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藏、汉族的中学生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藏族中学生行为问题的特点,比较藏、汉族中学生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和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上海市某中学623名藏族中学生和148名汉族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藏族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4%,汉族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1%。(χ^2=4.76,P〉0.05),藏族学生的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汉族学生(P〈0.01)。藏族男生在抑郁、不受欢迎、违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在躯体诉述、思维障碍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生。来自日喀则地区的藏族学生在YSR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来自拉萨地区的学生。学习汉语时间8年以上的藏族学生在抑郁、攻击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学习汉语时间8年以下的藏族学生。结论 藏、汉中学生的行为问题有明显差异,藏族中学生的行为问题与性别、地区以及学  相似文献   

2.
在沪藏族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不同性别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家庭环境量表(FES-CV)、Achenbach’s青少年自评量表(YSR)、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Eysenck个性问卷(EPQ)、中小学生团体智力测验对672名藏族中学生进行了评定。结果藏族男性在行为、合群分量表得分低于女生,女生在躯体外貌分量表得分低于男生;男女藏族中学生的行为问题有极显著差异;藏族女生在情感表达、亲密度、道德性、组织性分量表评分高于男生;男女藏族中学生个性有极显著差异。结论藏族男女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藏、汉族中学生家庭环境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藏、汉族中学生家庭环境特征的异同。方法 采用Moss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对上海市某中学635名藏族和148名汉族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藏族中学生在情感表达、亲密度、道德宗教观、组织秩序、家庭控制性方面均明显高于汉族中学生,而独立性明显低于汉族中学生。结论 不同文化、民族、宗教信仰对家庭环境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观察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对江苏省南通市某中学的2412名学生作90项症状清单(SCL-90)调查,对其中有2项以上评分≥2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结果:中学生SCL总分及大多数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综合心理干预后有显著下降.结论:中学生心理问题颇多,综合心理干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离家出走近年来时有发生,对本人和家庭带来许多问题,为了解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及存在的行为问题,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国际上通用的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对离家出走的中学生进行评定,并对其出走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离家出走的中学生社会能力降低,其行为问题较多,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为学习成绩差,缺乏家庭亲密关系和不良的教养方式。提出了治疗预防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综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50例首次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并分别在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调查量表对患者健康知识、生活方式、饮食等健康行为进行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干预后,患者出院时的健康行为调查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知识和自我管理的技能水平,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使患者最终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是缺血性脑卒中控制与预防再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农村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己开展686项目管理的农村社区选取有危险行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05例(实际完成99例)进行综合干预(实验组),并与另一已开展686项目管理的农村社区的110例(实际完成100例)进行对照(对照组)。实验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家庭干预、劳动干预等综合干预模式,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综合干预,两组均干预1年。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末和干预12个月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躁狂量表、抑郁量表、危险行为评估量表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ANSS总分、躁狂评分、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躁狂评分、抑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危险行为再次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模式有助于降低危险行为的再次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250例12~16岁有行为问题的中学生和2142例无行为问题的中学生应用病例对照与多因素分析对产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中学生行为问题与缺陷家庭,父亲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酗酒,母亲患精神病、孕期不利因素、病理性分娩,幼年发育迟缓、疾病,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差,在校表现差等因素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中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幼年所患疾病、父亲疾病、教育方式不当、幼年发育迟缓、学习成绩差、缺陷家庭、病理性分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为照料者实施综合干预对稳定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BPSD)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于干预前、干预3,6个月末采用AD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总体衰退量表(GDS)分别对患者的BPSD症状及痴呆衰退程度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干预3,6个月末患者BEHAVE-AD总分及除妄想、幻觉外的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其中尤以攻击行为、焦虑恐惧、行为紊乱因子分值降低最明显.而GDS评分干预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照料者实施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BPSD症状,稳定患者病情,利于护理.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中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与情绪问题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网络一般使用问卷、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D)对上海市10所学校内初一、高一、职业学校一年级下半学期学生306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网络成瘾者焦虑情绪明显高于非成瘾者;男性成瘾比例高于女性。结论网络成瘾行为与情绪状态和性别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描述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上海市松江区146名初中生进行测查.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学校的常规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合并参加每周1次共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1周对所有的学生再次进行自我描述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测量.结果 两组被试干预前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干预后自我概念总分、外貌、一般自我、诚实可信、情绪稳定、一般学校情况、与同性关系、与异性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总均分、敌对、焦虑、情绪不平衡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自我概念总分、外貌、一般自我、情绪稳定、一般学校情况因子分高于干预前,而心理健康总均分、偏执、敌对、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中生自我概念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心理干预对考试焦虑及考试成绩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长宁区某所中学初、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期中考试前2周进行测试,记录期中考试成绩。期中考试结束后进行为期2月的心理干预,在期末考试前再次测试,并记录期末考试成绩。结果考试焦虑与考试成绩具有明显相关性,对初中生来说,考试焦虑与考试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干预后高焦虑者焦虑分显著下降,初中生考试成绩有显著提高。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焦虑者焦虑状况,提高初中生考试成绩。心理干预应从初中生开始并持续进行,对高中生应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个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贵州省7个少数民族及汉族的1509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7.6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及6.77%的汉族大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少数民族组EPQ的E、L量表分、16PF的C、G、H、Q3因子分高于汉族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有不同之处。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两组的SCL-90总分与EPQ-N、EPQ-P量表分及16PF的各因子分呈正相关,与EPQ-E量表分呈负相关。这提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民族文化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市3所不同类型高中的高一至高三869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全体受试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48.33%,其中强迫占首位.男女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各有侧重;三个年级间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高中生的自感压力(r=-0.261,P=0.000)、师生关系(r=-0.137,P=0.000)、同学关系(r=0.121,P=0.000)、素子关系(r=0.198,P=0.000)这四个变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统计学联系.结论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客乐观并受诸多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5.
何宏炜 《上海精神医学》2006,18(4):236-237,235
目的比较藏族、汉族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为标准,选取藏族患者45例,分层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汉族患者45例,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临床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藏族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受教育的学生人数、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方面(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初中文化程度上(P<0.01)统计学意义更显著;汉族患者以被害妄想(P<0.01)和紧张恐惧(P<0.05)较显著,藏族患者自语自笑显著多于汉族患者(P<0.05),其余临床特征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藏、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受教育程度、临床症状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自杀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自杀的态度。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杨浦区一所普通全日制高校的本科大三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态度问卷(SAQ)及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UPI)。结果 SCL-90及UPI的指标与SAQ的各维度间有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大小不同,表明SAQ各维度与SCL-90及UPI的指标间的相关程度不一,其中以对自杀行为性质认识与SCL-90及UPI的各项指标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 01);UPI的Ⅰ类筛选群体与SAQ各维度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表明自杀态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给予心理咨询和治疗,是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及自杀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牡丹江市小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PSQ)对6994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40.66%,其中冲动—多动4.29%、多动指数9.04%、焦虑7.28%、品行问题9.48%、心身障碍21.13%、学习问题23.41%;其中心理行为问题主要以学习障碍和心身障碍最为突出。结论牡丹江市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同期国内其它城市,其中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状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This pilo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impact of a smoking-cessation program that would meet the specific need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Feedback from focus groups conducted with adolescent smokers at a Connecticut high school was used to develop a tailored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components included commonly used behavioral strategies, with additional options to assist students to quit smoking, including use of bupropion, concomitant support for parent smoking cessation, stress management, and physician counseling. On completion, 20 of the 22 enrolled students remained committed to quitting. Twenty-seven percent of students quit smoking and 69% of those who continued to smoke reduced the number of cigarettes smoked per day by an average of 13. Providing additional options to students and additional support for concomitant parental cessation may enhance the appeal of adolescent smoking-cessation program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efficacy of bupropion use for adolescent cessation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