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临床表现及预后的性别差异。方法:于1981年至2001年对51例精神分裂症异性患病同胞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26例。对男女两组的有关情况进行比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男性患者病前社会功能差于女性,PANSS总分显著高于女性,阴性症状差异更为明显,住院时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经5年随访,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显示,男性残疾程度较女性严重,男性婚姻状况明显差于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在社会功能,精神症状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迟发性运动障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的发生率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对4 4 3例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自制患者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不自主运动量表 (AIMS)进行调查 ,并行二分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TD发生率为 2 1.7% ,其中男性为 2 0 .3% ,女性为2 7.3%。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性别、PANSS量表总分、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日剂量与T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TD发生率很高 ,老年女性伴严重精神症状、每日药量较低时比男性更易患TD。  相似文献   

3.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查了19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例(12%)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逐步回归揭示影响患者焦虑症状的主要因素为:本次住院时间、药物副反应、氯硝安定及安坦。  相似文献   

4.
长期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6例长期住院(≥5年)与49例住院时间较短(≤1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进行比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等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长期住院(≥5年)组在智商、注意、记忆,以及信息整合与执行功能等均显著较差。结论:长期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治疗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抗精神病药治疗大部分阳性症状消失的120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对照且参加一般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BPRS、SAN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SDSS 4项因子分研究组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BPRS、SANS总分及SDSS4项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早发性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用躯体异常量表(Waldrop scale)N量软体征。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5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早发性精神分裂症遗传倾向明显,软体征异常率高,有更明显的阴性症状,治疗效果较差,不良反应更明显。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幻觉、妄想、偏执观念为主要临床特征.结论:早发性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各有其临床特征。早发性比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负荷和胚胎发育异常程度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辅助治疗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分成森田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分别以生活质量量表(QOL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阴性症状量表(SANS)等评定疗效;结果:森田组治疗前、治疗后QOLS、IPROS、SANS自身比较有显著差异;各种量表的减分率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能改善阴性症状,并能提高康复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CBT,疗程均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QLS总分及心理社会、动力/精力、症状/副反应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研究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GSE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T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探讨操作性主动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4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治疗药物种类、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合并民乐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及自知力评定量表(ITAQ)评定疗效。结果因出院脱落女性1例,实际完成13例,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SSPI量表总分,社会技能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操作性主动音乐治疗能协助改善精神症状,促进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住院男性及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认知功能等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收集临床资料,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结果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年龄要早2.8岁,首次住院男性患者年龄比女性患者早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在男性患者中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患者单身(未婚或离异)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ANS、WCST测查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精神症状方面,男性患者的夸大症状及情感交流障碍比女性更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NSS总分、各分量表分及HAMD评分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发病年龄要早于女性;在精神症状方面男性于女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知功能两者之间无差异;男性患者单身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90例住院患者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检测,并比较各项数据。结果根据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的检测数据,在生活质量量表的各项目中的PF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P、SF、RE的分值差异则呈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上述结果提示男性患者生活质量的部分主要项目比女性好。另一方面,在较好家庭与较差家庭支持之间,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的总分值之间,都呈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也提示抑郁和焦虑情绪在较好家庭支持时可能有所减少。结论尽最大努力促进生活质量中的主项如PF、RP、SF、RE以及家庭支持等,能改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入组前后实施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治疗12个月研究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QOLI-74心理健康因子评分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预后,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蠢衷,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家庭负担量表(FIS)对86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性患者生活质量中的角色功能的分值高于女性,而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的分值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患者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躯体功能呈显著负相关,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以及一般精神病理分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角色情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因子分与FIS中的经济负担、对家庭日常活动的扰乱、对家庭娱乐活动的影响以及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结论:经济状况、精神症状等因素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缓解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I-74)、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状态、药物不良反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患者组的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涉及到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BPRS分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论:缓解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5.
高泌乳素血症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高泌乳素血症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分为研究组42例(伴有高泌乳素血症)及对照组40例(不伴高泌乳素血症)。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观察6个月。结果:第6个月末,研究组PANSS减分低于对照组(P<0.05)。GQOLI总分、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较入组时分值亦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分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伴有高泌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差,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性效应"对抑郁症住院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组抑郁症患者48例,男20例,女28例,全部入住男女混合病区;对照组抑郁症患者46例,男21例,女25例,分别入住男病房和女病房施行封闭管理。两组在抗抑郁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以及自制行为观察量表对患者的性行为进行风险评估。结果:两组HAMA、HAMD和SF-36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1)。研究组平均住院天数(57.84±28.84)d较对照组(48.28±21.11)d显著延长(t=2.92,P<0.01)。两组行为观察比较,以研究组对异性骚扰、亲呢举动等行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结论:"异性效应"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并延长主动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氯丙嗪组,各50例。疗程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同时检测体质量、血糖及催乳素。结果:齐拉西酮组与氯丙嗪组的总体疗效相当;氯丙嗪较齐拉西酮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及抗胆碱能作用发生率高;齐拉西酮对血清催乳素、血糖、体质量影响较氯丙嗪小;齐拉西酮组WHOQOL-100各领域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齐拉西酮与氯丙嗪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association of gender and marital status with quality of life (QoL) was studied in a representative national sample of long-term schizophrenia patients. Methods The study sample consisted of 1,750 male and 1,506 female 15- to 64-year-old schizophrenia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mental hospitals in 1986, 1990 and 1994 in Finland. Comprehensiv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hospital and out-patient case records and the psychiatric teams carried out a structured interview regarding the patients' socio-demographic background, living places, living situation, psycho-social state and function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ree years after the index discharge. Results Female patients were older, more often married, had been ill for a longer time and had moved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to live alone or with their spouse more often than men. Women and married patients had migrated more often than men and single patients, but single men had more often remained living in a remote rural area than others. The QoL of single men was poorer than others in almost all the areas in which it was measured: housing conditions, working, daily functioning, number of confidants and psycho-social state. Differences between single women and married men or women were much smaller. Women, independently of their marital status,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life, had more clos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had done useful work more often than men. Conclusions Single mal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eem to have dropped ou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y remain living in their birthplace and are more dependent than other patients. Single women migrate more consistently into urban areas, which may be favourable for their QoL. Marri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possibly partly helped by their spouse, can best follow changes in the society. Female gender also seems to have an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with life satisfaction and interpersonal aspects of the Qo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trongly emphasise that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gender, marital status and QoL to a great extent depend on the study sample and may also vary by study area. Accepted: 16 July 2001  相似文献   

19.
全程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8例,其中脱落7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所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结束时,干预组的BPRS、NOSIE-30中的总消极因素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而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结论:全程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OL)、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估,并对影响生活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极显著差异,而两组同期相比差异则无显著性。治疗结束后,奎硫平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活活力、社会功能4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氯丙嗪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病程。结论:奎硫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生活质量影响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