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索计算机模拟训练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干预效果, 为VCI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火箭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诊断VCI患者80例,所有研究 对象均由神经内科接受认知评估培训的医生,使用统一规范的指导语进行基线评估,包括蒙特利 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及计算机多维认知评估,包括视觉注意、推理、 空间想象、计算、言语记忆、语言阅读、词语再认、图片即刻回忆、执行等方面;将完成基线评估的所 有研究对象按3∶5的比例完全随机化分为对照组(30例)及训练干预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 内科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参加由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专科医生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进行的计算机模拟训练,每次训练1 h。训练30次后(时间周期为30~60 d),两组患者再次接受多维 认知评估。观察计算机模拟训练对视觉注意、推理、空间想象、计算、言语记忆、语言阅读、词语再 认、图片即刻回忆、执行能力的干预效果。 结果 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发现,在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两 组患者基线MoCA及计算机多维认知评估的各个分项目评分均相近,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训练后, MoCA量表除定向力在训练前后无明显差异外,其余项目均有所好转(P<0.05);计算机多维认知评 估的9个分项目均有所好转(P<0.05)。而对照组患者推理能力(P =0.006)、言语记忆能力(P =0.001) 较前下降,其余认知项目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计算机模拟训练可改善VCI患者的视觉注意、 推理、空间想象、计算、言语记忆、语言阅读、词语再认、图片即刻回忆及执行能力(P<0.05)。 结论 基于计算机的认知功能训练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视觉注意、推理、空间 想象、计算、言语记忆、语言阅读、词语再认、图片即刻回忆及执行能力,为VCI提供了一种新的干预 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己开展686项目管理的农村社区选取有危险行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05例(实际完成99例)进行综合干预(实验组),并与另一已开展686项目管理的农村社区的110例(实际完成100例)进行对照(对照组)。实验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家庭干预、劳动干预等综合干预模式,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综合干预,两组均干预1年。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末和干预12个月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躁狂量表、抑郁量表、危险行为评估量表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ANSS总分、躁狂评分、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躁狂评分、抑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危险行为再次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模式有助于降低危险行为的再次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矫正项目已经取得可喜成果,但人们对社会认知缺陷矫正知之甚少。神经认知缺陷造成的功能受损已广为知晓,而与之相比社会认知缺陷所致损害可能会更明显,这表明社会认知缺陷值得深入研究。目的:在门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开展一个简明的计算机化认知矫正项目,旨在改善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和面部表情识别(facial affect recognition,FAR)能力。方法:干预组为20例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参加门诊康复计划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20例在该中心普通门诊招募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时评估两组患者FAR能力、临床症状、认知和社会心理功能。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干预组在6周内完成了平均12.7次的对于神经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FAR能力的计算机化矫正项目。6周研究结束时两组均用基线时的测验再次进行功能评估。结果:在6周的研究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估)变化、认知功能(采用香港列表学习测验和字母——数字排序任务评估)变化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干预组的社会功能评定结果改善比对照组显著(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估)。治疗前后干预组面部识别测验总分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t=-2.60,p=0.018),干预组面部识别能力的改善比对照组的改善有更明显的统计学趋势(F(1,37)=2.93;p=0.092)。结论:采用短期的、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模式与面部表情识别训练整合可能会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面部情感的识别能力,进而改善他们的社会功能。但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来完善面部表情识别训练的模式,并且需要在更大规模、更多样化的样本中测试验证,才可以将这一模式作为认知矫正计划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06—2013-08我院40例住院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社会支持、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复查项目。以SF-36量表评估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用综合干预方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 3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方法,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采用心理教育量表(PEP) 、JL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治疗能提高PEP各项目得分,除模仿、表达外,差异均有显著性;CAR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孤独症患...  相似文献   

6.
背景:认知训练是一种安全的非药物干预,可能帮助老年个体减轻认知功能减退和预防痴呆症。目标:评估社区健康老年人认知训练的长期效果。方法:上海某城市社区70岁及以上的健康老年人进行筛选后,151名符合纳入标准的个体被分配至干预组(n=90)和对照组(n=61)。干预组每周接受两次推理、记忆和策略的训练,持续12周(共24次)。于基线、12周、和入组后5年时,使用《老年人神经心理测验中文版》(NTBE)、《斯特鲁色词测验》、和《一般健康问卷》分别对个体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49人(54%)和对照组33人(54%)完成了5年的随访。完成与未完成5年随访的个体之间在基线时的神经认知测量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干预组脱落个体和对照组脱落个体之间也没有差异。5年随访时,干预组个体在NTBE和斯特鲁色词测验的61项评估中仅有5项评分(路径A测试和划消测验3)比对照组好,但这些差异没有达到预先确定的统计学水平(p=0.0008)。结论:我们没有证实以往研究的结果,它们报导对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简要认知培训会有长期效果。我们无法证实认知训练五年后认知功能的差异不可能是由干预组和对照组脱落不同所致,但可能与样本相对较小和评估项目数目太多有关。今后对于老年人认知训练的干预研究应该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即专注于感兴趣的单个测量结果),使用更大的样本,并将定期强化课程纳入认知训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主方案设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中。主方案设计可以在多种疾病中评估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的疗效,也可以在单一疾病中评估多种干预措施的疗效。篮式研究和伞式研究是主方案设计中最常应用的类型。本文将从背景、设计思路、案例解读等对这两种研究设计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背景为了应对海洛因依赖的严重后果,我国开展了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项目,但是MMT依从性差。目的评估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行为列联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CM)对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作用。假设在上海市常规MMT项目基础上结合以奖励机制为基础的CM干预共12周,可提高MMT治疗依从性和增加操守程度。方法来自于3个自愿戒毒MMT门诊的160名海洛因依赖者被随机分入常规治疗组(MMT,n=80)和干预组(MMT+CM,n=80),在前12周每周评估患者的服药行为并进行尿液的毒品检测,随后在第16、20和24周分别进行上述评估检测。结果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完成12周治疗的比例都很高,分别为87.5%和86.2%。12周中,两组服用美沙酮的平均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2.9)d与71(2.7)d],两组未吸海洛因的最长时间(分别为7.4周与6.5周)以及尿检阴性的次数(分别为7.9次与7.6次)也没有明显差异。同样,根据24周的分析提示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用成瘾严重程度指数评估成瘾程度,24周内两组完成随访者的成瘾严重程度都显著下降,但是两组间比较同样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我国上海的MMT门诊,以奖励机制为基础的行为列联管理干预并未起到提高治疗依从性和促进保持操守的作用。这与西方研究结果不同。究其原因,一是基线依从性高(86%),二是CM项目提供的奖励相对少。在CM项目中奖励是与场景相关的,因而需要对场景进行仔细的分析,了解在特定场景采用什么特定的奖励措施,以便鼓励目标人群改变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国外军人自杀率、危险因素、危险性评估及自杀行为的干预和预防研究。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及干预非常重要 ,本文就评估自杀风险因素及综合性干预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及护理干预对合并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以96例合并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吞咽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社区老人认知功能干预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对社区老人认知功能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对某社区65岁以上自愿参加的老人进行为期12周(共24次)的认知功能干预;采用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TBE),比较干预组(44名自愿参加的老人)和对照组(51名完成基线和随防评估的老人)认知功能差异。结果:在干预前后两组NTBE的自身比较中:干预组在视觉匹配和推理等项目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运动测验、前摄抑制和学习效应指数等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干预和NTBE相关的项目如下:听觉词汇学习4正确、听觉词汇学习4重复、分类测验、小标记测验、视觉匹配和推理、听觉词汇8插入和连线测验1顺序提示数共7项,均呈正相关。结论:综合认知训练干预在短期内能改善或延缓部分认知功能的衰退,逻辑推理能力是社区老人认知干预的易感领域。  相似文献   

13.
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进行家庭干预的长期效果。方法采用座谈、干预、指导等方法进行为期3年的对照研究。结果家庭干预组对疾病及康复知识的知晓、复发率、社会功能评估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与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它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对其预后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者们开发出许多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评估工具,同时社会心理治疗干预、药物干预、综合干预也应用于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现就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评估及预防性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华中地区的两所高校做一个小样本的摄食障碍预防性干预,并检验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9例有摄食障碍倾向的女大学生根据所在学校分为对照组(11例)和干预组(8例)。干预组接受6次为期3周的干预课程,同期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分别干预前评估和干预后评估,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两组在内化瘦身理想、饮食关注、体重和体型关注4个方面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这四个指标显著降低了。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干预在内化瘦身理想,饮食关注,体重和体型关注4个方面发挥了预期的效益,干预使得这4项指标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自杀的风险因素与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及干预非常重要,本文就评估自杀风险因素及综合性干预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在招募研究对象前需要注册该临床试验,将研究设计信息登记在被批准的开放性网站上[1]研究者提供到注册系统的信息通常包括计划研究对象的样本量和特征、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或对照组的随机方法或其他方法、研究组和对照组接受的具体治疗方法、评估结果的方法和时点以及项目基金来源等等.仅要求以下的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注册,即以人体为对象比较两种或多种治疗方法或预防性干预,多数是指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影响。方法 2005-01~2009-12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开始给予干预治疗,定期随访,以Gesell智能发育量表进行发育评估,根据结果进一步指导干预。结果干预组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言语能差异及脑瘫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齐齐哈尔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现况进行调查和干预性研究。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齐齐哈尔市铁峰区所辖区2个社区年龄60岁以上老年人960人,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为研究工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基线调查,完成MCI初筛;选取MCI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社区MCI系统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教育,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分别测量2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障碍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评估其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障碍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进行MCI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对延缓和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一种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促进身心的平衡和康复。这一运动已用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辅助治疗。然而,还没有关于太极拳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eta分析或系统综述的报告。目的: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数据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来检验太极拳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两位评估者各自系统地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用太极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RCT研究,并进行研究项目的选择、数据提取、质量评估和数据合并。采用Review Manager(版本5.3)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Cochrane Grades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iton,GRADE)来评估证据的强度。
  结果:在中国大陆和香港进行的6项RCTS研究中,共有483名参与者,其中干预组215例,对照组268例。试验平均持续16.0(6.2)周。我们发现在研究期间,干预组阴性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5项试验,6个治疗组,n=451, SMD:-0.87(95%CI:-1.51,-0.24),p=0.007; I2=90%],其中2项研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的阴性症状分量表评估,另外3项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此外,研究期间研究组与对照组间阳性症状的改善没有显著性差异[4项试验,5个治疗组,n=391, SMD:-0.09(95%CI:-0.44,0.26),p=0.60; I2=65%],其中2项研究用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评估,2项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所有纳入的RCT研究均未报告不良反应。根据GRADE评估,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强度“很低”。
  结论:抗精神病药辅以太极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的数据尚不足,难于得出该疗效如何的明确结论。此外,纳入研究的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所有的研究评估结局指标时都没有使用盲法。需要有高质量的随机试验才能做出临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