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具有补血活性的四物汤提取物C薄层色谱(TLC)中的糖类斑点进行定性分析。方法:用自动多次展开(AMD)方法获得了四物汤提取物C的TLC图谱,用TLC与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离线联用技术对其中4个主要斑点进行分析,并且用AMD技术对其中的单糖进行了分析。结果:4个斑点的构成物质分别主要为单糖、二糖、三糖、四糖,其中单糖主要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结论:TLC ESI-MS离线联用方法能快速简便地对中药TLC图谱中糖类斑点进行定性。AMD单糖分析方法可实现在普通10 cm硅胶板上8种常见单糖的良好分离,并且展开过程自动化。AMD和TLC ESI-MS离线联用技术对糖类成分分析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一种从苦参中提取到有辐射防护作用的结晶物质作化学结构确证。方法 用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法,测得红外光谱图,进行图谱解析,结合其他分析数据综合分析。结果 判断该物质为氧化苦参碱。结论 通过红外光谱及其他分析数据的综合解析,证明有辐射防护作用的结晶物质是氧化苦参碱。  相似文献   
3.
四物汤对放射线致血虚证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目的 :观察四物汤对血虚证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为阐明四物汤补血作用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 3.5Gy60Coγ射线全身 1次性照射 ,制备小鼠血虚证模型。利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胶内酶切、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 ,分离、分析、鉴定蛋白质。结果 :四物汤可以逆转放射线致血虚证小鼠骨髓 10个上调和 5个下调的蛋白质。其中 8个蛋白质可能分别是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质 1、蛋白酶体26SATP酶亚组分 4、造血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H-ras、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 14及Lgals12。结论 :四物汤能调节骨髓蛋白质表达 ,并可能由此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发挥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4.
PCPA失眠大鼠模型的制作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CPA失眠鼠模型是目前公认的,并广泛用于5-HT及其与其他递质之间关系研究的经典动物模型。现从PCPA对失眠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旨在了解PCPA导致大鼠失眠证的机制,为镇静催眠药物的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实验采用6~7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对氯苯丙氨酸PCPA(300mg/kg,ip)连续给药2  相似文献   
5.
药物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已有大量应用,除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还涉及药代动力学性质、不良反应等的检测分析.本文分类列述了一些近年在药物研究中应用的高通量筛选分析方法,对大多数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述.认为自动化技术、"同质"技术和报告基因技术等对实现高通量筛选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高通量筛选算法研究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藜芦定碱对SH-SY5Y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神经细胞SH-SY5Y,不同浓度的藜芦定碱作用8 h后,提取细胞总RNA,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目标序列,与含有29000种人cD-NA的表达谱芯片HOA 5.1杂交,以AXON4000B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的荧光信号,获得的荧光信号的强度应用Rosetta ResolverSystem软件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SY5Y细胞受藜芦定碱50,200,800μmol.L-1作用后,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71,182,77条,其中上调基因分别有45,81,45条,下调基因分别为26,101,32条。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物质与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及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藜芦定碱对SH-SY5Y细胞毒性相关基因,寻找藜芦定碱毒性作用的靶基因,可能为藜芦定碱对神经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复方丹参滴丸0.3258 g.kg-1,丹参0.27 g.kg-1,三七0.0528 g.kg-1和冰片0.003 g.kg-1,每天1次,连续28 d,取大鼠肝微粒体,与CYP1A2,CYP2B6,CYP2C12,CYP2C13,CYP2D2和CYP3A1特异性底物探针共孵育,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测定底物的代谢产物,分析CYP1A2,CYP2B6,CYP2C12,CYP2C13,CYP2D2和CYP3A1酶活性,同时用PCR方法检测cyp1a2,cyp2b1/2,cyp2c11,cyp2e1和cyp3a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苯巴比妥(阳性对照)对CYP2D2和CYP3A1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CYP1A2,CYP2B6,CYP2C12和CYP2C13有明显诱导作用(P<0.05,P<0.01);复方丹参滴丸对CYP1A2和CYP2B6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CYP2D2有诱导作用(P<0.05);丹参对CYP1A2和CYP2B6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三七对CYP1A2,CYP2B6,CYP2C13和CYP2D2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冰片明显抑制CYP1A2,CYP2B6,CYP2C12,CYP2C13和CYP2D2活性(P<0.01),且抑制强度高于复方丹参滴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苯巴比妥对cyp1a2和cyp2b1/2 mRNA水平有明显诱导作用(P<0.05);复方丹参滴丸、丹参和三七对cyp1a2,cyp2b1/2,cyp2c11,cyp2e1和cyp3a1 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冰片对cyp1a2,cyp2b1/2和cyp2c11 mRNA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中各单味药对CYP酶的影响强于全方对CYP酶的影响,其中以冰片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十八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临床医家用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几千年来指导和影响着中医临床安全用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药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十八反”则是目前中药安全性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十八反”中药反与不反的客观界定及其科学本质的阐明,对完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细胞色素P450 酶作为人体重要的玉相药物代谢酶系统,对药物代谢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中药以合并用药为主且其中许多成分或许为P450 酶的底物、诱导剂或抑制剂,因此有可能存在基于P450 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本课题组将现代药理学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P450 酶引入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十八反中各组药物与药物代谢酶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揭示一类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模式,阐明中药配伍产生相反作用的分子机制和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景天苷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红景天苷抗心肌缺氧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缺氧24h,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增殖;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加红景天苷100μg/ml组;缺氧/复氧加红景天苷100μg/ml再加细胞外调节激酶抑制剂20μg组;缺氧/复氧加细胞外调节激酶抑制剂20μg组。加药后先孵育60min,再缺氧培养4h,随后常氧培养2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谷草转氨酶)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表达。结果红景天苷增加了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活力,降低了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渗漏,使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红景天苷对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磁悬浮3维(3D)培养技术建立了3D Hep G2细胞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典型的肝毒性药物进行了简单评价。Hep G2细胞形成稳定3D结构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Hep G2细胞在2D,3D培养条件下的糖原储存能力,并应用RT-PCR技术对比研究了Hep G2细胞在2D,3D不同培养条件下Ⅰ相、Ⅱ相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核受体及肝细胞特异标志性分子白蛋白(ALB)等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ep G2细胞在3D培养条件下具有丰富的糖原储存能力,此特性与人肝组织相类似。此外,在3D培养条件下,Hep G2细胞绝大部分药物代谢酶、转运体、核受体及ALB的mRNA表达水平与2D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在药物肝毒性评价方面,该实验选用了典型的肝毒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APAP)和近年来肝毒性报道较多的中药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及补骨脂Psoraleae corylifolia L.进行单剂量和重复剂量(7 d)给药实验;在重复剂量给药实验中,3D Hep G2细胞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应用磁悬浮3D培养技术建立的3D Hep G2细胞模型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功能上都更接近于人的肝组织,是较好的3D肝毒性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