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内外合治膝骨关节炎的用药特色。方法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即采取复杂网络技术和关联规则,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膝骨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中医外治法进行分组,对每组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常用中药和外用药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两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1588例,其中内外合治843例(占53.1%),单纯内治745例(占46.9%)。中药处方中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四类药为主,外治法以中药外敷为主,常用有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与治疗前相比,单纯内治和内外合治组均能降低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0.05或P0.01);与单纯内治组相比,内外合治组降低补体C3、补体C4、Ig G、ESR、hs-CRP水平,以及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方面优于单纯内治组(P0.05或P0.01)。结论膝骨关节炎的内服药物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四类药为主,外用药以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为主。内外合治组在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免疫反应,以及上调自由基清除剂SOD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内治组。  相似文献   
2.
王仲奇系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临证精于辨证,以经络、脏腑为依据,重肝脉,补脾肾,擅从心论治,调奇经、奇恒之腑,方灵活,药轻灵,善用花类,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3.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痹证日久之经典方剂,《备急千金要方》云:“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宜急服此方。”在临床上该方多用于痹证有关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RA)、膝骨性关节炎( KOA)、强直性脊柱炎( AS)、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P)、骨质疏松( OP)等病症,目前临床单用较为少见,常以中药联合应用或配合针灸或中西医结合应用治疗为主,疗效突出。建议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其药效机制及代谢过程,以便临床进一步开发独活寄生汤的应用领域,并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清代新安名医程文囿平生疗疾,多显奇效,其据一生临床经验著成《杏轩医案》。全书三卷,涵盖内、外、妇、儿诸科,内科病案最多,其中治疗痹证验多奇效,生枯起朽,体现了程氏丰富的学术思想与临证辨治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安医家程国彭在其代表作《医学心悟》中对行痹、痛痹、着痹的治法别开法门,治疗行痹以散风为主,佐以散寒祛湿,参以补血之剂;治疗痛痹以散寒为主,佐以疏风燥湿,参以补火之剂;治疗着痹以燥湿为主,佐以祛风散寒,参以补脾之剂。此外,其还创制蠲痹汤、松枝酒、虎骨胶丸等诸多治痹方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挖掘《医方类聚·消渴门》中的方证和药证规律, 探寻知识元标引在中医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  方法  采用知识元标引方法将《医方类聚·消渴门》进行深度标引, 利用数据库读取标引数据, 将导出的方药逻辑数据进行优化加工, 通过构建知识图谱, 对方证、药证关联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展示。  结果  《医方类聚·消渴门》共有616个知识体、3 213个知识元、10 298个语义以及4 369个语义关联。方-证知识图谱提示《医方类聚·消渴门》中消渴的主要证候是口渴多饮、小便频多、咽干舌燥、五心烦热, 次要证候是形体消瘦、心神烦躁、小便白浊、小便不利、多食善饥、小便黄赤等。文章以核心证候为例, 通过其与对应的方药社团进行进一步重叠筛选, 获得了治疗“口渴多饮和心神烦躁”的方剂社团组合:清心莲子饮、大麦汤、地骨皮饮、黄连猪肚丸、青粱米饮方等; 中药社团组合节点度高的有:天花粉、甘草、麦冬、黄连、人参、知母、黄芪和石膏。  结论  基于知识元标引的知识图谱分析能层次分明地展示方-证-药之间的关联, 能直观地发现核心证候与治疗所用方药之间的关系,对中医古籍的数字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程文囿《杏轩医案》的诊治,分别从贯通内经之名论,重人身真阳;危急病从肾入手,擅脾肾共施;妇病调冲任奇经,重补养气血;活用仲景之经方,凭据以脉证等方面分析了其特色治验,以期开拓医学思路,把握临床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在《儒门事亲》中,张子和不但善于传统药物的疗法,在情志疗法中亦另辟蹊径,治疗“内伤形”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朱丹溪生平医案探析其临证诊病辨治特色,以期学习、传承朱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丹溪心法》《格致余论》《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朱氏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阐述例案朱氏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点与背后蕴含的学术思想。[结果]分析可知朱氏临证诊治具有方简效著,擅用人参白术;诊病施治,善辨体质异同;气血之虚,活用四君四物;病究经络,细审阴阳虚实等特色。反映了朱丹溪擅长滋阴降火,以及杂病论治责之于气、血、痰、郁等学术思想精华。[结论]朱丹溪医案言简意赅,特色鲜明,若能结合朱氏一生经典论述与学术特色对医案进行深入探析,则能对其临证诊病施治规律与特点有更深刻认识,以便传承其特色、提升临床辨治疾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桑菊饮是《温病条辨》辛凉解表法治疗风热在表的代表方剂。从性味配伍方面分析,桑菊饮组方可以归纳出:辛凉透表,辛宣凉清,启玄府而透邪外达;辛凉佐微苦,辛宣苦降,理气肃肺止咳,因势利导;辛凉复辛甘,甘寒并用,开泄皮毛,疏散风热。药用多为花、茎、叶等质轻味薄之地,且用量很轻,有轻以祛实之功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