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侧脑室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善侧脑室内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侧脑室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临床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者15例,以进行性单侧肢体肌力减退起病者4例,以记忆力下降起病者5例,以癫痫起病者2例。根据肿瘤影像学特点和病理性质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和综合治疗策略。6例选择经纵裂胼胝体前部入路,5例经额中回皮层脑室入路,4例经纵裂胼胝体前部联合额叶皮层入路切除前角和体部位置较前的肿瘤,7例经顶叶皮层入路切除三角区及体部位置偏后的肿瘤,1例经枕叶皮层入路切除枕角肿瘤。6例应用术中导航定位,4例应用术中B超监测。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且级别在Ⅱ级以上者行化疗和放疗,化疗方案为卫萌-26+氯乙环已亚硝脲(甲基-CCNU),放疗方案根据胶质瘤病理级别和范围进行个体化设定。采用电话、门诊及邮件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在显微外科治疗的79例侧脑室肿瘤中2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其中星形细胞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中枢神经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肿瘤主体位于侧脑室前角和体部15例,位于三角区及后角8例。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15例,次全切除肿瘤6例,部分切除肿瘤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8例,较术前加重2例,无明显变化3例,因肺部感染并发症死亡1例。随访显示存活1年以上有17例,术后1年内死亡6例。结论侧脑室胶质瘤术前应充分了解肿瘤在侧脑室解剖位置、毗邻关系、血供及是否合并有脑积水等,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可降低致残率而取得良好疗效。导航辅助或B超实时监测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策略可使侧脑室胶质瘤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侧脑室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统计本科15年间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材料。结果本组14例中,男性9例,女性5例。左侧8例,右侧6例。手术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3例,再次V-P分流3例,无手术死亡。病理证实脑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Ⅱ级)3例,室管膜瘤3例,室管膜母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伴少枝胶质细胞瘤(Ⅱ级)1例,血管性伴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结论根据肿瘤的具体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入路,以最短距离接近和切除肿瘤为原则。行颞顶枕入路6例,颞顶人路3例,颞枕入路3例,冠状切口额部入路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治疗的70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松果体区肿瘤.根据手术方式和术后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男53例,女17例,年龄6 ~16岁.经病理证实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生殖细胞瘤、畸胎瘤及其他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47例,松果体细胞瘤6例,松果体母细胞瘤3例,星形细胞瘤3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4例,其他类型肿瘤7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70例中,经小脑幕下小脑上入路37例,经枕下经小脑幕入路26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4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2例,颞部-侧脑室三角部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18例,大部分切除16例.病理证实为恶性的病变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9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分流术,共随访到58例(83%),总的5年生存率为66%,术后KPS评分大于80分者53例(91%).结论 对于儿童松果体区肿瘤,影像学检查缺乏明确特征,病理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手术治疗应为首选.明确病理后应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17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Krause入路9例,Poppen入路8例。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放疗无效后行手术切除肿瘤;6例行脑室外穿刺引流术+肿瘤切除术,5例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肿瘤切除术,1例行脑室穿刺引流+第三脑室造瘘术+肿瘤切除术。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1例因迟发性颅内出血死亡,1例梗阻性脑积水加重,2例眼球活动障碍。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生殖源性肿瘤6例,胶质瘤4例,表皮样囊肿1例,黑色素细胞瘤1例,脑膜瘤1例,松果体乳头状瘤1例,血管瘤1例,毛细血管性血管母细胞瘤1例,血管周细胞瘤1例。16例存活者术后随访4~58个月,平均(29.8±20.7)个月;术后8例行放疗,3例化疗,2例行放疗+化疗;12例无症状生存,3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半年内死亡,1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病理类型复杂,预后差异较大,治疗方法各异,但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重要手段,脑室-腹腔分流术是解决继发性脑积水的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以及手术疗效,加强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报告2004-02~2009-02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确诊和治疗的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经额叶侧脑室入路,2例经胼胝体入路;病理确诊后均接受放射治疗.结果 3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随访1年3个月~5年,1例患者视力为眼前30cm手动,其余病人均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显微手术全切肿瘤可完全治愈,无需放疗;但对复发病例或肿瘤残留及组织病理学有恶性改变者,预后较差,往往需要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持续牵拉手术在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切除中的可行性、优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25例肿瘤主体生长在室间孔附近,11例主体生长在侧脑室体部。手术经皮质额角入路31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5例。术中不使用脑固定牵开器或者脑压板持续牵拉。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MRI证实手术全切除3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偏瘫4例,反应减慢10例,记忆力下降13例。偏瘫在术后2周均明显恢复,反应及记忆力下降在术后1个月逐步好转。另外术后再次发生脑积水2例(5.6%),观察3个月自行缓解。无脑内血肿、硬膜下积液和皮下积液发生。随访1~3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其中8例病人行放射治疗。结论采用无持续牵拉手术进行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切除,可以充分暴露肿瘤及方便手术操作,并减少因术中牵拉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诊治要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年来13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13例均行经皮层造瘘脑室入路肿瘤切除术,其中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颅内感染2例,1例治愈,另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长期随访11例,术后放疗4例,肿瘤复发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交通性脑积水行V-P分流术治疗1例。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于侧脑室的室间孔附近,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争取肿瘤全切除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未全切患者术后放疗可控制残留肿瘤的生长,延缓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利用超声刀瘤内切除岛叶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岛叶胶质瘤患者35例,采用翼点入路开颅手术,广泛暴露外侧裂,术中进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利用超声刀首先从瘤内切除部分肿瘤,缩小肿瘤体积,进而从周围分离并切除肿瘤。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星形细胞瘤19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星形细胞瘤5例,星形细胞瘤混合少突胶质细胞瘤3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术后25例症状较术前好转,8例无变化,2例较术前加重(1例出现永久性瘫痪)。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26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9例失访(包括2例胶质母细胞瘤);均经过尼莫斯汀化疗2~4个疗程,正规放疗1个疗程;肿瘤全切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充分暴露外侧裂,利用超声刀先行瘤内部分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进而从四周分离切除肿瘤,可以提高岛叶胶质瘤的全切率,减少血管损伤引起的术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侧脑室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附6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侧脑室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特点和所遇到的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近7年收治的65例侧脑室内肿瘤的病变特征、显微手术方法与问题、辅助治疗和结果等。结果 全切除52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视野缺损8例、丘脑与基底节区水肿5例、暂时性不全偏瘫3例、失联系症状2例、平衡障碍2例、注意力缺损1例、暂时语言障碍1例。术后非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脑积水11例,脑室内血肿6例,短暂意识障碍6例,脑室内感染3例,硬膜下血肿2例。手术死亡2例,长期昏迷1例。辅助治疗:放疗12例、化疗10例,放疗 化疗14例。随访6个月~8年,失访7例。术后6个月采用Kamofsky评分,80~90分42例,60~70分13例,40~50分2例,10~20分1例。结论 侧脑室内肿瘤以室管膜瘤、脑膜瘤、中枢神经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但各有好发的具体部位。多数起源位于脑室内,也可为脑室周围的结构向脑室突入所致。生长缓慢且发现时体积较大。显微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各手术入路都有手术难点和内在的并发症,其选择应根据病变的特征做决定。手术中争取全切,但不可强行全切,残留部分可接受放疗和/或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切口和无持续牵拉技术在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中的可行性、优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第三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手术切除。右额旁正中线直切口6~7 cm,直径4 cm大小的骨窗,分离纵裂、胼胝体及穹隆柱进入第三脑室,术中不使用固定牵开器,不持续使用脑压板牵拉暴露。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MRI证实肿瘤全切除25例,全切除率80.6%,部分切除6例。术后病理类型:颅咽管瘤7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生殖细胞瘤5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3例,转移瘤2例,胶样囊肿2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4例,脑室内出血2例,癫疒间3例以及脑积水2例。随访6个月~2年,无硬膜下积液和皮下积液发生。结论采用直切口和无持续牵拉技术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手术,可充分暴露及切除肿瘤,并减少因术中牵拉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3例行Poppen入路,2例行胼胝体穹隆间入路,1例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术后4例患者放疗,2例行化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5例患者,死亡1例,余4例存活。结论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比较罕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特征。治疗首先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12.
经胼胝体-穹窿间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的方法及疗效,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加以讨论.方法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16例.结果 术前1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终板造瘘术.16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5例在处理完肿瘤后做终板造瘘术.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系通过胚胎组织残留的透明隔间隙进入第三脑室,损伤少,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脉络丛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脉络丛肿瘤(CPT)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本组31例CPT中,28例为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为脉络丛癌.全部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9例患者复查CT示脑积水改善不明显。结论脑积水是CPT的突出表现,与肿瘤大小及性质不一致,手术缓解率不高。虽然脉络丛肿瘤大多为慢性起病.但仍有少数表现为急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包括1例不典型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术前均行CT、MRI检查。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者19例,位于第四脑室者7例,位于第三脑室者2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22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均行放射治疗)。术后5个月至5年,随访平均3.2年,21例治愈,4例复发,2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MRI常呈颗粒状混杂信号且浸泡于脑脊液中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目前其首选治疗措施;放射治疗是未全切除者术后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成人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人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20例成人髓母细胞瘤,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6.6岁,平均病程5.5月。所有病人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5例病人术后接受放疗,4例行术后化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复发6例,中枢神经系统种植转移2例,术后2年生存率90%,术后5年生存率75%。结论通过手术全切除肿瘤和术后全中枢轴放疗可使成人髓母细胞瘤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侧脑室肿瘤切除的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对33例侧脑室肿瘤病例,7例经额叶皮质、4例经纵裂胼胝体、15例经顶枕叶皮质、7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应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切除,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20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6例。其中脑膜瘤16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4例,肢体轻瘫4例,偏盲2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癫痫1例。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3.7年。18例术后恢复良好并参加工作,9例术后状况基本同术前(生活可自理),不能生活自理2例,2例星形细胞瘤病人1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失访2例。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2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按肿瘤起源决定侧脑室内肿瘤手术入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经皮层入路,14例采用经纵裂入路。结果 23例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病理证实良性肿瘤14例,低级别胶质瘤8例,高级别胶质瘤5例,恶性肿瘤2例。经皮层入路组患者术后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经纵裂入路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8.5个月,58.62%恢复良好。结论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是治疗侧脑室内肿瘤较理想的手术入路,但对于肿瘤较大或肿瘤向脑实质延伸者或继发性脑室内肿瘤经皮层入路是较好的选择。肿瘤应争取全切,但不可强求全切,残留部分可进行放疗和(或)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中,4例位于左侧脑室,2例位于右侧脑室,1例位于胼胝体;5例全切,1例次全切,1例部分切除,术后辅以放疗。随访无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手术后辅以放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ICN)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9例IC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前放疗肿瘤体积明显缩小,4例术后辅助放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44月,平均18.7月;2例复发,行γ刀切除;2例并发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ICN多以慢性颅内高压症状起病,缺乏局灶性神经系统缺损症状,但大多ICN术前根据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获得诊断。手术应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并力争在安全前提下全切除,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鞍区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170例儿童鞍区肿瘤资料,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及大小选择手术入路,其中额下入路90例、翼点入路30例、纵裂-胼胝体入路30例、额下联合纵裂入路20例。术后病理诊断颅咽管瘤90例,生殖细胞瘤45例,视神经胶质瘤20例,垂体瘤8例,下丘脑错构瘤7例。结果全切132例,次全切23例,大部分切除15例,术后死亡4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3年,术后接受放化疗72例,肿瘤复发25例,再次手术10例。结论根据肿瘤生长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提高全切率是儿童鞍区肿瘤治疗的关键,术后的放化疗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