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取穴配伍外关、合谷远道配穴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局部取患侧肩髃、肩髎、阿是穴,观察组加远道配穴同侧外关与合谷,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各时间点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评分.结果:3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3%和8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即刻效应、10 d、20 d、30 d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ROM评分、JOA评分在10 d、20 d、30 d各时间点及随访2个月后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即刻效应、10 d、20 d、30 d及随访2个月的VAS评分均更低(P<0.05),10 d伸活动度、JOA评分均较高(P<0.05),20 d屈、伸、内旋活动度均更高(P<0.05),30 d屈、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JOA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单纯局部取穴与局部取穴配伍外关、合谷远道配穴两种针刺方法治疗肩周炎均有一定疗效,但针刺局部取穴配伍远道取穴的整体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温肾升白方在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方面的作用。方法:共纳入乳腺癌术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术后化疗期间,治疗组予服用温肾升白方,对照组口服利可君片。检测患者血常规并分析骨髓抑制的分度,记录应用集落刺激因子情况。结果:前两疗程化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疗程后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P0.05),且集落刺激因子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在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也无肝肾功能异常表现。结论:温肾升白方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减少集落细胞刺激因子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维。方法报告1例乳腺癌骨髓转移病例,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临床判断和处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通过空芯针穿刺明确为乳腺恶性肿瘤。但患者持续高热,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用药期间出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及全身骨痛。后经骨扫描、骨髓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癌骨髓转移,予单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1疗程后体温正常。结论乳腺癌骨髓转移早期易被忽视,当有骨痛并突发原因不明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时,应考虑骨髓转移,骨髓穿刺是简单而有效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在乳腺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通过乳腺筛查项目筛查出,并在初筛时同时行乳腺X线摄片和超声检查的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病人。分析单用乳腺X线摄片、单用超声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在检出恶性病例时的诊断灵敏度,并进一步分析单用乳腺X线摄片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与年龄及腺体致密度间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并符合入组标准的乳腺癌病例共42例,单用乳腺X线摄片、单用超声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1.0%、64.3%、95.2%,单用乳腺X线摄片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量型和致密型乳腺,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比单用乳腺X线摄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轻女性(50岁以下)中,没有发现差异(P〉0.05)。结论:乳腺X线摄片诊断灵敏度高于乳腺超声检查,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可提高乳腺筛查的诊断灵敏度,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推荐用于腺体密度较高的乳腺筛查。  相似文献   
5.
Toll样受体(TLRs)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可同时表达于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通过综述近年文献发现:TLRs信号通路的TLR2、TLR3、TLR4、TLR9、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相关衔接蛋白与乳腺癌并非单一协同或拮抗作用,反映出该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复杂性;在中医药抗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的作用机制方面,有关研究也涉到TLRs及其通路这一领域,并探索了一些单药或复方对乳腺癌细胞TLRs通路相关靶点的作用,为中医药抗乳腺癌的运用及明确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化裁方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引起骨丢失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患者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骨骨折率的控制作用。方法将73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乳癌术后化裁方组)、唑来膦酸组、空白对照组。所有患者每年进行骨密度(BMD)检测,并运用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进行骨折风险因子评估。结果空白对照组患者骨密度较初始下降(P0.05),中药组未见明显变化,唑来膦酸组较初始骨密度上升(P0.05);中药组较空白对照组能提高患者骨密度(P0.05);唑来膦酸组可降低10年内主要部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骨骨折概率(P0.05),中药组骨折风险较初始无明显变化,空白对照组骨折风险有所增加(P0.05);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能降低患者10年内髋骨骨折发生率(P0.05)。结论乳癌术后化裁方可减缓绝经后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乳腺癌患者骨密度下降趋势,降低骨折风险,对骨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阳通络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阳通络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温阳通络方治疗的18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月~5年,痊愈无复发178例,治愈率97.3%;3例患者一侧乳腺治愈后另一侧又发,间隔时间6月~1年,经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经治疗3月后无好转改为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治疗平均时间为91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1天。结论温阳通络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显著,缩短了住院天数、避免了切开扩创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利水方联合加压引流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预防及症状改善作用。方法:72例阳虚水停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加压引流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方口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7 d的积液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并记录术后皮下积液、切口感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第4天至第7天的中位引流量及7 d总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皮下积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加压引流法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方能显著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积液引流量,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选取11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选取同期11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平和质24例(20.87%),单纯偏颇体质60例(52.17%),兼夹偏颇体质31例(26.96%),兼夹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兼特禀质最多,为14例;对照组平和质46例(41.82%),单纯偏颇体质53例(48.18%),兼夹偏颇体质11例(10.00%),兼夹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兼阴虚质最多,为6例。观察组中平和质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阳虚质、特禀质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易感体质为阳虚质、特禀质或者两者兼夹。积极调整阳虚质、特禀质这两种偏颇体质有利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