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术后组织病理和随访结果为标准,比较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EEG、MRI在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前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术前均行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2-3次EEG和MRI检查,术中行ECoG检查,以PET和ECoG定位的癫痫灶范围行癫痫灶切除或多处软脑膜处横纤维切断术,术后切除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与外科治疗切断术,术后切除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与外科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比较三者术前定位癫痫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4例术前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23例阳性,其中17例有1处明显低谢区,4例有2处明显低代谢区,2例为轻度低代谢区;(20/24)、16.7%(4/24)。PET与ECoG定位癫痫灶一致者20例,阳性检出检出出符合率为50%(10/20),MRI阳性与PET、ECoG阳性检出符合率为100%(4/4),MRI所示病变区域小于后两者所定位的癫痫灶范围。术后切除组织均有病理改变,表现为皮质结构不良、神经元固缩、胶质细胞增生、血管畸形、炎性癫痫等。随访6月-2年以上,癫痫安全消除75%。结论: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灶检出的灵敏度较高,优于MRI和EEG,但^18F-FDG PET显示的低代谢区与癫痫灶的位置并非完全一致,特异度稍低于MRI。如能结合EEG和PET脑显像定位癫痫灶,是一种非常灵敏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发作间期^14F—FDG PET在难治性癫痫手术定位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学者认为脑PET显像不仅能诊断癫痫,且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为癫痫的手术、立体定向和放射外科治疗提供了定位依据。本研究分析了1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18)F-FDG PET脑显像与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术后病理结果的关系,以探讨术前~(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48岁,平均21.5岁;病程1.5~20年,平均4.5年;发作类型按照国际癫痫分类标准:全身性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1例;均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诊断为难治性癫痫,有明确的手术适应症;术前所有患者均行2~5次EEG或动态  相似文献   

3.
发作间期颞叶癫痫的18F-FDG PET 显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采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评估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对颞叶癫痫定性和病业定位的诊断价值,探讨其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26例CT或MRI检查正常,经临床及脑电图诊断的颞叶癫痫患者在同期进行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图像通过目测和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PET显示的低代谢区行皮层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描记以评估^18F-FDG PET检测癫痫灶的特异性,17例定位明确的单侧颞叶癫痫行前颞叶切除术,术手进行随访。2例PET未检出癫痫灶,7例DEEG定位双侧病灶未行手术治疗。结果:26例颞叶癫痫中,发现^18F-FDG PET对癫痫灶检出的灵敏度为92%(24/26),特异度为87%(21/24)。结论:从颞叶癫痫的定性定位诊断来看,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灶的检出率较高,但^18F-FDG PET显示的低代谢区与癫痫灶的位置并非完全重叠,尚需要其他的诊断措施加以肯定,^18F-FDG PET和皮层脑电图或深部脑电图对癫痫病灶定位的一致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发作间期癫痫灶的~(18)F-FDG PET/CT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发作间期癫痫灶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病人空腹4-6 h以上,空腹血糖3.9~6.1 mmol/L,肘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0.12 mCi/kg体质量,平静休息40 min后行脑部PET3D及CT断层显像,层厚3.75 mm,PET图像行衰减校正及迭代法重建多层面,多幅显示,连续两个层面以上肉眼可辨的放射性改变(低代谢、高代谢区)为癫痫灶.同时根据癫痫灶对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进行半定量测定.对于多发癫痫灶采用痫灶部位及对侧同一部位SUVmax与小脑SUVmax相比.每个病人开颅后根据术前脑电、PET/CT结果行颅内电极(条状脑皮质电极、脑深部电极)监测癫痫灶的脑电情况,证实~(18)F-FDG PET/CT结果.结果 38例患者中37例检出癫痫灶,术中脑电证实癫痫灶部位较准确,1例颞叶癫痫未检出.单痫灶较多痫灶准确.结论 ~(18)F-FDG PET/CT是一种无创伤性、高度灵敏、较有效的癫痫灶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在颞叶内侧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术前评估和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实施手术治疗的85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三大检查(症状学、MRI、V-EEG)和18F-FDG PET/CT检查证实致痫灶存在且位于颞叶内侧。经上述方法精准定位后,采用扩大额颞手术切口,皮层脑电描记引导下施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部分加做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或(和)皮层热灼术,对术前评估方法,18F-FDG PET/CT检查的意义和手术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到5年,Engel效果分级:69例(81.2%)I级,9例(10.6%)Ⅱ级,7例(8.2%)Ⅲ级或Ⅳ级。4例出现硬膜外血肿,15例出现短期并发症,所有病人均无永久性并发症。患者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较术前减少或停药。结论 18 F-FDGPET/CT检查是目前颞叶内侧癫痫致痫灶定位精确、直观而有效的手段之一,结合常规三大术前检查,是颞叶内侧癫痫致痫灶定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18F-FDG PET/CT检查对于颞叶内侧癫痫的术前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18)F-2-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MRI结合神经功能定量分析软件在癫痫术前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一体化~(18)F-FDG PET/MRI结果,以术后病理为依据,比较视觉分析与神经功能分析软件的自动定量分析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5例癫痫患者60%中(21/35)病理结果为脑皮质发育不良,34.2%(12/35)为海马硬化,5.7%(2/35)为节细胞胶质瘤。8.5%(3/35)致痫灶定位于额叶,8.5%(3/35)定位于枕叶,余82.8%(29/35)均定位于颞叶。视觉分析与软件定量分析结果中有22例定位一致,一致率62.8%。其中2例患者~(18)F-FDG PET显像提示病变位于双侧颞叶,MIMneuro软件分析示仅一侧病变有诊断意义,且与视频EEG一致。10例患者~(18)F-FDG PET肉眼分析为阴性或疑似病灶,软件分析结果为阳性,其中8例定位于颞叶,2例定位于顶叶。1例患者视觉分析、软件定量均为阴性,手术定于基于术前视频EEG及术中皮质EEG。视觉分析与定量分析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vs. 97.1%,P=0.038)。结论神经功能分析法基于患者皮质葡萄糖代谢的统计学差异的定量分析,其对致痫灶检出的效能大于常规视觉分析,且量化分析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者的信心,有利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精准定位。  相似文献   

7.
PET显像与癫痫灶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癫痫的脑代谢显像、脑血流显像、神经递质受体显像、阿片受体显像及单胺氧化酶活性显像等方面阐述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PET)定位癫痫灶的机制和应用现状 ,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ET显像与SPECT显像在顽固性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癫痫患者均行发作间期PET和SPECT显像,36例发作间期PET结果为多灶改变(包括15例存在脑软化灶)的患者行发作期SPECT检查,结果分析采用半定量分析及目测法.结果 86例患者均见不同程度异常改变.发作间期PET显像示低代谢者中50例(58.1%)表现为单叶局限性低代谢,发作间期SPECT显像示低灌注者中48例(55.8%)表现为单叶局限性低灌注.对36例发作间期PET结果为多灶改变的患者行发作期SPECT检查示,35例(97.2%)例高灌注灶,高灌注中24例(68.6%)为单叶局限性高灌注,5例(14.2%)仍见多个病灶,但未见弥漫性高灌注.1例(2.8%)未发现高灌注区.15例(41.7%)脑软化灶患者经发作期SPECT检查后均定位为局限性病灶,且在脑软灶边缘.结论 发作间期PET显像与发作间期SPECT定位局限性单叶癫痫病灶的符合率较高,两者相互印证可提高特异性;发作间期PET检出多灶性改变时,结合发作期SPECT显像可提高定位特异性.存在脑软化灶病例行PET检查意义较小,进行发作间期及发作期SPECT两次显像即可较好的定位病灶.  相似文献   

9.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目前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癫痫外科术前定位.采用不同的示踪剂,可以反映出癫痫患者脑的代谢、氧利用、血流灌注及受体分布等变化情况.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本文就PET在颞叶癫痫术前定位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PET在癫痫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是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技术,能从生化、代谢、功能、血流灌注、化学递质及神经受体等方面对癫痫灶进行显像和定量分析,从而可能为CT和MRI检查阴性的癫痫病人提供癫痫灶的定位诊断。本文对癫痫的PET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PE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ET对癫痫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癫痫的SPECT和PET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PECT、PET有助于识别癫痫发作灶,对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难治性癫痫的SPECT、PET的定位价值、表现以及神经受体显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发展较快,对癫痫的研究,特别在难治性癫痫的病因诊断、痫灶定位、癫痫手术术前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可用于检出微小或特殊的致痫灶如皮质发育障碍、微小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和肿瘤等,更多用于术前脑功能的定位,术中癫痫灶的切除范围,术后功能恢复预测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脑软化灶伴有难治性癫痫的定位价值和1-刀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8例脑软化灶伴有难治性癫痫的患者进行PET检查,根据PET检查结果并结合MRI、CT、视频脑电图、VEEG及临床表现确定放射治疗靶区。结果 14例致痫灶位于脑软化病灶周围的皮层组织.4例致痫灶不仅位于脑软化病灶周围,还位于其他脑叶或远隔部位。18例经γ-刀治疗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16个月,满意8例,显著改善5例,良好3例,无效2例,有效率88.9%(16/18)。均未见新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脑软化灶伴有难治性癫痫发作患者行PET检查定位致痫灶,有助于选择γ-刀治疗方案,提高γ-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癫痫发病机制中,关于神经元异常放电起源需区分致痫灶和病理灶这两个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癫痫致痫灶和病理灶的定位诊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实脑电图、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脑磁图在癫痫的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能提高致痫灶、病理灶定位的准确性,临床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抽动秽语综合征18F-FDG PET显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正常人和抽动秽语综合征(TS)手术前后18F-FDG PET显像,探讨TS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经临床确认为TS的患者18例,行单侧苍白球切开术。术前1d和术后3月,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行18F-FDG PET显像。目视法观察双侧运动区、基底节和小脑的18F-FDG分布。半定量分析法计算各观察部位与小脑18F-FDG摄取量的比值。采用全面评估抽动严重程度的YGTSS量表,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病情进行量化评估,以判断手术后的症状改善率,同时与20例正常人的脑显像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双侧感觉运动区皮质、双侧基底节、双侧小脑的18F-FDG呈对称分布。与正常对照比较,18例TS双侧感觉运动皮质18F-FDG摄取明显增高(P<0.01),双侧基底节18F-FDG摄取减低(P<0.05)。手术前后比较,术后手术侧感觉运动区皮质的18F-FDG分布减低(P<0.01),而基底节无明显变化(P>0.05)。18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在63%~77%。结论双侧感觉运动区皮质18F-FDG摄取明显增高,双侧基底节18F-FDG摄取减低,为TS的18F-FDG PET显像特征。苍白球切开术明显地改善了对侧肢体抽动症状,使手术侧感觉运动区皮质18F-FDG摄取减低。  相似文献   

16.
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能从生化、代谢、功能、血流灌注、化学递质及神经受体等方面对癫痫灶进行显像和定量分析,从而为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阴性的癫痫病人提供癫痫灶定位诊断成为可能。1982年Engel等首次把PET应用于癫痫临床诊断,近年来发现有较大应用价值,本文对这方面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电脑图及皮层脑电图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中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15例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术中定位资料及术后随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在术前及术中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为手术定位切除病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果 术前脑电图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皮层监测可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脑磁图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脑磁图(MEG)在癫痫外科中的定位价值。方法 本组26例癫痫患,男18例,女8例,术前均行脑电图(EEG)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同时做了脑磁图(MEG)检查。所有患手术均在MEG指导下进行,术中加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结果 26例患均能通过MEG进行术前致痫灶与功能定位,其阳性率明显高于EEG和影像学检查。术后复查EEG,22例患较好。短期随访1-3个月,25例患癫痫发作完全消失。结论 MEG是一项术前痫灶定位和功能保护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症状明确的颞叶癫痫病人术前的核磁共振质子波谱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评价核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症状明确的颞叶癫痫病人,术前均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和/或视频脑电监测及MRI、PET检查.根据临床表现、脑电、MRI、PET等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确定病侧,术前做双侧近中颞叶脑组织的核磁共振质子波谱,术中在脑电监测下切除病灶及致痫灶并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24例病人有19例单侧或双侧颞叶的NAA/(CR+CHO)值低于0.6,其中13例为双侧异常,另外6例为单侧异常;双侧均不低于0.6的有5例,均有一侧至少低于对侧0.07,可确定为异常,其中2例MRS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不相吻合.结论颞叶癫痫病人的颞叶脑组织核磁共振质子波谱检查异常侧与病理改变有较好的对应性,它可以无创性探测活体脑组织代谢功能的异常,MRS不仅可以发现双侧病变,而且可以指出病理改变较严重的一侧,为术前癫痫灶的定位、定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4例原发性癫痫进行了致痫灶定位研究。使用SPECT脑血流显像及埋藏硬脑膜下条片状电极描记ECoG。定位脑皮质致痫灶。34例中,30例SPECT定位与电极定位相符合,符合率为88.24%,提示SPECT脑血流显像对原发性癫痫手术前致痫灶的定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