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电离辐射。尤其是经桡动脉途径,由于其操作路径的解剖变异可导致放射时间增加,以及更加靠近射线源等,因此,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导致患者和术者接受电离辐射剂量增加的潜在可能性[1]。当术者或患者接受辐射剂量较大时,均有可能产生辐射损伤[2-3]。如何在保证图像清晰的情况下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本研究试图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中,研究透视联合有选择的电影所产生的电离辐射,并与单纯透视和单纯电影相比较,为临床减少辐射剂量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服硝酸甘油(NTG)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检测存活心肌中的价值。方法18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99mTc-MIBI静息显像和24h后再次静脉注射99mTc-MI-BI,在注射前5min,患者给与硝酸甘油1.0mg舌下舍服,再次行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患者共有97个心肌灌注异常节段,其中44个心肌节段在NTG后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呈现可逆性缺损,占45.36%;53个节段无变化。结论NTG介入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可明显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细胞的检出率,可以真实地评价心肌梗死的面积和部位,并且操作安全、无创、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住院期间测定甲状腺功能的患者980例,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正常组,930例),亢进组(甲亢组,18例)及减退组(甲减组,32例),分析3组临床资料,比较血脂,凝血功能各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甲亢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升高,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降低;TC、TG、LDL-C、HDL-C水平显著降低,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均<0.01;甲减组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升高,TG、HDL-C水平显著升高,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与甲亢组比较,甲减组高血压、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升高,房颤发生率显著显著降低P<0.05或<0.01;TG、LDL-C、HDLC水平显著升高,T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甲状腺功能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建议甲状腺功能检查作为心血管患者的常规测定,及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的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有很高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除外心肌细胞的死亡和凋亡,大部分梗死区域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存活心肌(即“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这是临床治疗和相关事件预测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及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脂、血尿素氮及肌酐、MAU检测。根据简化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AASI定义为1减去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回归系数。留取晨尿行尿白蛋白及肌酐测定,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albumin-creatinineratio,ACR)男性ACR≥22 mg/g或女性ACR≥31 mg/g定义为MAU。以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率≥10%为正常杓型血压,<10%则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即非杓型血压。根据AASI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AASI≤0.34组43例、0.34<AASI≤0.46组44例、0.46<AASI≤0.56组40例及 AASI>0.56组40例。按是否合并MAU,将患者分为MAU组68例,非微量白蛋白尿(non-microalbuminuria ,NMAU)组99例;根据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率分为杓型血压组63例,非杓型血压组104例。分析高血压患者AASI与MAU及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结果 ⑴随AASI增高,各组尿ACR及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有增高趋势(P<0.05),GFR及杓型血压比例则随AASI升高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高血压合并MAU组AASI(0.58±0.11)较NMAU组AASI(0.28±0.1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以AASI为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显示AASI与年龄(β0.369, P<0.001)、log尿ACR(β0.566, P<0.001)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3)非杓型高血压患者AASI(0.54±0.13)较杓型高血压患者AASI(0.33±0.1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AASI、MAU、高龄是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491,1.278,1.246)。结论 AASI升高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U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与59名健康体检者和161例确诊为ACS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检测HRT参数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HRV时域指标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将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比较HRT、HRV指标和HRT异常的发生率在各组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ACS患者HRT和HRV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AP组及AMI组TO明显增高,TS显著降低(均P〈0.01);UAP组及AMI组间TO和TS无显著差异。UAP组及AMI组HRT异常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X^2=5.385,P〈0.05;r=9.227,P=0.01)。UAP组及AMI组HRV指标SDNN、rMSSD、PNN5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AMI组SDNN较UAP组降低(P〈0.05),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患者的TO与SDNN呈负相关(r=-0.26,P=0.031),与rMSSD、PNN50不相关,TS与SDNN、PNN50、RMSSD呈正相关,其中和SDNN的相关性最强(r=0.301,P=0.047)。结论HRT可作为ACS危险分层的一项新的心电学筛选指标。ACS患者HRT、HRV变化从不同方面反映心脏迷走神经的功能受损,二者互相联系又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