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5-03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的hs-CRP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评价预后。结果(1)2组治疗前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项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能显著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他汀治疗组)或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30 d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他汀治疗组患者发病30 d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t=9.925,P=0.015),发病后3个月预后优于对照组(χ2=4.762,P=0.029);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1.383,95%CI:1.062~1.800;P=0.028)和发病48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OR=1.472,95%CI:0.500~4.370;P=0.001)对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作用。提示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发病3个月时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酮酸盐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酮酸盐治疗,2组均治疗2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清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降低的幅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酮酸盐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水平、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hs-CRP水平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hs-CRP水平及NIHS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RP浓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血管性痴呆,早期识别血管性认知损害、积极寻找相关因素、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减少甚至防止认知功能进一步减退,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314例,分别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情绪状态。结果与脑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受教育程度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P=0.000,0.008),而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增加(均P=0.000),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02,0.005);其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NIHSS评分、HAMD评分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Barthel指数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影像学分型以皮质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左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受教育程度低、糖尿病病史、HAMD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认知损害与社会人口学因素、脑卒中部位、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为脑梗死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人群103例为对照组; 检测和比较2组血清PTX3、hs-CRP水平; 比较NIHSS≥5分和NIHSS<5分的患者血清PTX3、hs-CRP水平以及mRS≤2分和mRS>2分患者的血清PTX3、hs-CRP水平; 分析血清PTX3、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关系以及两者对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与脑梗死组NIHSS<5分患者比较,NIHSS≥5分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水平升高(P<0.05); 脑梗死组mRS>2分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亦均高于mRS≤2分的患者(P<0.0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hs-CRP水平与其 NIHSS和mRS得分均呈正相关(PTX3:rs=0.471,0.451; hs-CRP:rs=0.381,0.320; 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对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良好,但以血清PTX3水平预测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最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均相关,且均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但以血清PTX3水平的预测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对病情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9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NIHSS评分变化,并与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梗死灶体积将患者分为大型(>10 cm 3)、中型(5~10cm 3)和小型(<5cm3)共3个亚组,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IL-6 、TNF-α和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项炎性因子和NIH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情评价和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在标准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础上,瑞舒伐他汀组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d,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血脂、hsCRP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6个月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6个月时,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均P0.05)。3组间治疗前内-中膜厚度(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6个月时IMT及低回声斑块比率显著降低,高回声斑块率显著增高(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患者第6个月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3组间NIHSS评分及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瑞舒伐他汀的降脂及抗炎作用比阿托伐他汀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8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成瑞舒伐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他汀治疗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连续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他汀治疗组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P0.05~0.01)。他汀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轻微上腹部不适4例。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抑制炎性因子、减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潜江市中心医院2014-11—2016-10收治的51例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n=15)、中度组(n=17)、重度组(n=19),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aemia-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检测,观察各组hs-CRP及IM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hs-CRP及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IMA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及缺血修饰清蛋白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组、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和黄连素0.40 g(3次/d)+阿托伐他汀20 mg/d组(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0);治疗后3个月时,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1.69±2.29)和(281.43±311.05)mg/L、(7.81±12.48)和(321.59±289.35)mg/L、(2.16±3.34)和(376.55±249.72)mg/L,但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治疗药物与观察时间点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40 mg/d)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尿酸酶比色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01例ACI患者(ACI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UA和hs-CRP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价ACI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缺损亚组(≤5分)、中度缺损亚组(5~15分)及重度缺损亚组(15分)。结果ACI组血UA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轻度缺损亚组比较,中度缺损亚组及重度缺损亚组的UA及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重度缺损亚组U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缺损亚组(均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与ACI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雌激素(E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0-2016-04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2组各36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于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统计2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2组肢体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及血清E2、hs-CRP、 IL-6水平。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1.67%(33/36)高于对照组69.44%(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较高,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E2、hs-CRP、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水平均较低,E2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E2水平,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与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7例,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卒中组发病后系列时间点血浆hs-CRP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按照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组(n=15)和重型组(n=32),比较两组血浆hs-CRP和IL-6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预后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的差异。结果 卒中组发病3h时血浆hs-CRP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h、12 h、24 h、48 h、3 d及7 d血浆hs-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 ≤0.01)。卒中组各时间点血浆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1)。重型组血浆hs-CRP水平在12 h、24 h、48 h、3 d及7 d时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 =0.046,0.012,0.030,0.007,0.041);重型组血浆I L-6水平在12 h、24 h、48 h、3 d及7 d时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 =0.002,0.001,0.006,0.026,0.043)。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浆hs-CRP和IL-6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升高,且与临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血清胆红素、hs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与治疗第1天相比,治疗第14天时丹参多酚酸组患者胆红素水平降低(P=0.003),NIHSS评分降低(P=0.000);治疗第14天时,丹参多酚酸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3),NIHSS评分低于照组(P=0.000)。hs-CRP与血清胆红素呈负相关。结论丹参多酚酸治疗ACI效果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反应、抗氧化有关,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氟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奥扎雷纳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57例患者增加氟西汀联合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以后均给予适当的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分别进行NIHSS检测,同时测定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s-CRP、ET-1、TNF-α水平和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降低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从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了急性脑梗死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神经营养及康复等治疗措施,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试验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0 mL醒脑静注射液加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1次/d.2组均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4 d后,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血清hs-CR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法舒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2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研究组NIHSS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基本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10.30,P0.05或0.01)。治疗前2组血浆hs-CRP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hs-CRP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明显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降低其血浆hs-CRP水平及血黏度,改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帕罗西汀组和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组;3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HAMD、NIHSS、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选次日晨起及治疗6周后检测hs-CRP。结果治疗前各组HAMD、NIHSS、BI评分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各组NIHSS、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组和联合治疗组NIHSS、BI评分、HAMD评分、hs-CRP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这些作用可能均与hs-CRP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