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概念目前较公认和可操作的定义是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仍无效者,但并不包括临床上部分有效或有残留症状者.事实上,难治性抑郁问题是一个连续谱系,如Thase和Rush[1]曾提出,可将TRD分为5个阶段(或5个期):第1阶段:对1种抗抑郁药无效;第2阶段:1期难治后对另1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无效;第3阶段:2期难治后对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无效;第4阶段:3期难治后对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无效;第5阶段:4期难治后对电抽搐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强迫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病和慢性病 ,虽然 5 羟色胺 (5 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对强迫症治疗有效 ,但据估计对其中的大约有4 0 %~ 6 0 %患者仍无效 ,其中有 2 0 %~ 4 0 %的患者经数种SSRI系统治疗仍无效[1 ] 。现对难治性强迫症研究综述如下。1 难治性强迫症的定义目前并无普遍接受的难治性强迫症的统一定义 ,但为研究需要 ,我们暂时把难治性强迫症定义如下 :需符合①经过至少二种有效剂量的抗抑郁药口服治疗无效 ,其中一种经氯米帕明 (≥15 0mg/d)治疗 ,另一种经一种SSRI类药物治疗 :氟西汀 (≥ 2 0mg/d)、氟伏沙明 (≥ 2 0 0mg/d)、…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强迫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和强迫动作,患者明知道没意义却无法摆脱;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2%~3%[1],有超过10%的强迫症患者对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2-3]。国外有学者[4]将难  相似文献   

4.
迄今,临床仍有约1/3的癫痫患者对现有抗癫痫药物(AEDs)不敏感,发展为耐药性癫痫(DRE)[1].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免疫学的飞速发展,有学者[2]将一系列自身抗体或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等)介导的癫痫,称之为自身免疫性癫痫(AE)或免疫介导性癫痫.2002年2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3届国际自身免疫学大会最早提出此概念,同年《Nature Immunology》正式发表了AE的相关内容并指出此概念的提出是癫痫病学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历史事件[3].虽然目前尚不清楚AE在癫痫总体人群中比例,但愈来愈多的研究[4-6]显示,AEDs治疗癫痫失败可能部分归因于AE的存在.因此,现对A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氯氮平无效?     
1 前言长期以来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以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失败来定界的 ,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难治定义为 :经标准抗精神病药足够疗程而无明显效果的 ,病情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 。更有的作者以是否需要进行氯氮平治疗来划分。如Turkelson和Rosser于 1987~ 1988年在纽约州医院开展了 3组大样本研究 ,发现 18%的住院患者和 2 4 %的门诊患者是对传统药物治疗无效 ,需要进行氯氮平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2 ] 。美国各县、州精神病医院中 ,符合难治性标准并适合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约 4万名[1] 。国内对难…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亦称慢性疼痛,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性严重疼痛。其患病率为0.6%[1],发病原因不清,表现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应用传统抗抑郁药进行治疗,但其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2]。西酞普兰是选择性很强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不亚于传统抗抑郁药,但副作用更小[3]。国外报道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具有肯定效果[4],但国内尚缺乏相关报道。故我们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西酞普兰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瞻性探讨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诊断标准的190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在医生针对性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情况下进行为期3个月的前瞻性观察,评价转相发生率。结果 1 3个月的治疗中,190例患者转相18例,转相率为9.47%。2男性患者转相率为6.56%,女性患者转相率为1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3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转相率分别为5.88%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9,P0.01)。4应用心境稳定剂与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者转相率分别为13.8%和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05)。5服用2种或2种以上抗抑郁药物者与仅服用一种抗抑郁药物者转相率分别为12.96%和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6有心境障碍家族史者与无心境障碍家族史者转相率分别为18.4%和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7转相时间大约在用药后一个月左右。8各种抗抑郁药物转相几率差异不明显。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在抗抑郁药物治疗下会出现一定比例的转相。  相似文献   

8.
奎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难治性抑郁患者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s)抗抑郁药联合奎硫平治疗,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和温州康宁医院精神科、心理咨询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症状反复发作,2年内发作3次以上;以2种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并有精神病性症状;年龄20~60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18分;无严重躯体疾病;无酒或药物滥用,非妊娠、哺乳期妇女。共46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5±13.4)岁,HAMD…  相似文献   

9.
鉴于老年人机体代谢功能减退 ,对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耐受性降低 ,易出现药物副作用 ,使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改良电休克治疗 (mE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老年精神病患者[1] 。本文拟介绍此疗法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1 资料与方法我们以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4月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精神科及广州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老年精神病人为研究对象 ,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mECT治疗。1.1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 - 2 -R)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诊断标准[2 ] ;(2 )年龄≥ 6 5岁 ;…  相似文献   

10.
抗抑郁药物引致32例躁狂发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抗抑郁药物均可导致躁狂发作[1,2 ] 。为了进一步了解与之有关的因素 ,我们对抑郁症住院病人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躁狂发作作一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 1989年 6月至 1996年 6月我院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抑郁症住院病人 ,共 2 62例。其中 ,男 12 3例、女 139例 ,平均年龄 31.6岁。通过查阅病历 ,发现抗抑郁药引起躁狂发作 32例 ,均符合下列入组标准 :( 1)住院期间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至少 3天 ;( 2 )躁狂发作在用药 8周内出现[3] ;( 3)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的有关躁狂症及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