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级标准将WHO Ⅰ~Ⅱ级星形细胞起源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和混合性胶质瘤统称为低级别胶质瘤[1],约占胶质瘤的25%[2],最终多演变为高级别、致命性肿瘤[3,4].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内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的磁共振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磁共振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大脑凸面者2例,术前诊断为炎性肉芽肿;位于大脑镰旁者2例,术前诊断为脑膜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例,术前诊断为炎性假瘤。结论颅内高级别胶质瘤的MRI表现多种多样,术前诊断时应结合肿瘤的好发部位、肿瘤的基本信号特征,并加强对少见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MRI影像特征的认识,综合分析找出误诊原因,有助于提高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WHO分级Ⅲ、Ⅳ级),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1],即使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但效果仍然不佳[2],中位生存期不足15个月[3].研究发现,乳腺癌[4]、子宫内膜癌[5]及结直肠癌[6]等恶性肿瘤广泛存在细胞间网络连接,在肿瘤的侵袭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和磁共振波谱(MRS)、术中快速冰冻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对比分析,为胶质瘤术前、术中诊断和分级提供更详实的依据。方法对37例脑胶质瘤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测定肿瘤实质部分、对照侧ADC值、其比值(rADC);测定脑胶质瘤中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水平及其比值,将结果与术中和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低级别胶质瘤(1~2级)ADC值和rADC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3~4级)(P<0.05),与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NAA/Cho和NAA/Cr与肿瘤级别呈明显负相关(P<0.05),Cho/Cr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P<0.05),磁共振病理分级与病理分级准确率81.7%。结论 ADC值和MRS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高级别胶质瘤包括间变型胶质瘤(WHOⅢ级)和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胶质瘤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以及化疗。针对胶质母细胞瘤,Stupp方案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标准治疗方案——在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前提下最大范围手术切除肿瘤,随后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放疗,以及后续的TMZ化疗[1];其中位生存期为14.6个月[1]。自Stupp方案报道以来,已近10年,虽然高级别  相似文献   

6.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45%[1].临床上按照组织学类型分为四级:I级具有良性生物学行为;Ⅱ级呈低度恶性,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为45%~60%;Ⅲ级和Ⅳ级胶质瘤在临床上归为高级别胶质瘤,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Ⅲ级)及12个月(Ⅳ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显影在高级别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5例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均在荧光素钠显影引导下手术治疗,术中在荧光模式显微镜下,根据荧光显影的范围进行肿瘤边界判定并切除。术后3 d内行MRI增强扫描,根据瘤腔T1序列强化范围估算切除程度。结果肿瘤全切除45例(81.8%),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4例。55例术后随访1~1.5年,失访4例,42例以死亡为结局,9例直至随访截止仍存活;6个月无进展存活率为63.6%,中位生存期为16.3个月。荧光素显影钠判断肿瘤边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2%和90.7%。结论荧光素钠显影可以帮助高级别胶质瘤术中判定肿瘤边界,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神经上皮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最具侵袭性、预后最差的肿瘤[1],中位生存期仅12~18.5个月[2]。脑胶质瘤的细胞来源仍众说纷纭,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等均有可能是胶质瘤的起源细胞[3]。研究表明,高级别胶质瘤更有可能起源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4]。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45%~50%,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其死亡率也在颅内肿瘤中居首位.胶质瘤易复发,预后差.尽管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根治困难,尤其对于功能区的胶质瘤,既要保全功能,又要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组织,如何掌握切除范围仍然存在困难.因此,在术前正确判断肿瘤的性质、部位、病理学级别及其与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磁共振技术已迅速发展,磁共振波谱(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已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诊治中,从而提高了手术切除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次手术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排除因非肿瘤因素死亡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估计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纳入胶质瘤173例,其中WHO Ⅰ级10例,Ⅱ级61例,Ⅲ级53例,Ⅳ级49例;98例术后接受放疗[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61例,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级)37例];60例术后接受化疗(高级别胶质瘤46例,低级别胶质瘤14例)。本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0%、42.2%、32.4%;WHO Ⅰ、Ⅱ、Ⅲ、Ⅳ级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2.5%、24.5%、6.1%。分层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放化疗显著影响高级别胶质瘤生存率(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40岁(RR=1.603;P=0.019)、WHO Ⅲ~Ⅳ分级(RR=2.311;P <0.001)、肿瘤未全切(RR=2.108;P <0.001)、术后未放疗(RR=1.652;P=0.008)是影响胶质瘤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组病例的分析结果 提示,发病年龄≤40岁、WHO级别低、肿瘤全切的胶质瘤患者预后好;术后进行放疗可以提高胶质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low grade glioma,LGG),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glioma,HGG),胶质瘤级别愈高,恶性程度愈高[1]。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并结合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但胶质瘤治疗效果欠佳。成人HGG的1、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30%、13%,间变性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WHO分级Ⅳ级)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3年和1年[2]。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治疗恶性胶质瘤的靶点已转向人体干细胞内基因及蛋白因子。  相似文献   

12.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以手术治疗为主,但预后较差,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即使采用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及免疫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9.8%.肿瘤切除程度为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脑脊液中期因子(MK)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2015年5~10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25例,其中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10例,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15例。同期手术切除颅内良性肿瘤23例,非肿瘤性颅脑手术18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所有病人术中以及脑胶质瘤术后腰椎穿刺术留取的脑脊液MK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胶质瘤组织MK表达水平。结果胶质瘤组脑脊液MK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01)和非肿瘤组(P0.001),高级别胶质瘤脑脊液MK浓度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胶质瘤组织MK阳性程度与脑脊液MK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脑脊液MK浓度2.55 ng/ml区分胶质瘤和非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0%和83.3%。脑脊液MK浓度2.11 ng/ml区分胶质瘤和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0%和82.6%。术后7~14 d,脑胶质瘤病人脑脊液MK水平[(2.22±1.23)ng/ml]显著下降(P0.05)。结论胶质瘤级别越高,肿瘤组织和脑脊液MK表达水平越高;切除肿瘤后脑脊液MK随之下降;脑脊液MK对术前诊断胶质瘤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对手术效果的评价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脑灌注在脑胶质瘤边界区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脑胶质瘤病例资料,低级别组(WHOⅠ~Ⅱ级)14例,高级别组(WHOⅢ~Ⅳ级)16例,均行全脑灌注扫描,测量CT增强与CT灌注上影像边界并求出面积,并在全脑灌注图显示的边界区、CT灌注边界外围区和健侧正常脑组织划定兴趣区,测量CBV。结果 CT灌注面积大于CT增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低级别取边界参考值,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级别胶质瘤以CBV 1.770 0mL/100g为CT灌注边界截点时,灵敏度85.71%,特异度78.57%。高级别胶质瘤以CBV值2.275 0mL/100g作为判断CT灌注边界截点时,灵敏度93.75%,特异度93.75%。高、低级别都以rCBV为1.025 0为判断CT灌注边界截点,灵敏度93.33%,特异度83.33%。结论全脑灌注成像在胶质瘤边界区分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采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肿瘤的解剖边界,在唤醒麻醉下结合皮质电刺激确定功能边界,根据解剖-功能边界切除肿瘤,同时采用实时超声监测病灶切除程度。结果本组肿瘤均定位准确。低级别胶质瘤病灶回声均匀,周围无明显水肿带;高级别胶质瘤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肿瘤全切除27例,近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11例。结论唤醒麻醉下结合术中皮质电刺激定位肿瘤切除边界,同时采用术中超声辅助切除功能区胶质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正胶质瘤是颅内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约占颅内神经组织原发性肿瘤的45%。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胶质瘤按组织学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1])。Ⅰ级预后最好,大部分经治疗后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被认为是良性肿瘤;Ⅳ级恶性程度最高,又称作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占所有胶质瘤的55%。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顺铂(DDP)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的复发高级别胶 质瘤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6 年4 月30 日至2018 年3 月31 日收治55 例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的复发 高级别胶质瘤,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级或Ⅳ级)和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随 访期间经头颅MRI 和(或)再次手术的病理确诊为肿瘤复发,并给予DDP联合TMZ化疗。观察患者的不 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WHO Ⅲ级有效率为12.0%(3/25),中位生存期为42 个月;WHO Ⅳ级有效率 为6.7%(2/30),中位生存期为17 个月。总有效率为9.1%(5/55),总生存期为19 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 髓抑制、胃肠道症状和肝肾功能损伤,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DDP 联合TMZ 治疗MGMT 启动子 非甲基化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感觉整合中枢,占神经轴体积不到2%,由于其位置深在、毗连内囊、下丘脑等重要中枢结构,并且该部位肿瘤病理类型以胶质细胞瘤为主,因此其高病死率和病残率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1-2].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治疗观念的改变,目前丘脑胶质瘤的治疗模式主要倾向于手术切除,并辅以放化疗,本文就丘脑胶质瘤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一、丘脑胶质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 1.流行病学特点:丘脑肿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5%[1-2],其中88%以上为星形细胞胶质瘤[3-4],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从发病到确诊,平均4-5个月.由于儿童及青少年往往以低级别胶质瘤为主,而成人多为高级别胶质瘤,因此前者的症状演变相对较快,而预后相对较好[1-2,5-6],另外其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黄荧光显像在高级别胶质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高级别胶质瘤病例资料,以是否使用荧光素钠黄荧光显像分为常规手术组(n=43)和荧光手术组(n=62),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全切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手术组比较,荧光手术组肿瘤全切率高(χ2=6.302,P=0.012),而出血量低(t=2.387,P=0.019)。手术时间、颅内血肿、颅内感染、功能障碍加重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荧光素钠黄荧光显像可分辨高级别胶质瘤边界,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模态技术联合术中唤醒麻醉在Broca区胶质瘤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Broca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例。术前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重建语言皮质激活区域和皮质下传导通路,术中在唤醒麻醉下通过直接电刺激技术定位语言皮质和皮质下传导通路,并在术中磁共振、实时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引导下行肿瘤切除。根据肿瘤是否侵犯中央前回腹侧部(vPMC)将患者分为未侵犯vPMC(仅侵犯额下回后部)组24例,侵犯vPMC组18例,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情况和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完成术中语言功能区定位,34例(81.0%)至少有1个阳性定位点;3例(7.1%)在定位过程中出现癫痫局灶性发作。25例患者肿瘤为全切除,17例为非全切除。术后病理学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Ⅱ级者23例,Ⅲ级者14例,Ⅳ级者5例。术后1个月内(近期)16例(38.1%)患者有语言功能障碍,其中12例3个月内恢复,4例(9.5%)未恢复。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84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14例出现肿瘤进展,其中11例死亡。与未侵犯vPMC组比较,侵犯vPMC组肿瘤的WHO级别高(P=0.011),术后近期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比率高[分别为10/18、25.0%(6/24),P=0.044],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8.4±5.2)个月、(80.7±3.2)个月]和总生存期[分别为(38.8±5.8)个月、(80.8±3.2)个月]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模态技术联合术中唤醒麻醉治疗Broca区胶质瘤有助于在最大化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患者的语言功能。其中肿瘤侵犯vPMC比仅侵犯额下回后部者引起近期语言功能障碍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