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又称 Coats 病)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组织学比较,探讨其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Coats 病的 CT、MRI 和超声征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检查结果及病理资料。8例均行 CT 平扫、常规 MRI 和超声检查。结果8例均累及单侧眼球。CT 表现:8例均表现为玻璃体内密度增高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视网膜区增厚;5例前房深度变浅。1例玻璃体、晶状体内多发钙化灶。1例患侧眼球体积增大,1例患侧眼球萎缩,6例双侧眼球体积差别不明显;5例晶状体增厚、位置异常。MRI 表现:8例玻璃体内等 T1、等 T2信号6例,短 T1、长 T2信号1例,长 T1、长 T2信号1例;3例患眼视网膜区见线样短 T2信号;5例病变充满玻璃体,3例呈扁平的“V”形贴于视网膜区。超声表现:玻璃体内点状低回声6例;球壁隆起8例;视网膜脱离8例;球壁回声明显增强,提示球壁骨化1例;强回声钙化斑1例。FFA 表现: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8例,伴毛细血管无灌注区2例,散在栗状动脉瘤6例,视网膜新生血管1例。病理表现:镜下见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伴大量泡沫状巨噬细胞和脂质沉积。结论Coats 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总结其 CT、MRI 和超声征象,结合 FFA 表现,与病理学相互对照有助于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评价脑肿瘤恶性程度与脑皮层功能区距离和激活体积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或邻近中央前回的脑肿瘤患者,包括恶性肿瘤组16例和良性肿瘤组17例,术前采用对指模式的组块(BLOCK)刺激方法,应用BOLD-fMRI成像技术,分析良恶性肿瘤与脑功能区边缘的距离及激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肿瘤组BOLD激活体积为(31.29±10.87),良性肿瘤组BOLD激活体积为( 79.53±1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肿瘤边缘距脑皮层运动功能区距离平均(5.65±2.29) mm,恶性肿瘤组肿瘤边缘距脑皮层运动功能区距离平均(5.00±2.76) mm;恶性肿瘤组肿瘤至脑皮层功能区的距离与激活体积比呈正相关(R2=0.407,P<0.01),良性肿瘤组肿瘤至脑皮层功能区的距离与激活体积比呈正相关(R2=0.25,P<0.05),恶性肿瘤组较良性肿瘤组肿瘤至脑皮层功能区的距离与激活体积比的相关性更加显著.结论 脑肿瘤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影响,影响运动激活区状态,且在恶性肿瘤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并确定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在螺旋CT中的区域范围,指导胃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的勾画。方法对36例胃癌病人手术时在胃左动脉根部放置钛夹。螺旋CT下取放疗体位行三期增强扫描、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以T12椎体为参考点,测量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三维方向,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其分布,测算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根部所在位置的变异范围。结果Kolmogorov—Smirnov检验显示,全组在各边界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男、女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分布趋势是一致的。Pearson分析显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边界与年龄、身高、体质量、椎体高、椎体宽无相关性(P〉o.05)。男、女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前界分别为垂直于T12椎体最前缘切线(46.56±1.95)、(37.56±2.35)mm;后界分别为(17.50±2.02)、(16.44±2.34)mm;左界分别为距T12椎体左缘右(22.48±2.04)、(16.03±2.25)mm;右界分别为距T12椎体左缘左(14.33±2.12)、(5.53±2.35)mm;上界分别为距T12椎体上缘上(26.89±2.12)、(16.09±2.30)miil;下界分别为距T12椎体下缘下(9.58±2.13)、(8.58±2.36)mm。结论采用新的标记方法以及新的影像学技术可取得更准确的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定位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收集7例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为ACPP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患者病灶位于侧脑室2例,4脑室3例,桥小脑角区2例并伴Luschka孔扩张。MRI:T1WI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3例,T2WI稍高信号6例,等信号1例,7例DWI呈等高信号;6例MRI明显强化,1例中度强化;5例肿块周围出现"囊泡征"。6例出现瘤周水肿。2例CT平扫为稍高密度并见钙化灶。结论 ACPP的发病年龄与部位有关,且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并确定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在螺旋CT中的区域范围,指导胃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的勾画。方法对36例胃癌病人手术时在胃左动脉根部放置钛夹。螺旋CT下取放疗体位行三期增强扫描、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以T12椎体为参考点,测量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三维方向,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其分布,测算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根部所在位置的变异范围。结果 Kolmogorov-Smirnov检验显示,全组在各边界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男、女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分布趋势是一致的。Pearson分析显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边界与年龄、身高、体质量、椎体高、椎体宽无相关性(P>0.05)。男、女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前界分别为垂直于T12椎体最前缘切线(46.56±1.95)、(37.56±2.35)mm;后界分别为(17.50±2.02)、(16.44±2.34)mm;左界分别为距T12椎体左缘右(22.48±2.04)、(16.03±2.25)mm;右界分别为距T12椎体左缘左(14.33±2.12)、(5.53±2.35)mm;上界分别为距T12椎体上缘上(26.89±2.12)、(16.09±2.30)mm;下界分别为距T12椎体下缘下(9.58±2.13)、(8.58±2.36)mm。结论采用新的标记方法以及新的影像学技术可取得更准确的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定位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比较,找出目前腰椎MR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100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并术前有MR平扫资料的病例,观察MR常规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及压脂序列,横轴位T2WI),分别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计算矢状位与横轴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特殊征象的检出率,并分析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的漏诊原因。结果 MR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突出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3.6%,矢状位为84.8%,前者高于后者(χ~2=5.02,P0.05);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向上下方突出或脱出和髓核游离的检出率低(36.00%、45.45%),矢状位检出率高(96.00%、100.00%),前者检出率明显低于后者(χ~2=20.05、8.25,P0.05)。横轴位对椎间孔型及椎间孔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高(96.30%、88.89%),矢状位上分别为74.07%、38.89%,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χ~2=5.28、9.75,P0.05)。横轴位局限于椎间隙层面的扫描范围和矢状位缺乏参照是MR常规图像漏诊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结论 MR常规图像对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漏诊,可以通过密切结合MR矢状位图像,根据需要局部增加横轴位扫描层面或结合三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8.
【摘要】目的:探讨MR扩散峰度成像(DKI)在判断兔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及区分肿瘤移行区内单纯水肿区与微观浸润区中的价值。方法:在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胫骨上端种植VX2恶性肿瘤组织,待其生长14~21天后行常规MRI及DKI检查。将肿瘤大体标本对应MRI最大矢状面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CD31、VEGF)。以病理为金标准并结合MRI图像行严格点对点对照,在肿瘤实性区、微观浸润区、单纯水肿区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平均扩散系数(MD)值和平均峰度(MK)值。比较肿瘤各区域间MD和MK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参数对区分肿瘤不同区域的准确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实性区与微观浸润区肿瘤细胞密度(CD)、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间的差异,分析DKI参数与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成功制备模型兔25只,其中存在微观浸润区者21只并将其纳入研究。MD在肿瘤实性区、微观浸润区、单纯水肿区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47,P=0.000)。MD=1028.5mm2/s为鉴别微观浸润区与单纯水肿区的最佳阈值,诊断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66.67%。CD、MVD、VEGF在肿瘤实性区与微观浸润区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1,P=0.000;t=12.274,P=0.000;t=4.443,P=0.000)。肿瘤实性区及微观浸润区的MD值与CD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5、-0.753,P<0.05),与VEGF计数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26、-0.697,P<0.05),与MVD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356、-0.186,P>0.05)。结论:DKI参数MD对判断恶性骨肿瘤范围特别是鉴别微观浸润区与单纯水肿区具有一定价值,MD值与肿瘤浸润区的CD、VEGF计数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RE)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行妇科盆腔肿瘤放疗后疑似的RE患者108例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资料,以患者肠镜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随访资料作为RE的诊断参考,总结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影像学特点,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在诊断RE中的价值。  结果  所有患者后期均行肠镜检查,且接受随访复诊,根据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确诊108例患者中共81例为RE,其27例排除RE。以最终诊断作为“金标准”,磁共振小肠造影在诊断RE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65%与74.07%。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及DWI扫描图像中有“同心圆”分层状高信号表现,肠壁呈强化信号,同时存在肠管周围改变以及肠壁增厚表现。  结论  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具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磁共振小肠造影可用于临床R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