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24篇
  免费   6694篇
  国内免费   4914篇
耳鼻咽喉   689篇
儿科学   629篇
妇产科学   713篇
基础医学   8095篇
口腔科学   1410篇
临床医学   9095篇
内科学   9603篇
皮肤病学   750篇
神经病学   3203篇
特种医学   23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6854篇
综合类   12558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15篇
预防医学   5046篇
眼科学   1939篇
药学   7434篇
  83篇
中国医学   4156篇
肿瘤学   5817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999篇
  2022年   1694篇
  2021年   3670篇
  2020年   2794篇
  2019年   2298篇
  2018年   2493篇
  2017年   2245篇
  2016年   2014篇
  2015年   3350篇
  2014年   3999篇
  2013年   3447篇
  2012年   5063篇
  2011年   5585篇
  2010年   3818篇
  2009年   3083篇
  2008年   3711篇
  2007年   3727篇
  2006年   3703篇
  2005年   3608篇
  2004年   2622篇
  2003年   2398篇
  2002年   1992篇
  2001年   1690篇
  2000年   1590篇
  1999年   1662篇
  1998年   1068篇
  1997年   1026篇
  1996年   756篇
  1995年   759篇
  1994年   663篇
  1993年   371篇
  1992年   438篇
  1991年   401篇
  1990年   357篇
  1989年   301篇
  1988年   238篇
  1987年   215篇
  1986年   163篇
  1985年   144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PG-Ⅰ/Ⅱ比值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101例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血清IL-6和PG-Ⅰ/Ⅱ水平。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使用Kaplan-Meier曲线明确患者预后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IL-6、PG-Ⅰ和PG-Ⅰ/Ⅱ比值在最佳切割值为10.23pg/mL、30.65μg/L和2.44时,可评估患者的预后,而PG-Ⅱ则无法评估患者的预后。与IL-6≤10.23pg/mL组相比,IL-6> 10.23pg/mL组的肿瘤细胞分化更差、TNM分期Ⅲ期比例明显升高。Kaplan-Meier曲线结果表明,IL-6> 10.23pg/mL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IL-6≤10.23pg/mL组(28个月vs47个月,P<0.001);PG-Ⅰ≤30.65μg/L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PG-Ⅰ>30.65μg/L组(34个月vs49个月,P=0.008);PG-Ⅰ/Ⅱ≤2.44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PG-Ⅰ/Ⅱ> 2.44组(29个月vs56个月,P=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IL-6及PG-Ⅰ/Ⅱ比值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检测IL-6及PG-Ⅰ/Ⅱ比值有助于评估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致病基因ATXN2异常等位基因中间重复个体的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针对2005—2018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收集的138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的先证者和部分家系成员,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动态突变检测,对携带ATXN2基因中间重复的个体进行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共检出163个家系(包含先证者和家系成员共203人)携带异常扩展的ATXN2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93个家系中有107例的异常扩展等位基因重复次数在29~34次之间。在其中的20个亲子对中,父系遗传16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28次,母系遗传4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4次。结论对于临床拟诊SCA2家系患者,需对其亲代或成年子代个体进行ATXN2基因检测,以免漏诊。动态突变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中间重复的个体,对明确家系致病基因和遗传咨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支持式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术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0人,根据患者需要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常规按照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卵圆孔,进入卵圆孔后,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B组(导板组),采用3D导板,给患者戴上导板固定后,完成穿刺,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分析2组的术前疼痛评分(VAS)术后即刻及术后1月疼痛消失的有效率,手术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穿刺的偏移程度.结果:与对照组A组比较在术后即刻有效率、术后1月随访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穿刺次数、穿刺偏移率、手术时间、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板与牙齿紧密贴合率100%.结论:3D打印导板应用于穿刺卵圆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患者创伤,减少X线辐射,减少穿刺偏移,术后疗效肯定,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Cantharidin (CTD) is an effective antitumor agent. However, it exhibits significant hepatotoxicity, the mechanism of which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biochem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es complemented with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based targeted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bile acids (BAs)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CTD-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 Sixteen male and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and CTD (1.0 mg/kg) groups. Serum and liv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28 days of intervention. Biochemical, histopathological, and BA metabolom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for all samples. Further, the key biomarkers of CTD-induced hepatotoxicity were identified via multivariate and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es. In addition, metabolite–gene–enzyme network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pathway analys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signaling pathways related to CTD-induced hepatotoxicity. The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evels of biochemical indice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total bile acid).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hepatocytes were damaged. Further, 20 endogenous BAs were quantitated via UHPLC-MS/MS, and multivariate and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es of BAs revealed that hyocholic acid, cholic acid, and chenodeoxycholic acid were the key biomarkers of CTD-induced hepatotoxicity. Meanwhile, primary and secondary BA biosynthesis and taurine and hypotaurine metabolism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mechanism by which CTD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sights for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CTD-induced hepatotoxicity.  相似文献   
5.
Gold nanoparticles (Au NPs) hold great promise in food, industri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uniqu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However, influence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IT), a likely route for Au NPs administra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u NPs has been rarely evaluated.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GIT flui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u NPs (5, 50, and 100?nm)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intestinal epithelial permeability in vitro. Au NPs aggregated in fasted gastric fluids and generated hydroxyl radicals in the presence of H2O2. Cell studies showed that GIT fluids incubation of Au NPs affected the cellular uptake of Au NPs but did not induce cytotoxicity or disturb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生活在社区的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生存压力。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选取北京市某社区15例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得出4个主题:精神疾病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引起的生理性压力;因疾病转归和日常生活角色冲突产生的精神心理性压力;社会歧视、缺乏工作机会和难以获取社会福利资源等带来的社会环境压力;贬低歧视和家庭亲属关系恶化导致的人际交往压力。结论 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后存在明显的生存压力,压力源包括疾病症状、社会歧视、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因此,应注重消除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歧视,完善社会支持与社会福利体系,增加个性化的社区精神康复活动,以减轻患者生存压力,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于眼科医院新冠疫情精准防控切实可行的防控体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自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期间,以标准化病毒核酸检测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检测作为所有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为返岗员工提供病毒核酸检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检者对鼻咽拭子采样的接受度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异常比例,其中SAA检测结果增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2例、增高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减低1例,CRP增高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33例本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12%的受访者对鼻咽拭子采样接受度评分较低。受检者在核酸检测前后思想压力评分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6.7%和6.7%。结论:该项举措一方面为术前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隐性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风险,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利于调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缓解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但形势依然严峻,境外多个国家也相继出现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截至2020年3月5日,全球共报告95333例确诊病例(其中我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565例),85个国家有确诊病例报告,中国将面临输入性病例的传播风险,这为防治我国儿童的疾病疫情提出了新的挑战[1]。在这次疫情中,与成人病例相比,儿童病例相对较少、症状轻、预后较好。目前国内病例数据显示,18岁以下儿童占所有报告病例的2.4%,尚无死亡病例报告[2]。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