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例大肠癌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综合保守治疗;结果:10例患者保守治疗全部成功;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非细菌性炎性肠梗阻,以发生在术后早期,腹胀、呕吐明显,腹痛轻或无为主要临床特点,治疗应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60)Coγ射线照射诱发小鼠恶性肿瘤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14  
目的:建立γ射线诱发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每次吸收剂量1.75Gy,吸收剂量率0.88Gy/min,每周1次,共4次。照后每隔1~2个月处死一批小鼠,分别取胸腺、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胃、生殖腺、肠系膜、盲肠、大脑等组织器官,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裸鼠致瘤实验。结果:照后15个月BALB/c小鼠出现的肿瘤类型以白血病为主,并发现汗腺瘤及恶性卵黄囊瘤;白血病经病理学证实为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白血病及汗腺瘤的裸鼠致瘤实验已稳定连续传至第12代。结论:成功建立^60Coγ射线体外诱发的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该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沙利度胺,治疗至少4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4个月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率、肿瘤缓解率、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PSA下降率、肿瘤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为状态(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多西他赛可改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中,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等结果确诊为宫颈癌Ⅱb~Ⅲb期的患者12例,年龄50~64岁。所有患者接受外照射及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后行CT和MRI扫描,在OMP计划系统上进行影像融合,由3位放疗科医师分别在CT和MRI图像上2次勾画GTV,包括子宫体、子宫颈及宫颈原发病灶。CT、MRI图像分别勾画得到36个GTV(称为GTVCT、GTVMRI),计算GTVMRI与GTVCT的比值R,其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GTVCT为(93.8±11.8) cm3,GTVMRI为(71.1±3.1) cm3。3位医师勾画的GTVCT、GTVMRI最大与最小体积的差值分别为41.3 cm3、11.3 cm3。与医师3相比,医师1、2分别勾画的GTV均较大,比值R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4、?5.043,均P=0.000)。3位医师勾画的GTVMRI更接近,靶区体积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小。 结论 CT影像引导的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受人为因素等影响,勾画GTV存在差异,应用MRI和CT影像融合技术可缩小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IL-1β所促发的细胞移动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SHP-2-GFP以及SHP-2C>S-GFP 并分别转入MCF-7乳腺癌细胞中,建立SHP-2-GFP- MCF-7和SHP-2C>S-MCF-7细胞株。采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移动情况;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钙黏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的变化情况,确定蛋白磷酸酶SHP-2在细胞移动中的作用。结果 E-钙黏蛋白在IL-1β刺激的SHP-2转染的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是最低的,而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量最高。结论 SHP-2参与IL-1β促发的细胞移动,并且通过减少E-钙黏蛋白的表达以及增强金属蛋白酶MMP-9的分泌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前瞻性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放疗治疗Ⅲ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并对比3种不同同步放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96例不能手术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成4个组:序贯组,同步1组,同步2组,同步3组。放疗均采用6MVX线2Gy/次,常规放疗为前后野照射,40Gy后缩野加量,肿瘤灶总剂量为60~64Gy;三维适形放疗50Gy后缩野加量,总剂量D,60~64Gy。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给予X线和电子线混合照射至D,60—64Gy。序贯组放疗前先予以足叶乙甙100mg/m^2(第1~3天)+顺铂40mg/m^2(第1~3天),2个周期诱导化疗;同步1组放疗同时给予足叶乙甙100mg/m^2(第1~3天,第29~31天)+顺铂40mg/m^2(第1~3天,第29~31天);同步2组每周紫杉醇方案+常规放疗、同步3组每周紫杉醇方案+三维适形放疗,在放疗同时给予紫杉醇40mg/m^2(周)。同步放化疗结束后休息3~4周再行2个周期巩固化疗,方案为足叶乙甙100mg/m^2(第1~3天)+顺铂50mg/m^2(第1~3天)。结果 序贯组、同步1组、同步2组、同步3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67%、71%、71%、79%,其中同步3个组与序贯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8%、4%,71%、17%、8%,79%、17%、8%,83%、46%、13%。各组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同步组(3个同步组合并)与序贯组的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13)。同步3组与同步1组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1、2组的3、4级毒副反应高于序贯组和同步3组。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Ⅲ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同步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有增加趋势,通过与适形放疗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总生存率,并有降低重度毒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采用传统的深静脉通畅试验判断手术指征有一定的缺陷,如术后发生小腿溃疡或原有溃疡加剧等。为此,作者近年来对大隐静脉曲张的部分病人术前采用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排除股静脉病变后再手术,并与同期的非造影组手术病人相对照,造影组效果...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41岁 ,因进行性上腹剧痛 1周 ,于 1997年 12月2 9日入院 ,入院后因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诊手术。术中见屈氏韧带下 7cm至回盲部上约 80cm的小肠扭转、郁血性坏死。行小肠次全切除、空回肠吻合。术后 4d从腹腔引流管流出日渐增多的棕绿色液体。术后 9d ,再次手术探查发现吻合口至回盲部上方约 8cm的小肠缺血坏死 ,予以切除坏死小肠加空回肠外置 ,残留小肠约 15cm。术后深静脉营养 ,热卡按 35cal·kg-1·d-1提供。营养难以维持 ,肝功损害明显 ,血清酶及胆红素升高 ,低蛋白血症严重 ,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保持低水平状…  相似文献   
9.
采用经典的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复发率较高。我院自 1 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7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压增高性疝 47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47例 ,男 46例 ,女 1例 ,年龄 43~ 86岁 ,平均 6 7岁。单侧 :斜疝 2 9例 ,直疝 4例 ,复合疝 2例 ,股疝 1例 ,复发性斜疝 4例 ,复发性直疝 1例 ,嵌顿性1例 ,滑动性斜疝 1例。双侧 :复发性斜疝 斜疝 2例 ,直疝 斜疝 2例。全部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腹压增高性疾病 ,其中前列腺肥大 40例 ,便秘 1 0例 ,慢性支气管炎 8例 ,慢性肝功能不全伴少量腹水 1例。合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动物模型,研究复方芦荟凝胶对大鼠放射性皮炎的作用。方法:在整理归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照射方式,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Ⅱ度放射性皮炎的SD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正常组(基质),阳性药组(三乙醇胺乳膏400 g·kg-1),复方芦荟凝胶高、中、低(600,400,200 g·kg-1)剂量组,连续治疗14 d后,以创面愈合率、创面形态学观察、创面病理组织学观察为考察指标,对复方芦荟凝胶的药效学实验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创面红肿面积较大,创面分泌物较多,无结痂,愈合率较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乙醇胺乳膏组、复方芦荟凝胶高、中剂量组之间的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P0.01),且均能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创面分泌物。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创面损伤较明显,三乙醇胺乳膏组、复方芦荟凝胶高、中剂量组均能减轻创面损伤。结论:复方芦荟凝胶高、中剂量与市售三乙醇胺乳膏药效相当,对大鼠放射性皮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