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脑叶出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叶出血(Lobar Cerebral Homorrhages),又称皮质下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叶皮质下白质的出血。在脑出血中,壳核出血要远远超过脑叶出血。在非外伤性脑出血中,脑叶出血的发病率为20%左右。国内高血压脑出血尸检材料报告,仍以基底节出血占绝大多数,而脑叶出血仅占3.6—5%。随着对高血压病的重视,壳核出血与丘脑出血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而脑叶出血的发病率相对增加。CT脑扫描问世以来,对各部位脑出血的诊断有了显著的提高。脑叶出血的临床与CT扫描报告甚少,脑叶出血在内、外科疗法的选择上分歧较大。目前国内对脑叶出血的报道不多,本文就脑叶出血病因,临床表现,CT脑扫描所见、治疗及预后几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PLD ASL在不同程度脑动脉硬化(CAS)血流灌注改变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01—2018-05脑动脉硬化患者60例,均采用GE 3.0T超导磁共振行常规序列、脑血管成像(MRA)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pCASL)序列检查,依据3D-TOF MRA将患者分为脑动脉硬化轻、中、重度3组,分别测量3组不同脑叶脑血流量(CBF)值,并统计不同脑叶CBF值达峰时相。结果 3组不同PLD不同脑叶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动脉硬化程度加重,不同脑叶CBF值有下降趋势,且脑血流速度亦逐渐减慢,达峰时相发生延迟。结论通过利用多PLD ASL量化不同脑叶CBF,同时观察其达峰时相,有助于脑动脉硬化脑血流量监测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叶皮质下白质的出血.文献报道脑叶出血发病率占自发性脑出血的20%左右[1],是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之一.脑叶出血在病因、临床特点、治疗上均有其特殊性,目前随着影像水平的提高,对脑叶出血有了较新的认识,但尚缺乏大宗病例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88例脑叶出血的病因,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现年轻人的脑叶出血多由脑血管畸形所致,老年人的脑叶出血多曲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并发现偏盲、失语等体征,有助于部分脑叶出血病人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鉴别,体征“分离”与眼位异常有助于部分脑叶出血与壳核、丘脑出血病人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脑磁图对岛叶癫癇的诊断价值。方法共8例岛叶癫癇患者术前采用MRI、视频脑电图和脑磁图等项技术综合评价致灶性质并定位,部分患者植入颅内电极并记录皮质脑电图,均手术切除致灶。术后随访评价预后,进一步分析脑磁图对岛叶癫癇的诊断价值。结果 8例患者术前脑磁图检查对手术切除部位均有指导意义,5例定位于岛叶和岛叶前部、3例定位于岛叶病灶周围皮质;术后Engel分级6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1例为Ⅳ级。结论脑磁图对岛叶癫癇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应综合评价以准确定位致灶。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确定致痫区界限困难的病例,尤其痫波起源范围较广,涉及整个脑叶、多个脑叶甚至一侧大脑半球的致痫区域,临床上常行脑叶切除术(如大脑半球切除术、多脑叶切除术、颞叶切除术等),并取得不错的癫痫控制效果[1-3]。由于术中切除大块脑组织、遗留较大空腔,术后脑组织移位,含铁血黄素沉积,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4]。神经外科医生经过不断地探索与改进,发现将范围较大的致痫区离断孤立,可以取得与切除相当的效果,其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强迫症的局部脑血流动态显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各脑叶的代谢状态及脑功能异常与其发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 (SPECT)技术 ,对未服药的 2 2例强迫症患者于静息及症状诱发状态下行局部脑血流 (rCBF)动态显像研究。  结果  1 8例有rCBF异常 ,表现为皮层内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 ,异常脑叶主要为顶叶、额叶、颞叶 ,并发现脑功能异常与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及药物治疗反应有关。  结论 大脑顶叶、额叶等脑叶的功能异常是部分强迫症发病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经 CT 扫描确诊的112例壳核出血和46例脑叶出血的临床特点比较,探讨了两种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特征。结果发现,脑叶出血的临床特征较壳核出血有很大区别。首先,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壳核出血轻而少,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脑叶出血脑膜刺激征多。其次,脑叶出血偏瘫少而多为不完全性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出血(ICH)的关系。方法采用SNa Pshot法检测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124例ICH患者(ICH组)及149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CH组及非脑叶ICH亚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均P0.05),ICH组、非脑叶ICH亚组C等位基因频率及脑叶出血亚组T、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H组、非脑叶ICH亚组、脑叶出血亚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ICH组及其亚组无相关性(均P0.05)。经过混杂因素校正后,ICH及非脑叶出血与T等位基因显著相关(OR=3.77,95%CI:1.40~10.16,P=0.01;OR=4.19,95%CI:1.30~13.46,P=0.02),脑叶出血与T等位基因不相关(OR=2.31,95%CI:0.37~14.49,P=0.37)。结论中国南方汉族人群MTHFR基因C677T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ICH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脑叶切除治疗Sturge-weber综合征.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1例采用右额颞顶枕开颅选择性多脑叶切除联合致痫皮层热灼术治疗Sturge-weber综合征.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有一次癫痫小发作,无功能障碍.结论 Sturge-weber综合征药物治疗无效,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大脑半球切除术最为有效,但并非所有类型的都适合,有的病例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我科首例行选择性多脑叶切除 致痫皮层热灼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癫痫发作类型、脑电图异常、手术效果等与癫痫患儿脑FDG-PET显像的相关性.方法 方法回顾经临床、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并行手术治疗的71例癫痫患儿脑18F-FDG-PET显像检测结果,以了解癫痫灶脑细胞葡萄糖代谢情况.根据脑FDG-PET显像结果,将71例患儿分为3个代谢减低组.33例患儿脑代谢减低位于单个脑叶,28例位于两个脑叶,10例多个脑叶均见代谢减低.收集71例患儿病程、性别、年龄、发作类型、脑电图资料、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3个代谢减低组之间临床资料的总构成比差别.结果 癫痫发作类型、癫痫放电异常程度和术后效果在脑代谢减低3组间均有明显的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FDG-PET显像与手术效果、发作类型和脑电图异常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ACROD2基因rs220845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出血(ICH)的关系。方法采用SNa Pshot方法检测124例ICH患者(ICH组)及149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rs2208454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CH组及脑叶出血亚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率显著增高(均P0.05),非脑叶出血亚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饮酒史比率显著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TT、GT、GG基因型分布在ICH组及其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NP rs2208454与ICH无相关性(均P0.05)。亚组分析中,SNP rs2208454与非脑叶出血及脑叶出血亦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rs220845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CH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Liliequist膜的解剖学特点。方法 对Liliequist膜进行显微镜下的解剖和观察。结果 ①Liliequist膜由中脑叶、间脑叶和中间叶组成;②间脑叶分隔视交叉池、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池、后交通动脉池或颈内动脉池与脚间池和动眼神经池,中间叶分隔脚间池和动眼神经池;③间脑叶和中间叶有游离缘,中脑叶无;④Liliequist膜与下丘脑关系密切。结论 Liliequist膜是鞍区及颅底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熟悉其解剖学特点有助于改善术中显露,减少手术侵袭。  相似文献   

14.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白质出血,在脑出血中并不少见。既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腰穿等检查确诊。CT扫描应用后,脑叶出血的诊断定位更准确。现将我科1985.10月~1986.10月收治的脑叶出血1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4例,女性3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与脑肿瘤患者认知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抑郁症及不同脑叶肿瘤患者在认知损伤方面的异同,推测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缺陷与各脑叶损伤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词汇流畅性测验(VFT)、Stroop测验(CWT),对抑郁症40例,脑肿瘤88例(包括额叶48、颞叶20、顶枕叶20)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0人,进行测查,并对不同组别的各测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各脑叶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特征的认知损伤,其中抑郁症组与额叶肿瘤组损伤类似,两者的WCST及VFT操作的各个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大脑额叶功能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楔前叶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2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及23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rs-f MRI检查,采集数据后采用功能连接的方法,分别计算以左侧楔前叶和右侧楔前叶为感兴趣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运用双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发现两组的显著性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左侧楔前叶与双侧顶下小叶、双侧岛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和双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减弱(均P0.05);癫痫组左侧楔前叶与双侧海马旁回、双侧额上回、左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增强(均P0.05)。癫痫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顶下小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减弱(均P0.05);癫痫组右侧楔前叶与双侧楔叶、左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增强(均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楔前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默认网络"功能的抑制可能是癫痫患者意识及认知等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出血,是指发生于脑叶皮质下白质的出血。自CT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已有少数报道。我院在1984~1987年间共收治CT证实的脑叶出血45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男28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64:1。年龄10~77岁,(平均43.6岁)。诱因:剧烈运动后  相似文献   

18.
<正> 脑叶出血是指皮质下白质出血。我科自1989年3月至1990年3月共收治脑叶出血54例,报告如下: 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4例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0岁。均以急性中风起病。二、临床表现本组52例脑叶出血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尿失禁,意识障碍少见,脑膜刺激征多见。见附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头颅MRI 的SWI序列检测症状性小动脉硬化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灶,分析不同部位CMBs的临床特征差异及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2018年10月就诊于新疆昌吉州中医院神经内科的小动脉硬化的CSVD患者。根据有无微出血分为CMBs组与无CMBs组。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判断CMBs数量分级与独立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根据CMBs的位置分为脑叶区亚组、深部区亚组、幕下区亚组。比较脑叶区CMBs与非脑叶区CMBs、深部CMBs与非深部CMBs、幕下区CMBs与非幕下区CMBs亚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 结果 共纳入144例CSVD患者,CMBs组42例(29.2%),无CMBs组102例(70.8%),其中脑叶区18例,深部白质区23例,幕下区9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载脂蛋白b水平(OR 0.308,95%CI 0.099~0.957,P=0.042)及高空腹血糖值(OR 1.128,95%CI 1.015~1.254,P=0.026)、舒张压、脑梗死灶及假定血管源性腔隙灶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CMBs分级与载脂蛋白b呈负相关(r=-0.212,P=0.011),与脑梗死灶分级(r=0.378,P<0.001)、假定血管源性腔隙灶分级(r=0.411,P<0.001)呈正相关。脑叶区CMBs与非脑叶区CMBs相比:脑叶区CMBs组BMI(24.4 kg/m2 vs. 23.5 kg/m2,P=0.045)、射血分数(61.0% vs. 60.0%,P=0.012)高于非脑叶CMBs组,心率(75.0次/分 vs. 83.0次/分,P=0.017)低于非脑叶CMBs组,文化程度分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深部CMBs组的男性比例(78.3% vs. 47.4%,P=0.038)高于非深部CMBs组,梗死灶(P=0.002)数量多于非深部CMBs组。结论 低载脂蛋白b水平及高空腹血糖值、舒张压、脑梗死灶及假定血管源性的腔隙灶是CMBs独立危险因素;CMBs分级与载脂蛋白b呈负相关,与脑梗死灶分级、假定血管源性腔隙灶分级呈正相关;BMI、射血分数、心率、文化程度与脑叶CMBs相关,性别、梗死灶分级与深部CMBs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首发未治疗重度抑郁症(MDD)患者的CT值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MD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于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抽取首发未治疗MDD患者(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进行颅脑CT扫描,测定两组各脑叶的CT值;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患者组的抑郁症状。结果患者组左、右额叶及左颞叶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0. 01);两组其他各脑叶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患者组各脑叶CT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左额叶CT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均0. 05),各脑叶CT值与HAMD-24评分、发作次数无相关性(P均 0. 05)。结论 MDD患者左、右额叶及左颞叶CT值均低于健康人,且脑叶CT值与患者年龄、病程有关,MD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部分脑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