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发与非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状况间存在的差异及可 能的机理。方法采用成人书氏智力(WAIS)、韦氏记忆(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词汇流畅性 (VFT)、Stroop测验(WCT),对一般状况匹配的伴发(53例,TD组)与非伴发(55例,非TD组)TD慢性精神分裂症 患者进行检测,以综合评定2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其认知损伤的差异。结果在WAIS操作、言语及全量表智商、 WMS的记忆商、VFT的所有指标上,TD组显著差于非TD组(P<0.05);而2组在WCST除完成分类数外的其他指 标及WCT的各指标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伴发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 更明显,这可能与抗精神病药导致的神经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浓度与精神分裂症伴发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adrive dyskinesia,TD)的关系.方法 收集精神分裂症伴发TD患者61例、不伴发TD的患者78例,以及正常对照102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DNF水平,采用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评估TD的严重程度,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结果 TD组、非TD组和对照组的BDNF水平分别为(9.35±1.60)μg/L、(10.12±2.03)μg/L、(12.27±2.7)μg/L,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1);两两比较显示,TD组和非TD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TD组又低于非TD组(P<0.05).使用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之间的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组BDNF水平与AIMS总分、年龄、总病程负相关(r分别为-0.24、-0.32、-0.22,P均小于0.05),而在非TD组BDNF水平与上述因素均无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伴发TD患者外周BDNF浓度下降,且其水平与异常运动严重程度相关,提示BDNF可能在TD的病理生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伴发和未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浓度,探索S100B蛋白在T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5例伴发TD(TD组,n = 40)与未伴发TD(非TD组,n = 55)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比较3组间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评定TD严重程度,分析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精神病理症状、T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TD组、非TD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17 ± 0.04)μg/L、(0.15 ± 0.02)μg/L和(0.10 ± 0.03)μg/L,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3.07,P < 0.01),前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且TD组高于非TD组(P < 0.01).TD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AIMS总分正相关(r = 0.52,P < 0.01).结论 TD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较非TD患者还高,而且与TD严重程度正相关,提示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可能在TD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迟发性运动障碍(TD)、非TD精神分裂症患者(TD-)和正常对照人群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探索外周BDNF浓度与TD的关系。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SIA),检测104例TD、46例TD-患者和44名正常人血清BDNF、浓度,选取46例一般状况与TD-组匹配的TD患者与TD-、正常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对104例TD患者血清BDNF浓度与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各项分值之和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46例TD和TD-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D与T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04例TD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AIMS各项分值之和的相关系数为0.359,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P<0.001。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BDNF浓度下降,伴发TD的患者异常运动严重程度与BDNF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巴胺D2受体 (DRD2 )基因TaqI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 (AIM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无TD及TD严重程度 ,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法分析TD组和非TD组的DRD2基因的TaqIA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结果 DRD2基因TaqIA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TD组与非TD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且不同基因型间的AIMS总分值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中国汉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DRD2基因的TaqIA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T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损害与白介素-2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对63例未服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评定记忆功能,同时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比较记忆商数(MQ)≤85者与MQ>85者血清IL-2、SIL-2R水平。结果 记忆商数及多项韦氏成人记忆量表的分测验成绩与血清IL-2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与SIL-2R水平无显著相关性;MQ≤85患者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MQ>85患者组(P<0.05),而SIL-2R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可能与其异常的血清IL-2水平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铁调素(Hep)、铁蛋白(Fn)水平,以及铁代谢状况与T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41例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及41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Hep、Fn水平;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估患者TD的严重程度及其与血清Hep、F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TD组血清Hep水平低于非TD组及正常对照组(Z=-2.99,Z=-3.62;P均0.01),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He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P0.05);TD组血清Fn水平高于非TD组及正常对照组(Z=2.00,Z=2.39;P均0.05),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F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P0.05)。TD组血清Hep水平与Fn水平呈负相关(r=-0.396,P0.05),AIMS评分与血清Hep及Fn水平无相关性(r=-0.052,r=0.14;P均0.05)。结论:TD患者存在铁代谢蛋白异常,铁代谢障碍可能参与了T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抗精神病药物 (APs)尤其是第一代APs的长期使用 ,大约有2 5 %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 (TD) [1 ] 。不同种族中精神分裂症的TD发生率不尽相同 ,在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病人中TD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一致性 ,这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影响TD的发生。激动多巴胺D3受体 (DRD3)能抑制躯体运动 ,而拮抗DRD3能增强躯体的运动 ,DRD3可能在运动控制上起到一定的作用[2 ] 。本文在中国汉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研究DRD3功能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第一代APs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系。1 资料1 1 研究对象 :从 2 0 0 0年 10月到 2 0 0 1年 1…  相似文献   

9.
背景: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产生的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障碍,它会加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功能障碍,并进一步影响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服药依从性。目前对于TD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TD累及部位多、个体差异性大,导致其极易被漏诊或误诊。本研究旨在评估TD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进一步分析TD不同模式是否存在差异,为进一步寻找TD预防和早期诊断的方法,发现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帮助。目的:描述伴发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运动模式,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筛查出伴有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患者的运动障碍进行评估,并按照疾病受累方式进行分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收集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差异,分析T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 :(1)共448例患者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入组标准,TD组46例,对照组402例。TD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精神分裂症总病程、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每日氯丙嗪当量)、PANSS量表阴性症状因子分、PANSS量表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年龄、PANSS量表阴性症状因子分、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每日氯丙嗪当量)、性别等四个因素可能与TD的发生有关。(3)TD患者中存在面部及口腔部位运动障碍的有67.4%,肢体运动障碍的有58.7%,躯干运动障碍的有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运动障碍相应的AIMS分量表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单一部位受累的TD患者与多部位受累的TD患者比较,性别、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AIMS量表总分、异常运动的严重程度评分及由于异常运动导致的运动能力丧失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与对照组相比,TD组中可能男性患者的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总病程更长、起病年龄更晚、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更高、阴性症状更为突出。年龄、PANSS量表阴性症状因子分、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每日氯丙嗪当量)、性别等4个因素可能是发生TD的危险因素。(2)伴有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动障碍以面部及口腔部位障碍最为频发,异常运动的症状更严重。(3)与单部位受累的TD患者相比,多部位受累的TD患者可能起病年龄更早、运动障碍更加严重、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 mg/d)、帕罗西汀(20 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结果 ①治疗前,2个患者组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IL-6、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5).②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sIL-6R较治疗前下降(P<0.05),抑郁症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sIL-6R低于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③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变化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64,P<0.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和IL-6的变化率均与HAMD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42,P:0.02;r=0.54,P=0.002).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细胞因子均存在异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但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伴有迟发性运动障碍(TD)与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对照血清尿酸水平,探索尿酸在TD发生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Simpson迟发性运动障碍专用量表进行筛选,共入组TD患者30名(TD组),非TD患者32名(非TD组),健康对照组33名,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用药时间、体重等相关信息;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患者TD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三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T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AIMS总分间的关系。结果三组血清尿酸水平(正常组:338.97±81.29umol/l,TD:222.2±69.53umol/l,非TD组:270.46±89.89umol/l)间存在显著差异(F=14.94,P0.05)。T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AIMS评分呈负相关(r=-0.391,P0.05)。结论尿酸可能参与了T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COMT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口中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关系。方法以124例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112例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及112例正常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1)TD组与非T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TD组的高活性G等位基因频率(0.7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0),低活性A等位基因频率(0.2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30);非TD组低活性A/A基因型频率(0.0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7)。(3)COMT基因型与TD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A/A基因型患者的TD严重程度评分显著高于G/G基因型。结论本研究未发现COMT基因与TD的发生有关联。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与COMT基因存在相关性,高活性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COMT基因型与TD严重程度可能具有相关性,低活性A/A基因型患者可能较高活性G/G基因型患者表现更严重的T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42例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精神症状,脑脊液对照组为10例外科手术患者,血清对照组为试剂盒提供正常的健康者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结果患者组脑脊液和血清IL-2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脑脊液和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与年龄、体重、病程、PANSS总分及其分量表分等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TNF-α水平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37,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和外周均存在细胞免疫障碍,但未发现其与临床症状相关,血清TNF-α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IL-10和IL-12水平,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其血浆IL-6、IL-10、IL-12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症状特征。结果 患者组血浆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皇正相关;阴性症状组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阳性症状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其IL-10水平则低于阳性症状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血浆IL-10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起病组。 结论 精神分裂症存在细胞免疫异常,IL-12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6和IL-10则与其部分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奎的平组进行6周治疗,采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同时测定血清IL-2、SIL-2水平。结果 两药疗效相当,其阳性症状的改善与显著下降的IL-2水平相关。结论 利培酮和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的疗效可能与降低血清IL-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 - 3诊断标准 ,糖尿病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共有 5 9例诊断为糖尿病 ,再选择与之相匹配的 5 9例无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者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 (AIMS)评定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结果 年龄、总病程、甘油三酯及脂肪肝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易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因素 ;TD的严重程度与血糖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对年龄偏大 (5 0岁以上者 )、且病程长的患者应注意尽量控制血脂 ,以防罹患脂肪肝 ,并应密切观察TD的发生 ,从而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5 羟色胺 2C(5 HT2C)受体基因启动区 - 759C/T和 - 697G/C单碱基置换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的相关性。方法 先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 (AIMS)评定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有无TD及其严重程度 ,再对 42例符合TD(AIMS总分≥ 3分 )者和与TD组严格相匹配的 50例非TD者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精神症状 ,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 5 HT2C受体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1 )TD组的 - 697C(突变型 )半合子型频率 (38% )高于非TD组 (1 8% ;χ2 =4 7,P =0 0 3 ,OR =2 8)。TD组 - 759T(突变型 )半合子型频率和 - 759T/ - 697C突变型单倍体频率虽高于非TD组 ,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值分别为 2 9和 4 9,P =0 0 9)。 (2 )TD组的AIMS和BPRS评分分别为 (6 5± 1 8)分和 (51 2± 7 8)分 ,非TD组分别为 0分和(50 0± 7 3)分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5 HT2C受体基因启动控制区的 - 697G/T单碱基置换突变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TD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广州地区汉族伴或不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3受体 (DRD3)基因Ser 9 Gly多态性分布 ,探讨DRD3基因Ser 9 Gly多态性与TD发生的关系。方法对 1 4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 (AIMS)进行评定 ,其中 53例伴TD ,87例不伴TD。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 1 4 0例患者的DRD3基因Ser 9 Gly多态性 ,并对DRD3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D表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 )TD组与无TD组患者基因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 (χ2 =5 6 ,υ =2 ,P >0 0 5) ,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1 1 ,υ =1 ,P <0 0 5)。 (2 )按性别分组后 ,在男性患者中 ,伴TD患者较不伴TD患者 1 / 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 1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2 4 ,χ2 =5 0 6 ,P <0 0 5) ,等位基因 2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0 6 ,P <0 0 5)。在女性患者中 ,DRD3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DRD3基因Ser 9 Gly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尤其是男性患者的TD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奎的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的平组、氯氮平组进行6周治疗,采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同时测定血清IL-2、SIL-2水平。结果 两药疗效相当,并与显著下降的IL-2水平相关,两药对SIL-2R的影响差异显著。结论 奎的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可能与降低血清IL-2水平有关,而与血清SIL-2R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症状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共纳入2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是否伴TD分为TD组(n=120)与非TD组(n=120),并选取88名正常对照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和TD严重程度,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入组者血清TNF-α水平。结果:共94例TD患者、86例非TD患者纳入分析。TD组TNF-α水平[(11.0±2.2)pg/ml]低于非TD组[(12.5±1.8)pg/ml],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PANSS以及AIMS评分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TNF-α可能介导TD的发生,但与TD的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