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桑菊饮、银翘散的组方探讨辛凉解表剂的配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桑菊饮、银翘散的组方探讨辛凉解表剂的配伍结构蒋玉珍(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关键词桑菊饮银翘散辛凉解表剂配伍特点桑菊饮、银翘散均能治疗风热表证,属辛凉解表的方剂。2方组成中均有薄荷、连翘、桔梗、芦根、甘草。桑菊饮中有桑叶、菊花、杏仁,银...  相似文献   

2.
任工研 《开卷有益》2014,(10):22-22
<正>桑菊感冒片中的药物有桑叶、菊花、连翘、苦杏仁、桔梗、芦根、薄荷油、甘草等,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引发的头痛、咳嗽、口干、咽痛。桑菊感冒片的处方来源于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为治疗风热外感症(即风热型感冒)的首选方。方中选用桑叶、菊花甘凉轻清、宣透上焦风热为主药;薄荷辛凉协助桑菊疏风解表,杏仁、桔梗宣肺止咳、清咽利膈均为辅药;连翘苦寒,清热解毒、兼散  相似文献   

3.
二、辛凉解表辛凉解表法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如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咳嗽、咽痛、舌苔薄白、脉浮数等。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薄荷、菊花、连翘、桑叶、葛根、苇根等。代表方剂有银翘散、柴葛解肌汤、桑菊饮、桑柴饮等。  相似文献   

4.
中药歌诀     
第一章解裘药〔概说歌诀〕解表药物治表证,风寒风温辨分明;风寒辛温来解表,风热辛凉解表用。一、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九辛温,麻黄桂枝与细辛;荆芥防风紫苏配,白芷生姜同(艹告)本。二、辛凉解表药发散风温九辛凉,桑菊薄荷与牛蒡;葛根升麻与紫胡,蔓荆蝉衣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徐曼曼主任医师运用银翘散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指出银翘散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可用于过敏性紫癜之风热伤络证、出疹性疾病、紫癜性肾炎等证属风热者,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之理念,并附医案2则。  相似文献   

6.
辛凉解表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凉解表法是温病大师叶天士和吴鞠通介导的治疗肺卫表证的法则。主张上焦温病初起,邪热在肺,尚未化火,宜用辛凉轻透之品,不主张用苦寒药物。后世医家对此有争议。本文人为辛凉解表法应具有辛凉发散、清热解毒和清热泻炎的内涵,并提出了辛凉与寒凉(苦寒)药给 用治疗外感风热表卫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桑菊饮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桑菊饮加减。观察两组患儿体征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咳嗽缓解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桑菊饮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祛邪"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而透邪为祛邪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邪之法即透法是选用輕清、芳香的药物,配以辛凉、甘润、苦燥、化湿、凉血之品等以透达肌表,募原,空窍,从而驱邪外出的一种治法. 本篇具体阐述"透邪"在卫气营血及后期各阶段的应用:邪在卫分-辛凉透汗;辛凉甘润,清透肺卫.邪在卫气-芳香宣透.邪在气分-轻宣透热;清泄宣透;战汗透邪;透解秽浊;芳香辟秽,开窍透邪.邪在营分-透热转气;清心开窍透络.邪在血分-清热凉血透斑.温病后期-扶正透邪.  相似文献   

9.
《温病条辨》桑菊饮方可以治疗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痉病,其中以风温痉、温热痉、暑痉、燥痉4种热在卫分兼有咳症的痉病为主。桑菊饮治疗风温痉、温热痉体现了温病学中"金囚木旺"的理论;治疗暑痉初起热邪不盛见咳嗽之症,注重了既病防变;治疗燥痉时体现了辛凉甘润之法。  相似文献   

10.
桑菊饮加减治疗风热咳嗽60例孙淑英,孙献策河南省鹿邑县人民医院1984年以来,笔者运用桑菊饮加减治疗风热咳嗽60例,取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一天,最长16天,平均6.3天。2...  相似文献   

11.
在岭南运用温病学理论治疗外感热病,每获良效。在岭南外感热病初起,"透邪"是整个治法的灵魂。如风温初起,辛凉透表,不避辛温;风温挟湿,清透表邪,疏表除湿;暑湿初起,透邪达表,涤暑化湿;燥热袭表,辛凉甘润,清透肺卫。与叶天士"温邪入气,邪未伤津,犹可透表"的原则一致。  相似文献   

12.
<正> 麻杏甘石汤出自《伤寒论》,历来各种版本的《方剂学》教材均把此列在辛凉解表剂篇内,并与桑菊饮、银翘散并列为辛凉解表之轻、中(平)、重剂。对此的分类法似属定论,笔者几年来从事《方剂学》的教学工作,并反复学习《伤寒论》有关原文和多家注解,觉得对本方的分类有进  相似文献   

13.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245-2249
总结林琳教授辨治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林琳教授认为感染后咳嗽的发生与正气亏虚致在表之风邪乘虚入里有关。风邪袭肺,多夹杂寒、热、燥邪为患,治疗宜宣散透邪。风邪独恋,寒热表现不明显者可予苏黄止咳汤;风寒恋肺者可予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袭肺者以桑菊饮、银翘散加减;温燥伤肺者治以桑杏汤加减;凉燥袭肺者予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邪入少阳,"和解"为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病邪入里热化者酌情选用清营汤、竹叶前胡汤、定喘汤;病邪入里寒化者可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病邪入里燥化者可选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以糖酵解所产生的乳酸含量为指标,观察了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香蕾饮、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等10个解表方对糖酵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辛温和辛凉两类解表方对糖酵解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可循。在两类方剂中,各自均有促进、抑制糖酵解或对糖酵解无影响的方剂。但是典型的辛温解表代表方麻黄汤和辛凉代表方银翘散,却显示出明显的不同,前者促进糖酵解,后者对糖酵解则有抑制作用,二者作用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5.
《温病条辨》辛凉法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温病大家吴瑭著<温病条辨>,该书遥秉<内经>,发岐黄之术;承于<伤寒论>,扬仲景之学;导于叶桂,兴温病学说.用药之精,配伍之妙,堪为一代宗师.他非常注重性味结合,尤其是辛凉法的应用,更可效法. 辛凉法是使用性味辛凉的药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疾病而适当配伍.<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由此看出,辛凉法主要用于风热、温燥、火热等.<温病条辨>辛凉法的应用,可分为辛凉苦甘、辛凉甘寒、辛凉芳香、辛凉淡渗、辛凉辛温,兹浅析之.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临证中,曾治愈一些高热患者。现择其数例,以就正于同道。 1.风热外感 治宜轻宣 朱某,男,26天,患儿于五天前开始发热,朝轻暮重,体温波动在38.5℃~40.5℃之间,鼻塞流涕,经用青霉素及对症处理4天,热势有增无减,于1983年11月4日晚邀余往诊,查体温39.7℃,烦躁,有汗不解,面红唇干,鼻翼搧动,呼吸急促,腹膨,大便夹有未消化奶瓣,苔薄腻微黄,指纹浮浅而红,血白细胞总数13.8×10~9/L(13800mm~(-3)),中性54%,淋巴46%。证系风热外感,肺卫失宣,治宜辛凉解表,宣肺达邪。以桑菊饮加减:桑叶、贯众各4.5g,菊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2002~2007年用玉屏风散合桑菊饮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96例,有效率93.75%,提示过敏性鼻炎属营卫不足,风热犯肺所致,两方合用对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燥咳治验     
咳嗽一症,具有风寒、风热、痰湿、郁邪化火、脾肾阳虚等多种病因机制。风寒解以辛温,风热透以辛凉,痰湿者二陈汤、导痰汤均可酌选,化火者泻白散、清气化痰丸可资选用,病痰饮者温药和之,病轻者苓桂术甘理脾,病重者附桂八味益肾。唯燥咳一症,临床所见不多。初起胸透体验无异常,患者不经心,治若不中肯,往往缠绵难愈。迨为迁延呛咳所苦,求愈心切,则杂药乱投,贵重如蛤蚧、河车、川贝,麻醉如  相似文献   

19.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头涨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中医治疗风热感冒,主要采用疏风祛湿、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方法。1.太子参薄荷茶太子参、绿茶各6克,姜片、薄荷叶各3克。沙锅上火加入250毫升清水及太子参,烧开后倒入大茶盅内,再放入绿茶、姜片、薄荷盖好,泡15分钟后可饮。  相似文献   

20.
蝉蜕为蝉科昆虫蚱蝉所脱的皮壳,又名蝉退、蝉壳、蝉衣。本品味甘咸、微寒,入肝肺二经.功能散风清热,宣肺透疹,平肝解痉.据化学分析,含有大量甲壳质和多种氨基酸.药理研究:能降低反射反应和横纹肌紧张度,并对神经节有阻断和镇静作用.临床常用于下列诸症:风热感冒蝉蜕为驱风散热要药,感冒风热及温病初起有表证者,取本品质轻性浮以达表,味甘性寒以疏散风热.常配竹叶、僵蚕、薄荷等.根据辨证,在应用银翘散、桑菊饮的同时,加用本品或再加僵蚕,能提高退热效果.音哑治肺热声哑,常与胖大海同用,称“海蝉散”;因风热感冒引起的声哑,可配牛蒡子、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