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控制体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①控温组(36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②亚低温组(35例),体温控制在33~34℃;③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控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2.8%(19/36),死亡率为19.4%(7/36);亚低温组良好率为51.4%(18/35),死亡率为17.1%(6/35);对照组良好率为22.9%(8/35),死亡率为37.1%(13/35)。控温组的良好率与亚低温组相比,相差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控温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亚低温治疗相仿,并可有效避免与后者相关的并发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疗法治疗时程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于伤后立即进行亚低温治疗,共7~14d,乙组于伤后立即开始亚低温治疗,共48h,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甲组68例患者恢复良好率66.18%(45/68),死亡率17.65%(12/68);乙组68例患者,恢复良好率39.7%(27/68),死亡率38.24%(26/68),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病例未发生与亚低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本结果提示,长时程(7~14d)亚低温治疗较短时程(48h)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大鼠脑干内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d7亚型(α7nAChR)的动态变化。方法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损伤组、DAI7d组、DAI30d组和DAI90d组,每组10只。正常组立刻处死,假损伤组麻醉且固定于头夹后处死,DAI7d组、DAl30d组与DAI90d组分别于致伤后7、30与90d后处死。取脑干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t7nAChR的表达情况,使用IPP软件对α7nACIiR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正常组、假损伤组与DAI7d组之间α7nACh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DAI30d组与正常组、假损伤组、DAI7d组相比,α7nACh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DAI90d组α7nAChR表达水平又明显低于DAI30d组(P〈0.05)。结论DAI可引起大鼠脑干组织中α7nAChR表达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轴索损伤特点及临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dilluse axonal injury DAI)临床及影像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DA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意识障碍严重,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应结合病人情况采用综合治疗。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3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①亚低温组:31例,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4℃,维持3~7d;②常规治疗组:42例,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根据GOS预后评估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组患者伤后早期颅内压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疗法能减轻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亚低温治疗在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SDAI)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SDAI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温组(20例)入院后床边行锥颅脑室外置管颅内压监测,予气管切开、脱水、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早期亚低温组(23例)入院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7d,其余治疗同常温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并作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得到较好的颅内压监测,常温组平均颅内压〉20mmHg17例,大多数病人需较长时间使用脱水药物治疗;早期亚低温组平均颅内压〉20mmHg4例,经短时间使用脱水药后即降低。与常温组比较,早期亚低温组的病死率明显降低(x2=4.083,P=0.0433),恢复良好率明显提高(旷=4.098,P=0.0429)。结论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提高SDAI病人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是一种较理想的SDAI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DAI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1.4%,20/28),其次为坠落伤(21.4%,6/28)。本组28例经治疗后有6例死亡(21.4%),其余病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好转13例(46.4%)、中残3例(10.7%)、重残4例(14.3%),植物状态生存2例(7.2%)。结论DA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尤其以MRI诊断价值最大,治疗DAI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及后期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像学分型指导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的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DAI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分型组(40例,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六型,根据分型结果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对照组(40例,不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估预后,分型组恢复良好20例,中残2例,重残8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7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8例,植物状态生存5例,死亡12例。分型组恢复良好率(50%,20/40)明显高于对照组(25%,10/40;P〈0.05)。结论根据影像学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可提高DAI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临床疗效差.我科近3年来收治DAI 146例,其中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75例,与常温治疗组(对照组)71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DAI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诊治正确,抢救成功21例(84%),其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4例(16%)。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是降低DAI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病死率。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外科2007-01-2011-06收治的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11例,保守治疗31例。结果 10例死亡(23.8%),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3例。余32例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治愈、好转22例(52.3%),中残4例(9.5%),重残3例(7.1%),植物生存3例(均为手术治疗病例)(7.1%)。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提高DAI治愈率。DAI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对病史及受伤机制的分析和早期的CT和MRI检查。患者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脑内血肿的部位、年龄和合并伤及基础病等有关。DAI的治疗以综合性治疗为主,早期给予脱水降颅压、亚低温治疗、尼莫地平注射液、纳洛酮、依达拉奉及镁制剂、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措施,后期给予高压氧、针灸等辅助治疗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处理(附223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颅脑损伤抢救中心惦治的223例DAI患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患中入院时GCS≤8分的共173例(77.6%),其中GCS≤5分的有100例(44.8%)。本组的总死亡率为29.1%(65/223),GCS≤5分的死亡率为43%(43/100)。亚低温治疗的患,GCS平均为4.4分。死亡率为30.8%(12/39)。结论 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能提高疗效。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DAI病例常规行TS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SWI扫描。结果SWI可显示23例DAI的颅内微小出血灶,表现为点状、条索状、类圆形或串珠状的低信号影,检出率82.1%,常规TSE序列检出率25.0%(7/28),FLAIR序列检出率42.8%(12/28),DWI序列检出率57.1%(16/28)。结论SWI能敏感地检出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脑内小出血灶。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36例GCS≤8分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于创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4℃,当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后再维持低温治疗24~48h,然后缓慢复温;监测和记录治疗前后的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血气及重要脏器功能指标,于伤后3个月根据GOS标准进行评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亚低温治疗后,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增高(P<0.05),颅内压降低(P<0.05),对创伤后早期发生的高血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P<0.05)。GOS评估结果显示,亚低温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52.78%,病死率27.7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持续24~48h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头部遭受加速和(或)减速惯性力引起的脑损伤,以广泛轴索断裂为特征,常见于车祸伤及坠落伤。其诊断与治疗比较困难,患者多预后不良,病死率达42%~62%.重残及植物状态生存者占30%~40%。为此,笔者拟对近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微透析技术观察颅脑创伤大鼠伤后2.5h内邻近受伤区侧脑室透析液中乳酸、脑血液量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效果。方法:28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创伤线和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动物于创伤后用冰袋进行全身降温,在脑温降至30℃并保持1h后,加热复温至37℃,将透析管插入邻近受伤区的侧脑室区,位于前囟后1.5mm,中线旁2.5mm,深度3.5mm,灌流速度为4μl/min,每30min采1管样本,后两组均于收集第2管样本后制作颅脑创伤动物模型,继续透析至2.5h,应用激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脑血流量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大鼠透析液中乳酸水平在各时限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常温创伤后1.5h内乳酸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亚低温组经低温治疗后,乳酸水平降低,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2)常温创伤组大鼠,仅在伤后20min时出现脑血流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其余各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亚低温经治疗后2h内脑血流量持续降低,与常温创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损伤区周围脑组织血流量,加速大量神经细胞对乳酸的代谢,从而起到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轴索损伤30例救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指头颅在外力作用下,颅内剪切力引起神经轴索断裂变性为特点的病理生理变化,临床以意识障碍为特点的综合症。DAI存在于各种程度的颅脑损伤中,约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8%~42%,死亡率高达50%,恢复良好者不及25%。这种损伤可能引起植物生存、重残或痴呆等严重后果,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及难点,本文对我院2003年至2007年临床救治的3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络酮及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NLX组:21例病人每例均在亚低温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对照组:相同诊断及相同GCS评分的18例病人采用常规治疗。结果:NLX组死亡12例,植物生存4例,重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至恢复良好3例。结论:亚低温可以改善颅脑损伤的生理生化及代谢紊乱,防止脑组织的继发损伤,因而有些学认为这为DAI在轴突横断以前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可能性,达到协助治疗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亚低温使脑代谢得到保护,降低脑部的血流量,从而有效降低颅内压。DAI死亡率和伤残率仍很高,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弥漫陛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自1992年以来,将我科收治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亚低温和常温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肺病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和亚低温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治疗组26例中,痊愈6例,死亡20例,治愈率23.1%;亚低温治疗组28例中,痊愈15例,死亡13例,治愈率53.6%;两组相较,其治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