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erGG;包括WHO分级Ⅱ级弥漫性胶质瘤和间变型胶质瘤)异柠檬酸酸脱氢酶(IDH)基因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LerGG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MRI T1增强影像,应用影像组学方法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170例中,WHO分级Ⅱ级例60例,Ⅲ级110例。从MRI T1增强影像的感兴趣区中共提取了1 595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分析后筛选5个影像组学标签,并构建预测模型,验证集和训练集分析显示模型预测IDH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准确度分别为79%、80%,敏感度分别为81%、88%,特异度分别为75%、66%。结论 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WHO分级Ⅱ~Ⅲ级胶质瘤的IDH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0T 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肿瘤WHO分级与肿瘤实体感兴趣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各项异性参数(FA)值。结果 WHO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47例、22例、16例;WHO分级Ⅱ级ADC值高于Ⅲ级或Ⅳ级(P均0.05),Ⅲ级ADC值高于Ⅳ级(P0.05);WHO分级Ⅱ级FA值低于Ⅳ级(P0.05),但Ⅱ级与Ⅲ级之间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上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术前治疗方案优化和预后判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RI影像组学方法对胶质瘤的高、低级别进行术前评估。方法纳入154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病人,其中WHO Ⅱ级(低级别胶质瘤)75例,WHO Ⅲ~Ⅳ级(高级别胶质瘤)79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各77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表示训练集和验证集性能。利用影像组学标签联合病理学检测构建评估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影像组学诺模图反应测试模型。结果采用LASSO方法在38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选择3个标签特征,联合病理结果进行二分类建模。诺模图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及病理结果构建的模型图可以显著提高诊断效能。训练集中AUC达到0.850,特异性达81.8%,敏感性为77.3%;验证集中AUC达0.836,特异性达83.3%,敏感性为77.3%。LASSO构建的模型评估决策曲线高于其他模型。结论 MRI影像组学方法可在术前帮助区分脑胶质瘤的高、低级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在WHO Ⅱ级与Ⅲ级胶质瘤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WHO Ⅱ级和46例WHO Ⅲ级胶 质瘤的常规MRI影像。在MaZda上勾画肿瘤最大层面进行纹理分析,选出与肿瘤级别显著相关的特征纹理参数并统计分析各特征纹理参数的诊断效能。 结果 四种MRI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T1WI增强)鉴别WHO Ⅱ级和Ⅲ级胶质瘤的最小误判率为9.30%,出现在T2WI序列中。多元Logistic回归 分析显示,T2WI序列中熵(OR=2.497;P=0.009 )及游程长非均匀度因子(OR=1.844;P=0.011)与胶质瘤级别独立相关。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以 熵=2.46为阈值鉴别WHO Ⅱ级和Ⅲ级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14、0.767;以游程长非均匀度因子=363.22为阈值鉴别 WHO Ⅱ级和Ⅲ级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808,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94、0.778。结论 常规MRI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WHO Ⅱ级与Ⅲ级胶质瘤, T2WI纹理参数中熵及游程长非均匀度因子的鉴别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胶质瘤疾病负担较重,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可有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临床实践中初诊疑似胶质瘤时首选头部MRI检查,人工阅片存在诊断结果不一致和阅片效率下降的缺陷,而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医学影像识别与诊断成为可能。本研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相关机器学习算法,辅助影像科医师对胶质瘤患者头部MRI图像的人工阅片,以期改善人工阅片耗时、费力以及因主观判断导致阅片结果不同的缺陷。方法纳入TCIA数据库中130例成年胶质瘤患者计40036张头部MRI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28025张)和测试集(12011张),再根据医学专家的标注定义为“肿瘤影像”和“正常影像”,采用ZFNet模型进行图像识别与分类模型的建立,绘制训练集的强化学习曲线,观察训练准确度随训练步数变化的趋势。将测试集导入模型,计算ZFNet模型预测“肿瘤影像”的分类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F1值。同时进行AlexNet模型对比建模,与ZFNet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ZFNet模型在训练38757步后训练准确度稳定为99.7%,AlexNet模型则在训练37984步后稳定为98.23%;将测试集导入ZFNet模型,ZFNet模型预测“肿瘤影像”的准确度为84.42%(10140/12011)、阳性预测值为80.77%(4817/5964)、灵敏度为86.93%(4817/5541)、特异度为82.27%(5323/6470)、F1值为83.74%,AlexNet模型为80.74%(9698/12011)、77.68%(4529/5830)、81.74%(4529/5541)、79.89%(5169/6470)和79.66%,ZFNet模型在各个维度的分类性能均优于AlexNet模型,效果满意。结论ZFNet模型在胶质瘤患者头部MRI图像分类预测方面的效果尚佳,可为建立胶质瘤影像学辅助诊断模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研究背景随着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临床的应用,11C-Met PET与MRI融合技术也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比较胶质瘤在11C-Met PET与MRI中不同影像显示结果,探讨11C-Met PET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外科手术前评价、术中导航和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手术前于神经导航工作站对2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11C-Met PET与MRI影像融合,勾画肿瘤边界、计算肿瘤体积并进行分类。结果据影像学分类,25例胶质瘤患者中1例Ⅱ级、6例Ⅲ级和8例Ⅳ级MRI所显示的肿瘤灶轮廓大部分位于PET内(Ⅰ类);2例Ⅲ级PET所显示的肿瘤灶轮廓大部分位于MRI内(Ⅱ类);6例Ⅱ级和2例Ⅲ级MRI与PET显示的病灶轮廓无从属关系(Ⅲ类)。结论 PET在揭示胶质瘤增殖活性和描述肿瘤界限方面具有特殊优势,通过MRI与PET所显示的肿瘤轮廓关系,可用于术前初步预测肿瘤病理分级,有助于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7.
研究背景随着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临床的应用,^11C—MetPET与MRI融合技术也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比较胶质瘤在^11C-MetPET与MRI中不同影像显示结果,探讨^11C—MetPET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外科手术前评价、术中导航和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手术前于神经导航工作站对2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11C—MetPET与MRI影像融合,勾画肿瘤边界、计算肿瘤体积并进行分类。结果据影像学分类,25例胶质瘤患者中1例Ⅱ级、6例Ⅲ级和8例Ⅳ级MRI所显示的肿瘤灶轮廓大部分位于PET内(I类);2例Ⅲ级PET所显示的肿瘤灶轮廓大部分位于MRI内(Ⅱ类);6例Ⅱ级和2例Ⅲ级MRI与PET显示的病灶轮廓无从属关系(Ⅲ类)。结论PET在揭示胶质瘤增殖活性和描述肿瘤界限方面具有特殊优势,通过MRI与PET所显示的肿瘤轮廓关系,可用于术前初步预测肿瘤病理分级,有助于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8.
CHO PET功能显像:脑胶质瘤诊断和优化放化疗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1碳-胆碱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1C-Choline PET/CT,CHO-PET)功能显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和优化放化疗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3例(其中WHO Ⅱ级9例、Ⅲ级9例、Ⅳ级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CHO-PET功能显像结果,与同期MRI结构影像结果相比较,依据CHO-PET显像肿瘤生物靶区(BTV)优化放化疗治疗方案.结果 ①CHO-PET功能显像的病变靶区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度良好,肿瘤边界更清晰;②CHO-PET功能显像改变了10例(43.5%)患者的诊断及靶区范围,包换术后放疗前患者5例(31.3%);放疗后患者5例(71.4%).其中1例(Ⅲ级)肿瘤靶区(GTV)范围增大而扩大GTV放疗;1例(Ⅱ级)肿瘤复发,改定期复查为化疗;4例(Ⅱ级)术后肿瘤残留,改临床肿瘤靶区(CTV)放疗为CTV+GTV放疗;4例(1例Ⅲ级;3例Ⅱ级)未见肿瘤复发,改化疗为定期复查;③ CHO-PET对WHO Ⅱ、Ⅲ、Ⅳ级患者治疗方案的改变率分别为88.9%(8/9)、22.2%(2/9)、0(0/5);④ MRI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WHO III、Ⅳ级)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2/14).结论 CHO-PET功能显像对脑胶质瘤病变显示清楚,肿瘤边界清晰;有利于WHO II、III级患者的诊断;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有利于疗效的判断以及肿瘤复发与坏死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CD105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2~2008年人脑胶质瘤标本152例,其中WHO分级Ⅰ级4例,Ⅱ级32例,Ⅲ级68 例,Ⅳ级48例;取同期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正常脑组织2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EPO及CD105表达。收集2005~2008年人脑胶质瘤标本胶质瘤17例(WHO Ⅱ级6例,Ⅲ~Ⅳ级11例),正常对照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PO mRNA表达变化。术后随访截止2010年4月23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生存曲线。结果 胶质瘤EPO表达阳性率(60.5%,92/152)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10%,2/20;P<0.001),胶质瘤EPO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368,P<0.001)。EPO表达阳性组CD105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EPO高表达组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Ⅱ级胶质瘤组EPO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与Ⅲ~Ⅳ级胶质瘤组(P<0.05)。对于高级别(WHO Ⅲ~Ⅳ级)胶质瘤,EPO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高表达组为36个月;EPO低表达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EPO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级别及新生血管正相关;WHO Ⅱ级胶质瘤EPO mRNA在转录水平已上调;WHO Ⅲ~Ⅳ级组胶质瘤EPO表达高者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次手术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排除因非肿瘤因素死亡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估计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纳入胶质瘤173例,其中WHO Ⅰ级10例,Ⅱ级61例,Ⅲ级53例,Ⅳ级49例;98例术后接受放疗[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61例,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级)37例];60例术后接受化疗(高级别胶质瘤46例,低级别胶质瘤14例)。本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0%、42.2%、32.4%;WHO Ⅰ、Ⅱ、Ⅲ、Ⅳ级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2.5%、24.5%、6.1%。分层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放化疗显著影响高级别胶质瘤生存率(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40岁(RR=1.603;P=0.019)、WHO Ⅲ~Ⅳ分级(RR=2.311;P <0.001)、肿瘤未全切(RR=2.108;P <0.001)、术后未放疗(RR=1.652;P=0.008)是影响胶质瘤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组病例的分析结果 提示,发病年龄≤40岁、WHO级别低、肿瘤全切的胶质瘤患者预后好;术后进行放疗可以提高胶质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甲基腺嘌呤(m6A)去甲基化酶肥胖相关蛋白(FTO)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84例(WHOⅡ级24例,Ⅲ级14例,Ⅳ级46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获取的非肿瘤脑组织40例为对照。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TO表达水平。胶质瘤病人随访截止2022年8月,计算总生存期。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WHO分级Ⅱ、Ⅲ、Ⅳ级脑胶质瘤组织FTO高表达率分别为20.83%(5/24)、50.00%(7/14)、73.91%(34/46),均明显高于非肿瘤脑组织[10%(4/40);P<0.05];而且,WHO分级Ⅳ级胶质瘤FTO过表达率明显高于Ⅱ级胶质瘤(P<0.05)。免疫印迹法检查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组织FTO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脑组织(P<0.05)。截止随访结束,脑胶质瘤死亡30例,其中高表达组死亡18例,低表达组死亡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O高表达是胶质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94;95%CI 1.164~5.108;P<0.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的表达和意义,以及其与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202例脑胶质瘤患者,经病理检查进行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组织类型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TK1和Ki67的表达.比较不同级别及类型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TK1表达的阳性率;分析TK1与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脑胶质瘤按WHO分级:Ⅰ级12例,Ⅱ级85例,Ⅲ级60例,Ⅳ级45例;组织类型分型:少突胶质细胞瘤28例,星形胶质细胞瘤174例.本组患者TK1阳性119例(58.9%);其中良性组(WHO Ⅰ级)患者无TK1阳性,低度恶性组(WHO Ⅱ级)阳性31例(36.5%),高度恶性组(WHO Ⅲ、Ⅳ级)阳性88例(83.8%);三组间TK1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0.001).星形胶质细胞瘤及复发患者的TK1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初发的患者(均P<0.05).TK1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1,P<0.01).结论 恶性程度高、星形胶质细胞瘤及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瘤组织中TK1的表达增高;提示TK1表达可作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分型及复发的重要参考指标.TK1与Ki67正相关,提示TK1亦可反映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和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7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IDH-1基因检测结果完整(IDH-1组),75例Ki-67检测结果完整(Ki-67组)。基于MRI T2WI序列选择感兴趣区域,运用Python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先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筛选,再用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特征值。使用随机森林和参数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两种分类器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判断模型预测IDH-1基因突变和Ki-67表达水平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IDH-1组t检验筛选出47个特征,再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11个特征。Ki-67组t检验筛选出17个特征,再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10个特征。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两种方法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和Ki-67表达水平均有较高的预测效能,预测准确率均超过88.0%。结论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和Ki-67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胶质瘤术前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标本83例,其中2008年WHO分级Ⅰ级15例,Ⅱ级20,Ⅲ级26例,Ⅳ级22例;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另外,收集30例颅脑损伤内减压手术切除的无肿瘤脑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ZH2 m RNA表达。根据EZH2 m RNA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EZH2 m RNA≥0.3,48例)和低表达组(EZH2 m RNA〈0.3,35例),分析两组术后生存期。结果胶质瘤组织EZH2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组织EZH2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组织(P〈0.01)。低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期较高表达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脑胶质瘤组织EZH2 m RNA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8层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胶质瘤病例资料,低级别组(WHOⅠ~Ⅱ级,21例)和高级别组(WHOⅢ~Ⅳ级,11例),均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F、CBV及r CBF、r CBV。结果与低级别组比较,高级别组胶质瘤病灶区CBF、CBV及r CBF、r CBV均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引导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1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将肿瘤染色,根据荧光染色强度判定肿瘤的边界并切除.结果 星形细胞瘤( WHOⅡ级)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各3例,术中肿瘤切除范围与病理学检查相符,术后1周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语言肢体运动障碍一过性加重3例,给予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 该方法应用简便、安全、经济,对高级别胶质瘤术中可直观、实时判断肿瘤的边界,大大提高了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大脑胶质瘤病的MRI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的MRI特点。方法对1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病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以头痛(12/14)和癫痫(7/141为常见,后期多出现严重颅高压征象。MRI提示病灶呈多灶性生长9例,弥漫性生长5例,至少累及2叶脑组织。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为等或高信号灶,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常见肿瘤轻度强化。星形胶质瘤Ⅰ级7例,Ⅱ级5例.少枝胶质瘤Ⅱ级1例.少枝一星形混合胶质瘤Ⅱ级1例。结论大脑胶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通过影像与临床表现的结合,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在脑深部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共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行脑深部直视显微手术治疗的5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烟雾病合并脉络膜后动脉末梢分支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合并静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A2段与腁周动脉外伤性多发假性动脉瘤1例,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行脑血管造影获得平板DSA三维影像数据和MRI层厚2.0 mm三维断层影像数据,手术中将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通过Dicom接口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显微直视手术切除、夹闭或电灼病灶,术后均复查DSA或320-CTA。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切除病灶。术后4例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脑分裂综合征。结论 在脑深部血管微小病变手术中,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能够精准找到脑深部微小血管病灶并看清楚病灶与周围脑结构的解剖关系,以最小手术损伤完整、彻底的切除脑深部血管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19.
胶质瘤占脑恶性肿瘤的70%以上[1],WHO分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相对较差。手术和放化疗是治疗胶质瘤的主要方法[2],确定胶质瘤的手术边界尤为重要。功能磁共振分为静息态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可以为肿瘤边界提供参考,除了能够获得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外,还能获得功能参数[3,4]。  相似文献   

20.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GFBP-Ⅱ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03年12月至2004年9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30例,平均年龄39.1岁,其中男17例,女1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胶质瘤。根据WHO(1993)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16例,高级别组(Ⅲ~Ⅳ级)14例。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