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症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5例脑卒中后出现78例抑郁症观察,其中脑梗塞153例,脑出血82例,均由CT和/或MRI证实。采用老年抑郁量表进行测试,153例脑梗塞患者出现抑郁症49例,82例脑出血患者出现抑郁症29例,总抑郁发生率。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与年龄,性别,职业,卒中性质无关,伴有瘫痪,睡眠障碍出现抑郁症的发生率比无瘫痪,无睡眠障碍明显增高,另外抑郁症发生与脑卒中病变范围,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睡眠图异常改变及与抑郁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对62例脑卒中和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1);卒中后抑郁组的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状态病人除具有睡眠障碍在多导睡眠图改变外,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TH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ERPs研究,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和相关性。方法:用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ERP检测6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21例,均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组与无抑郁患者组相比P3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且波幅显著降低(P<0.01);两者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显著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及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患病率、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对1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试分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肢体瘫痪等各困素对伴发抑郁症的影响。对抑郁症组给予佳乐定或百忧解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62例脑卒中患者中47例伴发抑郁症,其中重症抑郁13例,两组相比年龄、性别、职业及率个检质无明显差异(P>0.05),但肢体瘫痪、病变部位、语言障碍及家庭社会支持度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佳乐定或百忧解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脑卒中后近期抑郁症患病率达29.0%,重症抑郁达8.0%。病变部住、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及家庭社会支持度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佳乐定、百忧解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合并癫痫发作4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脑卒中合并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与病损部位的关系及发病机理。分析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合并癫痫发作44例,占脑卒中的20%,脑出血与脑梗塞合并癫痫的发生率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层损害者合并癫痫发生率高于皮层下损害者(P<0.01)。同时对发病机理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睡眠图异常改变及与抑郁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对62例脑卒中和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卒中后抑郁组的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状态病人除具有睡眠障碍在多导睡眠图改变外,REM睡眠时间和密度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可能与脑内5-TH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黛力新,每日清晨、中午各服1片,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25mg,分早晚两次口服,治疗6周。同时采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第2周就开始明显改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HAMD评分在治疗第4、6周进一步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6周后有效率为97.61%,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以采用黛力新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1例 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0 例和观察组13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脑卒中后6 个月内出现PTSD症状的患者对照组44 例、观 察组42 例。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睡眠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 (P< 0.01),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05),脑卒中一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循证 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PTSD 患者的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症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脑卒 中二级预防并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给予电针结合文拉法辛治疗,共观察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多导睡眠检测睡眠状况,并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电针结合文拉法辛组显效率为65%,对照组显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结合文拉法辛组第1周末与单纯文拉法辛治疗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结合文拉法辛组对睡眠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文拉法辛治疗组(P〈0.05);电针结合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为3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文拉法辛与单纯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相似,但是起效较单纯使用文拉法辛快,而且对睡眠状况改善更好。  相似文献   

10.
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5例)和氟西汀组(35例),并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分别在治疗的第1、2、4和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其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及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末,度洛西汀组HAMD量表总分、焦虑/躯体化、阻滞及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均较氟西汀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经过6周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度洛西汀分别为82.9%和68.6%,氟西汀组分别为80%和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有效而安全,且起效时间早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曲唑酮合并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男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予以氟西汀合并曲唑酮治疗,对照组单用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于入组时及治疗后1、2、4、8周采用HAMD。,项评分、HAMA评分、阿森氏失眠量表(AIS)、亚利桑那性生活问卷(Arizona Sexual Experience Scale,ASEX)、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治疗第八周末两组HAMD总分、体重因子分、认知障碍因子分、迟缓因子分、睡眠障碍因子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AIS(P〈0.05)、ASEX(P〈0.01)、IIEF-5(P〈0.01)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第八周末研究组临床痊愈26例(86.7%),对照组20例(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4,P〉0.05)。性功能改善情况:研究组痊愈8例(26.67%),显效16例(53.33%),有效4例(13.33%),无效2例(6.67%);对照组分别为2例(6.67%),13例(43.33%),6例(20%),9例(3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765,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均为轻度。结论曲唑酮合并氟西汀对男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睡眠及性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中风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中风病变部位、病程长短的关系以及对今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按CCMD-Ⅱ-R的抑郁诊断标准对8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抑郁组、非抑郁组进行研究。结果:80例脑卒中病人抑郁症状24例,发生率30%,左半球PSD发生率高,为34.48%,左右侧对比有显著意义(P<0.05)。PSD与ADL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SD与脑卒中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与病程无关;PSD明显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05例脑梗塞及48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ACLA进行了检测,并与对照组5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及脑梗塞组的ACL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LA分型中,脑出血及脑梗塞组中的IgG型ACLA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ACLA是脑出血及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其中IgG型ACLA为主要致病性抗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对照组卒中患者92例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及组中后抑郁患者奥氮平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结果卒中后抑郁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因子评分和PSQI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奥氮平治疗后,PSQI评分明显好转(P〈0.05)。结论情感障碍可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经奥氮平治疗后睡眠障碍明显改善,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按不同年龄组分别测定了110例正常人和123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中LP(a)、ox-LDL、D-D、Fbg的含量,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血中LP(a)、ox-LDL、D-D、Fbg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并且LP(a)、ox-LDL、D-D在脑梗塞人血中呈正相关(r=0.876,P<0.05)。正常人D-D的含量随年龄的增高有增长趋势,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q=4.82,P<0.01)。LP(a)、OX-LDL、Fbg含量各年龄组无差异(P>0.05)。D-D随年龄增长塔高明显(R=0.596P<0.01)并且与梗塞面积正相关(r=0.819,P<0.01),而LP(a)、OX-LDL、Fbg与梗塞面积无关。同时发现D-D在脑梗塞恢复期明显降低(P<0.05),证实了脑梗塞急性期确实存在高凝状态和内源性纤溶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研究组)和舍曲林组(对照组),各入组35例,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7)评定疗效,治疗中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时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但前者起效快。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卒中后就医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发病后至就医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0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病因分成四类型,每类型按就医时间分为≤24h或>24h二组。并分析就医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动脉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脑出血>24h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24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栓塞和脑出血无变化者出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无变化者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栓性脑梗死>24h组病死率明显高于≤24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栓塞和脑出血两组病死率虽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对比后,其总有效率和无变化者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4h组病死率明显低于>24h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急性脑卒中是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丹栀逍遥丸对合并睡眠障碍的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行开放对照研究,单日就诊符合标准的患者为观察组(29例),应用帕罗西汀联合丹栀逍遥丸治疗,双日为对照组(31例),单用帕罗西汀治疗。4周后,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浆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采用改良的 Kupperman 评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1例中途前往外地退出观察。治疗前两组性激素水平、躯体症状程度、PSQI 和 HAMD 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 E2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躯体症状明显减轻(Z =3.95,P <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后两组 PSQI 和 HAMD 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 <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疗程末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帕罗西汀能有效缓解女性围绝经期的抑郁症状及改善睡眠质量,联合丹栀逍遥丸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与起病前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94例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死亡病例(脑出血46例,脑梗塞48例)病前、起病时及起病后不同时间血压变化的平均数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脑出血与脑梗塞组之间病前血压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起病时与起病后血压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在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仍显著升高(P<0.01),而脑梗塞患者在病后较病前的血压明显降低(P<0.01,P<0.05)。提示脑卒中与血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脑卒中时血压过高可以加重病情及增加致死率,然而,血压降得过低,又能增加脑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季节性发作规律抑胡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对23例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与非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的发病情况,症状特点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组的睡眠过度,进食亢进等发生频率显著高于非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P<0.05),其发病年龄较早,女性多见,精神病性症状及自杀观念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较轻(P<0.05),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季节性发作规律抑郁症的临床相有一定的特点。对丰富抑郁症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