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诊断的价值。方法3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按危险度分为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图像后处理,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35例中,ACS组27例,软斑块19个,中间斑块11个,钙化斑块7个;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中软斑块3个,中间斑块3个,钙化斑块11个,经统计学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间斑块和软斑块(尤其是软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程度成显著的正相关;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8处,中度狭窄9处,重度狭窄22处,而钙化斑块:轻度狭窄10处,中度狭窄5处,重度狭窄5处,经统计学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间有显著差别。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是一种有效、无创、简便、优良的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手段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巩红  李季  胡永刚  陈志功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8):1303-1305,13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判别冠心病不同类型间斑块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主要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数、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冠状动脉评估节段数368个,其中狭窄节段195个(35.4%)。狭窄<50%共98个节段,狭窄50%~75%共71个节段,狭窄>75%共26个节段(左前降支中段、近段、后降支中段、左回旋支近段),其中完全闭塞2个(右冠状动脉近段以远、左回旋支中段以远)。软斑块46个(27.3%),纤维斑块42个(31.5%),混合斑块78个(29.5%),钙化斑块93个(12.6%)。对应斑块测量的CT值分别为软斑块(17±26)HU,纤维斑块(97±35)HU,钙化斑块(489±195)HU。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助于显示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3例中ACS组44例,检出软斑块30个,中等密度斑块18个,钙化斑块11个;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中检出软斑块6个,中等密度斑块6个,钙化斑块18个,非钙化斑块(软斑块和中等密度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4处,中度狭窄14处,重度狭窄32处;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4处,中度狭窄7处,重度狭窄8处,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性度的一种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 对38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A),利用机器先进的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进行评估并作出诊断.其中90例诊断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并以此为金标准,比较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一致性(未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只是用于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各支的显示能力,未涉及有无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左、右冠状动脉1~2级分支,显示率为100%;3级分支显示率为87%;4级分支显示率为51%.9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显示158处不同程度狭窄,其中<50%狭窄 MSCTA检出诊断一致率为86.7%,≥50%狭窄 MSCTA检出诊断一致率为93.8%.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不同性质的斑块对管腔狭窄评价的影响。方法:38例患者同时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DSA(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将二者进行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判断冠状动脉轻度、中度及高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38.5%、50%、62.5%;82.4%、72.7%、70%、84.2%;85%、90.5%、81%、92.7%。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16层CT对其诊断价值增高。严重钙化、中度钙化及未钙化斑块对冠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3. 3%、22. 2%、61. 1%、33. 3%; 70%、55. 6%、63. 6%、62. 5%; 93. 8%、85. 7%、93.8%、85.7%。16层螺旋CT对管壁钙化的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仍有局限性,钙化程度越重,对管腔狭窄的评价困难越大,而对未钙化斑块的评价有较高价值。结论:16 层螺旋 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和冠脉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间收集可疑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行64层螺旋CT(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扫描模式为常规冠状动脉检查模式;所有患者心率控制在45~70次/min之间。检查数据传输至AW4.3工作站,应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0例中冠状动脉狭窄37例,其中轻度狭窄18例(狭窄率<50%),中度狭窄14例(狭窄率50%~75%之间),重度狭窄乃至闭塞5例(狭窄率>75%),无狭窄3例。狭窄区斑块分别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其中单一成分斑块14例,多种成分斑块同时存在23例。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上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可替代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作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R-R时相,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后,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出37.5%、50.0%、62.5%、75.0%R-R时相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进行冠状动脉容积重建及仿真血管内窥镜重建,分析不同R-R时相各支冠状动脉的显示情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诊断冠状动脉≥50%管径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为50.0%和62.5%R-R时相;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诊断冠状动脉≥50%管径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7%、83.3%、28.2%、99.3%和83.9%。结论 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R-R时相重建冠状动脉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图像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以作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与常规冠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3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用增强图像行二维及三维重建,其中4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以常规造影为“金标准”,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各类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用于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90.2%;诊断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3%。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高质量的CTA图像可作为一种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手段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MB)与该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连续收集300例因怀疑冠心病(CHD)而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的病例的资料,由2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并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前降支MB。将所有病例分为前降支MB组和非MB组,利用MPR、CPR、VR等后处理技术联合观察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测量前降支由于斑块所致的狭窄率,比较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以及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结果:在300例受检对象中冠状动脉CTA发现前降支MB74例(24.7%,74/300)。MB组与非MB组前降支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6.5%与31.3%,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54.1%与45.1%,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48.4%与44.6%,两组之间钙化的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平均狭窄程度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40;P=0.18;P=0.97)。结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B对该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材料和方法: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在3周内进行40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照40层CT诊断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狭窄的准确性.结果:40层螺旋CT所显示的786支冠状动脉中狭窄61处,确诊52处、漏诊3处和误诊9处;敏感性94.5%,特异性98.7%;阳性预测值85.2%和阴性预测值99.5%.结论:40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传送到Wizard图像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技术(VRT)及平带多平面重组(RMPR)。并将VRT及MIP重组像为参照,用平扫图像对冠状动脉各支段进行钙化积分。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中段(LAD1、LAD2)、第一对角支(D1)、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近段(RCA1)显示均45例(100%),左前降支远段(LAD3)23例(51%),第二对角支(D2)30例(67%),第三对角支(D3)24例(53%),第一左缘支(M1)36例(80%),第二缘支(M2)28例(62%),右冠状动脉中段(RCA2)41例(91%),右冠状动脉远段(RCA3)43例(96%)及后降支(PDA)34例(76%)。左冠状动脉主干钙化12例(27%),左前降支近中段钙化有29例(64%),左回旋支钙化例数22例(49%),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钙化有24例(53%)。结论:16层螺旋CT可对冠状动脉进行钙化积分并准确显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筛选和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蓓  肖建伟  金朝林  张树桐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45-1248
目的:利用64层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硬化与左心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方法:经64层CT确诊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硬化狭窄共83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行64层螺旋CT心功能分析,分别计算出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每搏输出量等参数.按前降支管腔狭窄程度(〈50%,50%~70%,〉75%)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管腔狭窄〈50%)21例,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变化;B组(管腔狭窄50%~75%)33例,主要表现为左室心肌质量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射血分数减小;C组(管腔狭窄〉75%)29例,可见LAD多发软斑块或混合性宽块,左心室心功能明显减低.结论:随着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程度加重,心功能经历代偿到失代偿动态过程,64层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心功能相关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及价值初步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初步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 5例心绞痛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行MSCT检查 ,用容积重建和曲面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 ,回顾性分析心电门控重建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包括心率和心动周期的选择 ,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SCT的检查结果。结果 心率5 1~ 70次 /min病例图像的运动伪影较少 ,显示率依次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主干 ,MSCT显示冠状动脉闭塞和 >75 %狭窄准确性较高 ,并可显示冠状动脉变异和邻近脏器病变。结论 冠状动脉MSCT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有较高的一致性 ,有望成为筛选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利用原始数据分别在每个R波前300ms、400ms、500ms、600ms处进行图像重建,得出不同重建时相的横断面图像,然后在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T)等方法的重建,评价不同重建时相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图像质量等级及显示的节段数。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在各个时相均显示良好,左前降支最佳重建时相为R波前400ms及500ms处,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波前400ms处。结论:选择最佳时相进行图像重建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崎病20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伴有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典型川崎病患者15例,其中9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检查均未见异常,5例显示相同(2例左、右冠状动脉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形成,1例巨大动脉瘤伴附壁血栓),1例CT示左、右冠状动脉中远段多发瘤样扩张,B超未见明显异常。非典型川崎病患者5例,其中3例CT和B超冠状动脉检查均显示相同(2例冠状动脉瘤,1例双侧冠状动脉增粗迂曲),2例B超未见异常,CT示冠状动脉均有病变(1例冠状动脉瘤,1例冠状动脉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随访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MSCT)对低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随访诊断价值和应用可行性.方法 对12例随访中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平均年龄5.2岁,随访时间1.1~5.1 年)进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状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形态和大小,并和同期超声心动图(ECHO)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SCT共观察到30个冠状动脉瘤,左、右冠状动脉各15个,肿瘤最宽径为20.6 mm,平均(7.5±3.8)mm;最长径为38.0 mm,平均(124±9.1)mm;10个小冠状动脉瘤,7个中等冠状动脉瘤,13个为巨大瘤;14个圆形,16个梭形.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7个,前降支近段9个,前降支中段4个,回旋支2个;右冠状动脉近段6个,右冠状动脉中.段9个,右冠状动脉远段4个;其中9个肿瘤累及2个节段,1个累及3个节段.发现6处狭窄,5个瘤壁钙化,3个合并血栓.8个较小或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ECHO未能发现.结论 64层MSCT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成为低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随访和诊断的重要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加注生理盐水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注生理盐水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作用。方法:6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1组:注入对比剂欧乃派克120ml;2组:注入对比剂欧乃派克100ml及生理盐水40ml。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层面升主动脉、肺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CT值,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分析。结果:升主动脉CT值1组显著低于2组,上腔静脉CT值1组显著高于2组。肺动脉CT值在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层面1组均高于2组,但差异在右冠状动脉开口层面有显著性意义,在左冠状动脉开口层面无显著性意义。各支冠状动脉CT值1组均显著低于2组。结论:加注生理盐水可以节省对比剂,降低上腔静脉及右心的密度,增加升主动脉的密度,便于更好地显示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m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例患者行MSCTCA检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建,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MSCTCA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判断,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并了解桥血管和支架的通畅性。结果:容积再现图像最佳的显示相位窗为75%,左主干、左前降支重建的最佳相位为75%,右冠和左回旋支为50%~70%。MSCTCA能显示的管腔最小径1.5mm。对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斑块的性质及桥血管和内支架显示良好。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前的筛选,能能评价斑块的性质,在血运重建后的复查中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并能提供冠状动脉其他病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进一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或其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SCTA)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采用西门子工作站提供的各种分析软件进行后重建,观察冠状动脉管腔情况并进行分析判定。结果 64层螺旋CT可对冠状动脉的起源变异、狭窄程度、桥血管通畅程度及支架术后进行评估。结论 64层SCTA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也可作为筛查公众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一次性联合检查同时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的能力和成像质量。资料与方法 6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64层MSCT检查,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一次性联合成像,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对照50例单纯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30例单纯肺动脉成像和20例单纯主动脉成像,进行分析比较,评价成像质量和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 一站式成像平均扫描时间为(8.0±1.5)s,对比剂用量100 ml,注射流率为4.0~4.5 ml/s。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成像质量优于研究组;主动脉成像中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整体胸主动脉的成像质量在两组整体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成像质量同样优良;肺动脉中央段、周围段和整体肺动脉的成像质量在两组整体和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P<0.01),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64层MSCT能够在10 s内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一次性联合检查。主动脉、肺动脉成像质量优良,同单纯主动脉成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较单纯肺动脉成像质量为佳,冠状动脉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