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构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酸链球菌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链菌的表达及其治疗价值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完成。①载体pNCSF的构建:将质粒集落刺激因子及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的pNBC1000质粒分别加入BamH Ⅰ和Pst Ⅰ进行双酶切,并用Apa Ⅰ、Sac Ⅰ进行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NCSF。②SDGFP的TA克隆及载体pNCSFGFP的构建:将经过优化适合在乳链菌表达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克隆于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的pNBC1000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NCSF;同时设计上下游引物经PCR扩增增强荧光表达蛋白(EGFP),TA克隆后经测序验证,再连接于pNCSF获得重组质粒pNCSFGFP。③载体pTRCSF、pTRCSFGFP的建立:将获得的pNCSF和pNCSFGFP进一步克隆于穿梭载体pTR1001c,以获得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及pTRCSFGFP。结果:①载体pNCSF构建结果:酶切鉴定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有(含启动子P59、信号肽USP45、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20bp的目的片段。②SDGFP的TA克隆及载体pNCSFEGFP的构建结果:SDGFP阳性克隆产物经EcoRⅠ酶切鉴定得到775bp目的片段。pNCSFEGFP酶切鉴定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有(含启动子P59、信号肽USP45、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SDGFP)1495bp的目的片段。③穿梭质粒pTRCSF、pTRCSFGFP酶切鉴定结果:经Xba Ⅰ、Sac 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分别得到约717bp、1492bp大小目的片段。结论:获得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及pTRCSFGFP,并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血浆中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3例肝胃不和型、1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餐前、餐后30、120min血浆中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的浓度。结果:脾胃虚寒组与正常对照组餐前、餐后Gas水平有相似的变化,餐后30min3组血浆中Gas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肝胃不和组餐前Gas水平较其余两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30minGas水平3组相近,但餐后120min时,肝胃不和组Gas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SS的变化表明,脾胃虚寒组餐前血浆中SS的水平较低,试验餐刺激后SS升高不多;而肝胃不和组和正常对照组有相似的变化,餐后30min均明显增高(P<0.05),餐后120min又降至餐前水平。说明Gas的储备和释放增加可能是脾虚型慢性胃炎发病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而SS不能相应增加以有效抑制过高的Gas释放也可能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提示侵袭因素增加可能是此型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N-乙酰半胱氨酸对肝星状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阐明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肝星状细胞(HSC)核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和环氧合酶 2(COX-2)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 HSC-T6 细胞株,MTT法检测 NAC对HSC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予NAC(1 mmol/L)处理 1 h;NAC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联合干预(先予 NAC处理1 h,再予TNFα干预1 h);TNFα100 ng/ml处理1 h。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检测NF κB的结合活性。免疫蛋白质印迹检测相应的胞质内NF-κB抑制蛋白(IκBα)表达。免疫组化观察 HSC-T6NF-κB表达的核转移。激光共聚焦检测NAC对 HSC-T6 中 COX-2 表达的影响。结果 NAC对 HSC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NFα可诱导 NF-κB结合活性,而 NAC可显著抑制 TNFα诱导的 NF-κB结合活性。TNFα处理后 IκBα表达减弱,NAC处理后 IκBα表达增强。TNFα刺激 1 h后,NF κB表达从细胞质转移至细胞核内。NAC预处理后再予TNFα刺激,NF κB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很少发生核转移。HSC T6经TNFα处理后细胞内COX 2表达明显高于NAC和TNFα联合处理组以及正常对照组(P<0.05);NAC和TNFα联合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AC可抑制HSC增殖,抑制HSC-NF κB结合活性和COX-2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l(PAK1)基因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AK1基因在8株不同转移和恶性潜能大肠癌细胞(LoVo、SW480、SW620、SW1116、HT29 HCT116和CO-LO320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与HCT116、HT29、SW480、SW1116和LST细胞相比,PAK1在LoVo、COLO320和SW620大肠癌细胞中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HT29和SW480细胞中的PAK1蛋白表达亦强于SW1116和LST细胞,但PAK1在SW1116和LST细胞几乎无表达。结论 PAK1蛋白过度表达可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且可能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表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搜集海南省中医院以及广州南方医院1990~2006年24名异位胰腺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4例患者中,异位胰腺位于胃部7例、十二指肠11例、空肠4例、回肠1例、胆囊1例。其中18例有临床症状或体征,包括腹痛10例、皮肤巩膜黄染4例、柏油样便8例、胆囊及肝脏肿大3例、呕大量酸性食物者4例。6例无明显临床表现。9例于胃镜检查时发现病灶并予以切除,2例于内镜检查发现后经腹腔镜切除.13例在腹部手术时发现异位胰腺并予以切除。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结论异位胰腺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可发生并发症,在病理活检前很难确诊。因此,患者应该进行内镜下、腹腔镜下或剖腹手术中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并切除病灶防止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大肠癌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微小卫星 DNA 不稳定性(MIN)、MMR 基因(hMLH1、hMSH2)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特征。方法: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相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免疫组化 SP 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对46例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与无家族史的原发性大肠癌相比,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 MIN 的表达增高(P<0.05);癌家族史、MIN 与大肠癌发病年龄轻、右半大肠癌、大肠外癌及低分化癌的发生率高均有明显关系(P<0.01,P<0.05);癌组织 hMLH1 表达阴性率及其切缘“正常”腺体 hMLH1 和 hMSH2 表达阴性率明显增高(P<0.05);而其 PCNA 标记指数、DNA 异倍体率则显著减低(P<0.01,P<0.05).hMLH1和 hMSH2表达阴性与 MIN 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MIN 在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中起着明显的作用。具有家族背景及 MIN阳性大肠癌肿瘤细胞及切缘“正常”腺体 hMLH1和 hMSH2突变率的增高,其增殖指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讨三九胃泰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南方医院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时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132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A组)三九胃泰2.5g 雷尼替丁150mg 阿莫西林500mg 甲硝唑400mg,bid;对照组1(B组)铋剂220mg 雷尼替丁150mg 阿莫西林500mg 甲硝唑400mg,bid;对照组2(C组)雷尼替丁150mg 阿莫西林500mg 甲硝唑400mg,bid。以上药物服2周后停用抗生素,余药服满6周疗程结束,第7周复查胃镜和(或)呼气试验。其中A组78例,B组3l例,C组23例。结果 三组病人症状缓解率相似,A、B、C组溃疡愈合率分为85.1%,83.9%,82.6%(无显著差异),溃疡S2期获得率分别为64.0%、61.5%或43.5%,(A、B组均高于C组)。Hp根除率分别为74.2%、73.3和52.6%。三组均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 雷尼替丁三联疗法加用三九胃泰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使S期获得率增加。同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上升,其效果与加用铋剂效果相近,临床观察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除因饮酒所致的酒精性脂肪肝外 ,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发生率也日见增高。近年来总结NASH的转归发现 ,5 0 %发展为肝纤维化 ,15 %发展为肝硬化 ,3%发展为肝衰竭或需进行肝移植。 15 %~ 5 0 %的患者就诊时即已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从而引起了肝病学者对该病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1] 。Willner等[2 ] 对 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半数以上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共同存在 ,大多数有空腹胰岛素升高 ,由此认为NASH是代谢综合征(MS)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在肝脏中的表现。更严重的是其预后不容乐观 ,2 8%的患者发生肝硬化 ,其…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还缺乏简易有效的手段,筛选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十分必要.我们通过血清学筛选重组cDNA表达文库(SEREX)方法筛选出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1,IFITMP-1)基因,进一步研究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