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探讨个人成长环境对攻击行为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416例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精神分裂症标准的住院患者,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攻击行为危险因素自编问卷评估患者精神症状、攻击行为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外显攻击行为发生率47.8%(199/416)。其中,男性体力攻击行为显著多于女性(35.5%vs.19.6%,P0.001)。患者存在两种以上攻击行为的比率为32.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NSS阳性症状高分(OR=1.12,P0.001)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女性(OR=0.61,P0.05)、与父亲关系融洽(OR=0.74,P0.05)和父亲无家暴(OR=0.39,P0.01)是攻击行为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近半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外显攻击行为,相对较好的个人成长环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1/08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均符合CCMD-Ⅲ及DSM-Ⅳ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5~55岁;病程≥2年;病情稳定,处于迁延、残留或部分缓解状态;药物治疗状况稳定,近期无换药打算;纳入对象或家属同意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认知矫正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在相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认知矫正治疗组以Ann Delahunty和Rodney Morice等制定的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认知作业练习,内容包括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执行功能3大功能模块。对照组予以相同时间的工娱治疗,主要包括有治疗师指导的操作性音乐治疗和舞蹈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护士观察量表的评定。结果:实验共纳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认知矫正治疗组44例,对照组46例进入结果分析,14例脱落。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以及阴性症状量表、复合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反应缺乏量表4个分量表的评分均有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4.59,P<0.05);减分情况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9,2.04,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认知矫正治疗组治疗后护士观察量表的总病情以及总消极、迟滞2个分量表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9,1.19,2.81,P<0.05);其中迟滞项的减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4.97,P<0.05)。③社会功能量表的改善与词语流畅性的改善呈正相关(R2=0.36,P<0.05),护士观察量表中总病情与积极两项评分的改善也与言语流畅性测验的改善正相关(R2=0.37,0.34,P<0.05)。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并与部分认知功能的改善相关,但对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与语音情绪识别、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73例。使用语音情绪识别任务、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阴性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对不同情绪(愤怒、厌恶、恐惧、悲伤、惊讶和讽刺)的正确识别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5)。患者组述情障碍的难以识别情绪、难以描述情绪因子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述情障碍量表的总分及3个因子与阴性症状自评量表(SNS)得分呈正相关(r=0.31-0.51,均P <0.05),而悲伤、和惊奇与SNS得分呈负相关(r=-0.18、-0.21,均P <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难以描述情绪因子与SNS得分正向关联(β=1.26),悲伤情绪因子得分与SNS得分负向关联(β=-0.59)。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语音情绪识别障碍和述情障碍,且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语音情绪识别和述情障碍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综合征[1-2].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0年以上的病例,TD年发生率高达50%,具有明显的致残性和不可逆性[3].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和流行率似乎相对稳定[4].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 AChR)的结构与功能,着重回顾了基于α7 n A C hR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关联在分子遗传与治疗药物新靶标等方面的研究。α7 n A C hR的异常参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其激动剂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提示作为调节其内源性拮抗剂KYNA水平的关键,KAT-2也有望成为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为照料者实施综合干预对稳定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BPSD)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于干预前、干预3,6个月末采用AD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总体衰退量表(GDS)分别对患者的BPSD症状及痴呆衰退程度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干预3,6个月末患者BEHAVE-AD总分及除妄想、幻觉外的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其中尤以攻击行为、焦虑恐惧、行为紊乱因子分值降低最明显.而GDS评分干预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照料者实施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BPSD症状,稳定患者病情,利于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音乐节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对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在原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无错化学习模式的音乐节奏训练3个月。对照组在原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普通工娱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反应缺乏因子、激活因子及抑郁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仅PANSS阴性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反应缺乏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SP总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PSP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节奏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普通工娱治疗。  相似文献   
8.
心率变异指标在焦虑症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指标在焦虑症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焦虑症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心率变异检测,结束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结果 焦虑症患者的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极低频带低于正常对照者,差异非常显著,总频谱、高频带低于正常组,差异显著,睡眠质量指数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时域指标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与频域各指标存在明显相关.结论 焦虑症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相关脑区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10例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认知矫正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测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结果 (1)WMS测查:治疗后再认[(8.11±4.34)分]和再生[(10.22±3.35)分]以及Benton错误[(3.75±2.92)分]均较治疗前[分别为(5.78±2.95)分、(8.56±3.21)分和(8.00±6.28)分]改善,均P<0.05.(2)fMRI:治疗前后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高负荷条件下,背侧前额叶皮质(DLPFC)区域(Brodmann46区)的激活范围(x,y,z=-51,36,15;k=40,t=7.21)小于治疗前的激活范围(x,y,z=-48,24,24,k=154,t=12.72),治疗前后DLPFC区域激活(x,y,z=-24,36,18,k=12,t=3.7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低负荷条件下,治疗前后DLPFC区域激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矫正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相关脑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纳入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在药物治疗种类、剂量不变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对照组无其他干预,共12周。分别于基线及干预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估临床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评估生活质量,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社会功能。结果基线时两组间各量表及其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反应缺乏、思维障碍、偏执、抑郁评分及SQLS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的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AF评分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提示治疗结束时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反应缺乏、偏执、抑郁评分及SQLS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在治疗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可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缺陷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