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痤疮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病,具有易复发、病程长的特点,多发于青少年。皮损部位以面部居多,也可发于背、胸、颈等部位,其主要特征为脓疱、丘疹、粉刺、囊肿、瘢痕、结节等[1]。2012年5月~2013年5月,笔者科室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Poly-IC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建立Poly-IC刺激诱导小胶质细胞免疫激活模型。本研究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模型组(Poly-IC 10μg/ml)、高剂量阿司匹林组(1 mmol/L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组(0.1 mmol/L阿司匹林)、高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oly-IC 10μg/ml+1 mmol/L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oly-IC 10μg/ml+0.1 mmol/L阿司匹林)。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活性氧﹑Iba1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COX-2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中小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吞噬能力增强,活性氧产生增加,Iba1蛋白表达下降。且模型组中IL-1β(20.55±1.92)﹑IL-6(63.98±7.83)﹑TNF-α(16.84±3.19)﹑COX-2(6.78±0.42)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IL-1β(1.01±0.14)﹑IL-6(0.95±0.17)﹑TNF-α(1.22±0.38)﹑COX-2(0.87±0.11)显著增加(t=26.14,10.22,17.06,37.07;均P<0.01)。经阿司匹林预处理的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较模型组减弱,活性氧产生较模型组降低,且Iba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一定恢复。高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促炎因子IL-1β(9.95±0.52)﹑IL-6(39.64±6.89)﹑TNF-α(1.57±0.42)﹑COX-2(2.47±0.14)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14.18,3.69,16.68,27.03;均P<0.01)。结论阿司匹林对Poly-IC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司匹林抑制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补骨脂酚的体外肝微粒体代谢及代谢减毒作用的种属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补骨脂酚在人、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动力学及种属差异,评价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补骨脂酚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减毒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HK-2细胞的存活率来评价补骨脂酚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其毒性的影响。应用HPLC法分析补骨脂酚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孵育液中的剩余浓度,研究其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结果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分别作用下,补骨脂酚的HK-2细胞毒性明显降低。补骨脂酚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最慢,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最快,人、犬和大鼠的代谢动力学参数Km、Vmax、T21和CLint分别为:(81.66±3.41),(89.35±4.32)和(31.89±2.60)μmol.L-1;(0.47±0.01),(0.57±0.01)和(1.88±0.09)μmol.L-1.min-1;(44.14±1.13),(53.31±0.29)和(6.79±0.39)min;(39.38±1.04),(65.16±0.35)和(365.92±20.01)ml.min-1.kg-1。结论肝微粒体降低补骨脂酚的HK-2细胞毒性,这一减毒作用与补骨脂酚经肝微粒体酶的代谢相关。补骨脂酚的体外肝代谢动力学性质存在着一定的种属差异;犬肝微粒体对高浓度补骨脂酚所致的HK-2细胞毒性的降低作用要弱于人和大鼠肝微粒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生物样品中蓖麻毒素的双夹心ELISA方法并研究毒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利用抗蓖麻毒素的单克隆抗体(MAb)3D74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小鼠抗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4C13,建立了定量检测血清和组织样品中蓖麻毒素的双夹心ELISA方法,并对方法学进行了必要的验证。结果建立的双抗夹心ELlSA方法检测纽织中蓖麻毒素的浓度范围为1.25~320-g/ml,最低定量限为2.5ngy/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另Ij小于3.5%和9%。将该方法应用于蓖麻毒素组织分布的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大鼠静脉染毒后毒素可以在心、肝、脾、肺、肾、肠和脂肪等组织分布,以脾脏的分布为最高,其次为肝脏,染毒后0.5和2h脾与血清的比值分别为3.9和7.2。在脑和肌肉中未检出毒素。结论建立的双夹心ELISA方法简便、灵敏,可以用于定量检测血清和组织等生物样品中的毒素含量,为蓖麻毒素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毒素中毒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致病性及机理.方法 利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进行HBoV分离及培养,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HBoV的形态及感染细胞进行研究,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HBoV在细胞中转录产物mRNA,同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 将含有HBoV阳性痰液标本无菌接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出现2例致使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CPE).电镜观察在细胞质中散在六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大小18~26 nm之间,大部分是20nm.RT-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与预期结果相符是295 bp,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HBoV序列比较,核苷酸同缘性99%,氨基酸同缘性100%.结论 HBo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HBoV致病性及免疫应答谱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发现的1株产H2S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学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临床1例腹泻病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的产H2S大肠埃希菌采用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等方法进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经全面鉴定,该菌为产H2S的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O15:K?,耐药性不强,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结论产H2S的ETEC O15:K?是变异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高度重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产H2S变异的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干扰素(IFN)-γ联合检测在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ACS患者6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5例及健康人(N)36例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IFN-γ与MMP-9的水平,同时对危险程度及IFN-γ、MMP-9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IFN-γ及MMP-9的水平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CS组中AMI组IFN-γ及MMP-9的水平均高于UAP组(P<0.01);SAP组和正常对照组IFN-γ及MMP-9的水平无统计性差异.IFN-γ与MMP-9的水平呈正相关(r=0.691,P<0.05).相对危险度(RR值)ACS组(AMI组及UAP组),SAP组对正常对照组IFN-γ为3.71、2.821、1.194,MMP-9为4.507、3.261、1.101.结论 ACS患者血清中IFN-γ和MMP-9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对ACS患者进行危险程度分层及病情预测.  相似文献   
8.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脱发是其不良反应之一,给患者尤其是女性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充气化疗帽.经临床应用于60例化疗患者,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组织、硬组织项目共28项.将采用单、双颌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目及其变化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颌手术患者初诊SNA角、ANB角、U1/SN角、鼻唇角、G-SN-Pos角、Wits值及覆盖值更接近正常值.双颌手术更有利于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上前牙去代偿更充分.结论 SNA角、U1/SN角、鼻唇角与正常值差距小于一个标准差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采用单纯下颌手术方式.超过此界限的患者应采用双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64例我院97年元月至2000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所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6例,年龄9~72岁,平均32岁。发病为5小时至7天,平均2.5天,全部病例均在B超检查后48小时内行阑尾切除术。 使用美国惠普2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采取仰卧位,左右下腹及盆腔作常规扫查,发现阑尾图像逐步加压作纵模切扫查,行中心定位旋转探头确认后冻结,测量阑尾最大直径。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必要时需充盈膀胱进行扫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