44±1.06) μmol/L.不同浓度的依鲁替尼(5、10 μmol/L)和AVL-292(5、10 μmol/L)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5、10、20、50 nmol/L)联合应用对H929、RPMI822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高于相应浓度单药组(P<0.05,P<0.01),不同组合的协同系数R均>1.0.10 μmol/L依鲁替尼、10 μmol/L AVL-292和20 nmol/L硼替佐米单独作用48 h后,H92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12±1.59)%、(18.23±6.38)%和(10.71±1.62)%,均高于对照组[(6.46±1.18)%;P<0.05,P<0.01];RPMI822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29±1.44)%、(15.01±4.99)%和(7.58±1.13)%,10 μmol/L依鲁替尼和10 μmol/L AVL-292单药组与对照组[(5.54±1.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依鲁替尼和10 μmol/L AVL-292分别与20 nmol/L硼替佐米联合后,H92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31±3.94)%和(51.55±6.39)%,RPMI822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86±1.93)%和(43.23±4.03)%,均高于相应单药组(P<0.01).10 μmol/L依鲁替尼单药和10 μmol/L AVL-292单药作用24 h后,H929细胞内BTK、NF-κB p65、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及Bcl-XL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两药分别联合20 nmol/L硼替佐米后,对上述蛋白的调节作用均较相应单药组增强(P<0.05,P<0.01).结论 BTK抑制剂依鲁替尼和AVL-29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H929、RPMI8226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与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BTK活性及下游NF-κB、Akt、ERK信号通路活性,下调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激活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男,52 岁,因淋巴结肿大15 年,发现IgG 升高、乏力2 年余,加重伴嗜酸细胞增多1 个月,黄疸1 周于2010 年7 月1 日入院.患者自1995 年出现右颈部淋巴结无痛性缓慢肿大,在外院行病理活检示"淋巴结良性病变".2005 年11 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五官科行"右颈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007 年开始出现右下肢冷痛,2008 年出现右足母趾溃疡.2008 年3 月CT 检查示后腹膜、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双侧股动脉起始段狭窄,右侧腘动脉及以下小腿动脉闭塞,右侧胫前动脉、腓动脉闭塞,右侧胫后动脉部分闭塞;肝功能示球蛋白63 g/L(正常参考值20 ~30 g/L),免疫球蛋白定量示IgG 48.2 g/L(正常参考值7.51~15.60 g/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氨基酸氧化酶( DAAO)/D-丙氨酸(D-Ala)系统用作自杀基因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HT5"SS〗以D-Ala杀伤稳定表达DAAO和绿荧光蛋白(GFP)的高致瘤性K562e单克隆细胞K DfGd、KDfGC,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酚红氧化法测定培养上清H2O 2和Lowry法测定细胞蛋白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GFP的荧光强度.结果:在25 mmol/L D-Ala作用下24 h即可完全杀死KDfGd细胞,当 D-Ala为20 mmol/L时延长作用时间至48 h,杀伤率由64%增加至96.8%,而D -Ala≤15 mmol/L时杀伤率增加不明显.低于20 mmol/L,D-Ala 对K562e几乎无杀伤作用.培养上清的H2O2变化与杀伤转基因细胞作用相一致.结论:DAAO/D-Ala系统可能是通过产生H2O2发挥杀伤转基因K562e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  相似文献   
6.
裸鼠高致瘤性K562-n细胞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书晴  许小平  夏放  居小萍  李瑶  应康  毛裕民 《肿瘤》2002,22(5):354-356,F002
目的 探索K5 6 2和K5 6 2 n细胞在裸鼠体内致瘤性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 ,检测K5 6 2细胞和K5 6 2 n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在被检测的 12 80 0个基因中 ,一些与细胞物质代谢和物质转运有关基因的表达在高致瘤性K5 6 2 n细胞与K5 6 2细胞之间有显著的变化。K5 6 2 n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Dihydrodiol脱氢酶基因、肝Dihy drodiol脱氢酶基因、NAD依赖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 /环化脱水酶基因、人胎盘特异性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基因 ,表达下调的基因包括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精氨琥珀酸裂解酶基因、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基因、焦磷酸法尼酯合成酶基因、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氨基水解酶基因、细胞粘附蛋白SQM1基因等。结论 K5 6 2 n细胞的裸鼠高致瘤性等生物学特性与一系列细胞物质代谢酶和物质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裸鼠高致瘤性人白血病细胞系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K562和K562-n细胞在裸鼠体内致瘤性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K562细胞和K562-n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K562-n细胞中表达上调的与白血病及其他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包括加dek基因和DP1基因(结肠直肠多发性息肉病位点基因)。许多肿瘤抑制基因或包含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的序列在K562-n细胞中表达下降,如染色体12p13序列(U47924).锌指蛋白127-Xp基因和锌指蛋白198基因,prohibitin基因、DNF15s2基因、hMSH2基因(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基因,为碱基错配修复基因)、环孢素受体基因。结论:K562-n细胞的裸鼠高致瘤特性与一系列癌基因的表达上调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蛋白酶体负责细胞内蛋白的降解,其活性的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的标志。研究证实,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许多恶性肿瘤有抗癌活性,第一个获准临床试验和上市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获得了较高的总体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国外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蛋白酶体抑制剂对白血病细胞治疗作用的研究,本文就蛋白酶体抑制剂对浆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涉及PDGFRB基因易位的不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例不典型CML患者进行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PDGFRB基因易位,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该例患者的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XY,t(5;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诱导HL60—n白血病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与凋亡的关系,并探讨地塞米松(DXM)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细胞NF—κB活化水平;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化疗药物诱导HL60—n白血病细胞NF—κB活化与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明显相关,1μmol/L DXM能显著抑制高三尖杉酯碱(HHT)0.5μmol/L或足叶乙甙(VP—16)1μmol/L诱导的HL60—n细胞NF—κB活化,抑制率分别为49.69%和44.35%,并增强它们诱导HL60—n细胞凋亡的作用,凋亡增加率分别为57.5%和37.2%。HL60—n细胞在接触化疗药物前,NF-κB亦有一定程度的活化。结论 化疗药物在诱导HL60—n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同时活化NF—κB,DXM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以增强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