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膀胱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膀胱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膀胱癌中VEGF表达与MVD的关系及在膀胱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结果 68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42例(61.8%)、MVD为63.64±33.20,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VEGF的表达: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P<0.01),Ⅱ、Ⅲ级明显高于Ⅰ级(P<0.05,P<0.01).VEGF阳性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VEGF阳性组术后5 a预后不佳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5 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P<0.05).结论 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VEGF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血管生成和病人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p53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p53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65例NSCLC患者癌组织平均MYD为31.44±15.79,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5.4%。10例正常肺组织平均MVD为13.71±4.12,明显低于癌组织,P<0.01。在转移癌组织中MVD显著性高于无转移癌组,P<0.01;ⅢA-B期癌组织中MVD也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P<0.01。NSCLC中。VEGF、p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两者阳性表达都与患者的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在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突变的p53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胎肝激酶(KDR/flk-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中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SABC法)方法,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检测44例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卵巢子宫内膜囊肿32份)及30份在位内膜组织(研究组)中VEGFRKDR的阳性表达率.选择40例非内异症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多数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均可检测KDR的表达,内异症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KDR相对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经周期KDR的表达,在增殖期KDR相对表达强度高于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受体KDR在内异症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有明显表达,可能VEGF受体参与内异症血管生成,促使异位病灶远处转移种植、浸润;在位内膜增殖期KDR相对表达强度高于分泌期可能与卵巢激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肺癌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例(男29例,女12例;周围型肺癌22例,中心型肺癌19例)。分析CT图像并记录影像特征。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VEGF及MVD与肺癌CT强化幅度之间进行逐步回归分析,VEGF及MVD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之间采用χ2检验。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肺癌组织CT强化幅度随VEG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的增高有增加的趋势(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98,0.399,P<0.01)。在瘤体>3 cm组VEGF阳性表达率及平均MVD,明显高于瘤体≤3 cm组(P<0.05)。VEG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的深分叶征、棘突征和血管集束征有相关性(P<0.05)。结论SCT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肺癌VEGF表达以及微血管形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原发性输尿管癌生长、发展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一两步法,测定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 26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16例(61.54%),显著高于正常输尿管组织及输尿管息肉(P<0.01)。VEGF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表达,Ⅲ级高于Ⅰ、Ⅱ级(P<0.05),B以上高于T2以下(P<0.05)。VEGF阳性组术后5a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5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缺氧对肺腺癌细胞生长特性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对肺腺癌肿瘤生长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暴露于常氧(空气,5%CO2)、缺氧(1%O2,5%CO2,94%N2)、无氧(95%N2,5%CO2)环境48h后,将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其生长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测定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移植10天后,缺氧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常氧组。移植25天后缺氧组肿瘤体积、重量、微血管密度以及瘤组织中VEGF、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常氧组,而无氧组显著低于常氧组。结论适度缺氧可以刺激肺癌细胞VEGF、bF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移植瘤血管形成,提高肿瘤的生长能力;而严重缺氧损伤癌细胞,影响生长因子合成表达,阻碍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与人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了68例人大肠癌组织中的VEGF及KDR的定位与分布,并对血管进行染色及计数。结果显示,6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55.9%(38/68),阳性物质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KDR表达阳性率为45.6%(31/68),既可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VEGF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密切相关。VEGF表达阳性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1),而且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1)。结果提示,大肠癌细胞分泌的VEGF既可以旁分泌的形式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也可能存在着自分泌形式;VEGF与大肠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是大肠癌主要的血管新生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中VEGF、bFGF表达及与微血管定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及与血管形成定量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bFGF进行检测 ,并对其在 30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形成的定量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 ,膀胱癌组织中VEGF、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6 5 %和 46 8% ,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预后有关 (P <0 0 5 ) ;并与浸润性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呈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提示VEGF、bFGF是膀胱癌血管形成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形成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高海拔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65例对照患者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比较高原地区不同临床症状、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差异。结果:高海拔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痛经症状明显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尤其(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者。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参与了高海拔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高海拔地区通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拮抗治疗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 ,FLK 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5例人大肠癌组织VEGF ,FLT ,FLK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转移相关性。结果 VEGF ,FLT ,FLK 1主要表达于癌浸润边缘和坏死组织周围。FLT表达于癌细胞膜和 (或 )细胞质 ,而FLK 1则只表达于细胞质。VEGF ,FLK 1强阳性组 ( )MVD计数增多 (P均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VEGF ,FLT ,FLK 1强阳性表达例数增多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VEGF ,FLT及FLK 1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杜滂  魏经国 《放射学实践》2002,17(6):542-545
目的:通过检测裸鼠肝癌模型中肝癌不同生长时期的病理改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KDR及Flt-1的异常表达,探讨肝癌复发转移与VEGF及其受体间的关系。方法:将裸鼠25只随机分成5组,Ⅰ组为对照组,其余20只原位种植人肝癌细胞,分别于1周、2周、3周、4周作血管造影,取标本切片行HE染色及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nti-VEGF,anti-KDR及anti-Flt-1的表达。结果:血管造影显示种植后2周组肝脏血管开始有增生及扭曲,3周及4周组血管改变更加明显,各组成瘤率均为100%,光镜下1周组可见瘤细胞散在肝血窦周围,2周组瘤组织聚集成团,3周组,4周组瘤细胞团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向瘤周浸润,瘤细胞团内可见坏死,1周组瘤细胞VEGF表达成弱阳性,2周组VEGF表达成阳性,3周组及4周组VEGF表达强阳性;正常对照组于种植后1周组肿瘤细胞与周围肝细胞VEGFR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种植后2周、3周、4周肿瘤新生儿血管VEGFR表达逐渐增强,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着色明显强于瘤周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亦可见VEGFR染以。结论:多血供的肝癌结节VEGF及其受体表达较强,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远处转移与VEGF及其受体密切相关,VEGF首先来源于旁分泌,在后期肿瘤自分泌是VEGF高表达的重要来源,这可能是肝癌阻断血供后,癌灶能存活,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5只,随机为术后8、24、72h,1、3、5、8周7个时相组每组5只,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按分组于相应时相点取骨折端标本固定,脱钱处理后行冰冻切片,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VEGF及其受体在骨折端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伤后8h-8周的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检测到VEGF的flt1受体表达,1-3周为表达的高峰期;骨折后3d-3周检测到flk1受体的强阳性表达。结论 VEGF及其flt1受体表达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flk1受体在伤后一定时间呈强阳性表达。由于VEGF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因此可以确定VEGF在骨折后的血管重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两种生长因子在+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明显升高,24h降至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的表达增加,这两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和损伤修复作用,是脑的自身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模拟失重大鼠骨质内细胞因子变化与骨代偿性调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悬吊大鼠椎骨骨质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表皮生长因子变化与骨代谢的关系。选用S.D.雄性大鼠20只,按体重对分为由组和自由活动组,每组10只,实验期28d。  相似文献   

15.
肺癌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肺良性疾病、原发性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组织中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患者EGFR的表达;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患者EGF的动态变化,并对肺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88%(80/91),在癌旁组织中(距肿瘤边缘3cm以内)表达64%(58/91),较肺良性疾病(10%,10/95)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P<0.01),而距肿瘤边缘6cm以远的正常肺组织表达12%(11/91),与肺良性疾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8,P>0.05);小细胞肺癌不表达EGFR。肺癌患者术前血中EGF较肺良性疾病高,术后明显下降。EGFR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术前EGF较阴性组高,术后逐渐下降,复发前、复发后升高,接近术前水平;EGFR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术后6、12、18、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0%、55%、70%、81%,而EGFR表达阴性的复发率分别是0、13%、37%、50%。结论EGFR与肺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自分泌生长刺激的异常合成。PDGF是有效的有丝分裂原和化学驱动剂,PD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当PDGFR与PDGF结合后,活化-系列下游信号通路,并产生众多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PDGF和PDGFR的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辐射抗性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调控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双期螺旋CT(SCT)增强表现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50例共5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临床和病理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将SCT表现特征与上述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HCC中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44/54)和75.9%(41/5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SCT显示的包膜类型有关的因素是病理分级;与强化类型有关的因素有病灶的大小和瘤内有无坏死;与SCT显示侵袭转移性有关的因素是病灶的大小;与SCT显示的病灶大小有关的因素有AFP水平、VEGF和病理分级。结论 HCC的SCT表现特征受多种不同因素的共同影响,SCT表现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VE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外源性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浅Ⅱ度烧伤创面、深Ⅱ度烧伤创面和刃厚皮供皮区创面共 90例患者 2 70个创面为研究对象 ,所有创面分别为rhEGF治疗组、rhFGF治疗组和自身对照组 ,选择自体相应部位、相似深度创面进行对照。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在不同时间内创面的愈合率。结果 rhEGF的促再上皮化作用明显 ,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刃厚皮供皮区创面比rhFGF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缩短 (P <0 .0 1) ,rhE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与对照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rhFGF对肉芽组织生长有特殊的作用 ,rbF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比rhEGF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刃厚皮供皮区创面比对照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动态愈合率在不同的烧伤创面也明显加快 ,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hEGF和rhFGF修复创面效果的差异取决于它们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作用机制 ,组织缺损较大 ,组织损伤层次深 ,早期需要内芽组织填充的创面使用rhFGF为宜 ,而浅度创面需要以再上皮化修复为主的则选择rhEGF为佳  相似文献   

19.
刘翔 《创伤外科杂志》2001,3(3):223-225
生长因子存在于多种眼组织细胞中,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眼创伤(包括手术创伤)导致多种生长因子分泌和释放到创伤部位,参与调节组织的创伤反应和修复过程,一方面发挥保护眼组织、促进组织修复的有利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引起瘢痕化、PVR(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等不良后果。许多学者对生长因子与眼创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碱性细胞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人乳腺癌组织为恶性肿瘤标本模型,乳腺纤维腺瘤为良性肿瘤标本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FGF与TGF β1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bFGF、TGF β1平均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P<0.05)。结论bFGF与TGF β1在乳腺癌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bFGF与TGF β1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