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分型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hygroma,TSH)又名外伤性硬膜下水瘤,发生率约占颅脑损伤的1.16%。我科1997~2005年收治经头部CT及MRI证实为TSH的共60例,占同期脑损伤0.96%。现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制、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3-09~2004-09收治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术后患41例,均常规腰穿释放脑脊液,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短暂脑缺血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蛋白酶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20min全脑缺血大鼠模型.36只大鼠按照再灌注时间分为假手术组(只将颈总动脉剥离出来但不夹闭),24 h恢复组,72 h恢复组.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脑缺血后神经元死亡;以SUG-LLVY-AMC为底物测定蛋白酶体活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蛋白印迹分析短暂脑缺血后蛋白酶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再灌注72 h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全部死亡;蛋白酶体活性分析显示再灌注24 h后蛋白酶体活性呈现持续性下降,直至神经元死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蛋白印迹分析显示再灌注24 h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胞核与胞浆内的蛋白酶体都有所减少,72 h后死亡神经元胞核内的蛋白酶体几乎全部消失,周围的胞浆内只有少量蛋白酶体.结论 短暂脑缺血后神经元内蛋白酶体数量减少导致其活性下降,进而导致神经元延迟性死亡.  相似文献   
4.
血管母细胞瘤足颅内良性肿瘤,将其彻底切除可做到根治.但是,发生于脑干的血管母细胞瘤较难处理[1].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方法切除的12例脑干背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提高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对昆明小鼠皮下C6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昆明小鼠皮下C6胶质瘤模型,将32只接种成瘤后的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Ⅰ组生理盐水、Ⅱ组榄香烯、Ⅲ组VEGF多克隆抗体、Ⅳ组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治疗后定期测量肿瘤的大小,计算抑制率,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Ⅱ组、Ⅲ组、Ⅳ组的抑制率分别为(43.2±3.6)%、(41.3±2.9)%、(51.9±4.1)%,Ⅳ组的抑制率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实验组肿瘤标本见到较多的坏死灶,其中肿瘤细胞可见较多的核破裂,肿瘤组织坏死程度和血管的减少量Ⅳ组多于Ⅲ组和Ⅱ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46±0.19)%、(12.9±1.70)%、(11.7±1.70)%、(19.4±1.32)%,Ⅳ组较Ⅱ组、Ⅲ组的凋亡率高(P〈0.05)。结论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能更好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具有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胸背部疼痛20 d,双下肢瘫痪1 d入院。既往患结核性脑膜炎在神经内科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3个月。入院体格检查示: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心脏、双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颅神经检查正常,双上肢肌力Ⅴ级,肌张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平均年龄23.7岁,肿瘤均位于大脑半球。以癫痫起病,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结果肉眼全切1例,显微手术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行放疗3例,放、化疗2例。随访10个月~5年,6例病情稳定,癫痫及头痛得到控制;2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相对良性,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治疗上应尽量手术全切,对术后有残余、复发或间变者可给予化、放疗。  相似文献   
8.
脑内小脓肿诊治的临床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颅内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颅内感染是严重的感染之一,其预后不良,因此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及能否最大限度使感染灶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是治疗的关键环节。1 颅内感染来源1.1 副鼻窦及乳突感染的蔓延 由于中耳炎、乳突炎或副鼻窦炎症侵蚀骨壁或经过板障血管桥静脉等感染血栓,波及邻近脑膜及脑实质而引起颅内炎症。1.2 其他部位的感染或败血症经血行播散 机体远隔部位或面部三角区感染灶经血液循环进入颅内,即颅外感染灶的细菌栓子脱落通过血行播散。1.3 头部开放性创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污染 开放性伤口使颅内容物直接与外界相通,致病菌经创…  相似文献   
10.
自应用CT、MRI诊断颅脑疾病以来,脑内小脓肿发现率不断增多。本文总结了经确诊为直径小于2.0cm脑内小脓肿(30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CT、MRI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60岁,平均18岁,10岁以下15例,11~20岁8例,21~30岁3例,31~50岁2例,50岁以上2例,青少年占76.7%。 1.2 本组患者均无中耳炎、鼻窦炎、脑囊虫、头外伤及神经外科手术史,无颅内感染史。 1.3 临床表现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2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