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供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原发性肝癌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分别算出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肝动脉灌流量(HAP)、门静脉灌流量(PVP)。结果: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灌注参数中HBF、MTT、HAF、HA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评价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价值,其中HBF、MTT、HAF、HAP可用于定量评价肝癌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2.
刘家祎  温兆赢  张兆琪  晏子旭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89-1192
目的:探讨320排CT全肝灌注成像结合肝脏曲面重组(CPR)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36例患者(正常肝脏20例,肝细胞癌16例)行CT动态容积扫描,经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得横轴面和曲面重组肝脏灌注图像.结果:正常肝脏在CPR和横轴面图像上测得的肝动脉灌注(HAP)值分别为(29.3±6.3)和(31.1±5.0)...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320排容积CT全肝灌注模式,探讨正常肝脏的CT灌注血流特征,为肝脏疾病的灌注成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5名经临床证实的健康自愿者,采用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模式行CT全肝灌注检查,将数据导入Abdomen perfusion软件对全肝进行灌注分析,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动脉灌注分数(APF),分析肝脏各段间及左、右半肝血流灌注的差异.结果 肝脏Ⅰ~Ⅷ段HAP、HPP、AP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P:F=2.773,P=0.008;HPP:F=4.659,P=0.000;APF:F =4.681,P=0.000).肝脏Ⅰ段HAP与除Ⅲ段之外的肝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Ⅲ段HPP与肝脏其他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Ⅰ、Ⅲ段APF与V、Ⅵ、Ⅷ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肝与右半肝HPP、A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P=0.008).结论 应用320排CT全肝灌注模式可直观反映及准确地评价肝脏整体各段及左、右半肝血流灌注特征.全肝各段及左、右半肝的血流灌注情况不尽相同,可能与肝血管解剖特点有关,可以为肝脏疾病的灌注研究提供正常基准.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灿丽  王家平  袁曙光  闫东  郭立   《放射学实践》2010,25(5):519-521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拟行临床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于临床治疗前2-3 d行MRI平扫、增强及灌注成像,然后将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灌注值、重建灌注图。结果:原发性肝癌为高动脉灌注、低门脉灌注;将原发性肝癌病灶中心与边缘相比,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中心的HAP、HPI高于边缘,PVP低于边缘;病灶中心与边缘的全肝灌注量(T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模糊瘤灶的PVP高于边缘清晰瘤灶,边缘模糊瘤灶有更多门脉参与供血。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除能提供解剖图像外,还能反映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4D CT全肝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HCC)灌注中的参数特征及其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组、40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行128层4D CT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根据各灌注图像及相关参数评价正常组织与恶性肿瘤、高分化HCC与低分化HCC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同时获得270mm扫描覆盖范围内动态4D CTA图像,动态观察对比剂流入及流出情况,判断肿瘤供血动脉的增粗、僵直、门静脉癌栓等。结果:①HCC患者ALP、HAPI、BF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VP明显降低(P<0.01)。②高分化HCC患者灌注参数ALP、HAPI低于低分化HCC,PVP明显升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注参数从一方面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③40例HCC中,4D CTA显示肿瘤供血动脉25例,13例供血动脉增粗、僵直,门静脉癌栓15例。结论:128层4D 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注射对比剂,获得全肝灌注信息及动态的4DCTA,肝灌注模式成像克服了以往灌注成像的不足,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此技术能很好地反映HCC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HCC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4例原发性肝癌、11例肝转移瘤和21例肝血管瘤的病灶实性部分,周围肝实质以及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比较各组病灶实质部分的参数,原发性肝癌组的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分数(HAF)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组的肝血容量(HBV)高于肝转移瘤组,原发性肝癌组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则依次短于肝转移瘤组、血管瘤组,三组间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无显著性差异;比较病灶周围实质部分的参数,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转移瘤组的HBF明显高于肝血管瘤组,而HAF均低于肝血管瘤组,肝转移瘤组的PS高于肝血管瘤组,三组间的HBV、MTT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正常肝实质部分,原发性肝癌组的MTT短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原发性肝癌组的HAF高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三组间的HBF、HBV、P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值的测定对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以及对邻近的肝组织受累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原发性肝癌、11例肝转移瘤和21例肝血管瘤的病灶实性部分,周围肝实质以及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比较各组病灶实质部分的参数,原发性肝癌组的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分数(HAF)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组的肝血容量(HBV)高于肝转移瘤组,原发性肝癌组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则依次短于肝转移瘤组、血管瘤组,三组间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无显著性差异;比较病灶周围实质部分的参数,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转移瘤组的HBF明显高于肝血管瘤组,而HAF均低于肝血管瘤组,肝转移瘤组的PS高于肝血管瘤组,三组间的HBV、MTT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正常肝实质部分,原发性肝癌组的MTT短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原发性肝癌组的HAF高于肝转移瘤组和肝血管瘤组,三组间的HBF、HBV、P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值的测定对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以及对邻近的肝组织受累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CTPI)在HCC 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HCC患者于TACE术前1~3 d、术后6~8 d和30~40 d分别行双源CT灌注扫描,经肝脏CT灌注软件得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彩色灌注图,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观察TACE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及肿瘤的大小改变,评价TACE治疗肿瘤的疗效.结果 TACE术前9例肿瘤呈均匀高灌注,15例呈不均匀高灌注.术后8例瘤灶内碘油沉积密实,16例碘油沉积不均.灌注图像显示碘油沉积区域无血流灌注,碘油稀疏及缺乏区域仍有血流灌注.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8 d及肿瘤残留患者复发前后的肿瘤组织HAP、H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P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8 d肿瘤最大径以及肿瘤残留患者复发前后肿瘤最大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TACE术后,16例残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HAP、PVP、H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灌注成像能直观和定量地反映肝癌TACE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TACE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正常肝实质、肝硬化和肝硬化基础上肝癌患者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进行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基础上肝癌肝血流变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无肝脏疾病的3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包括49例肝硬化疾病患者,其中27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HCC).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选择癌灶中心层面或肝门层面行CT灌注扫描,采用低剂量扫描:120 kV,60 mA,扫描范围为40mm.以4~5 ml/s流率,按照1.0ml/kg体重用量静脉团注对比剂.在注入对比剂5s后行50 s连续的扫描,360.旋转/s,5 mm层厚进行图像重组,矩阵大小512 ×512像素.利用去卷积数学模型获得与肝血流变化相关的灌注参数值: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对不同的感兴趣区进行三次灌注参数测量后取平均值进行灌注结果分析.感兴趣区包括:对照组的正常肝实质、癌灶边缘区、癌灶周围的肝实质和无癌灶的肝硬化肝实质.结果 与对照组灌注参数比较,癌周围肝实质的HBF、HAP、HPP、HBV及癌灶边缘区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对应灌注参数比较,癌周的HAP、HPP及对照组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癌边缘区HAF对比,癌灶周围肝实质、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间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很好地反映肝硬化基础上肝癌的肝血流变化信息,为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像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正常肝实质、肝硬化和肝硬化基础上肝癌患者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进行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基础上肝癌肝血流变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无肝脏疾病的3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包括49例肝硬化疾病患者,其中27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HCC)。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选择癌灶中心层面或肝门层面行CT灌注扫描,采用低剂量扫描:120 kV,60 mA,扫描范围为40 mm。以4~5 ml/s流率,按照1.0ml/kg体重用量静脉团注对比剂。在注入对比剂5 s后行50 s连续的扫描,360°旋转/s,5 mm层厚进行图像重组,矩阵大小512×512像素。利用去卷积数学模型获得与肝血流变化相关的灌注参数值: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对不同的感兴趣区进行三次灌注参数测量后取平均值进行灌注结果分析。感兴趣区包括:对照组的正常肝实质、癌灶边缘区、癌灶周围的肝实质和无癌灶的肝硬化肝实质。结果与对照组灌注参数比较,癌周围肝实质的HBF、HAP、HPP、HBV及癌灶边缘区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对应灌注参数比较,癌周的HAP、HPP及对照组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癌边缘区HAF对比,癌灶周围肝实质、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间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很好地反映肝硬化基础上肝癌的肝血流变化信息,为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像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肝癌患者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成像所得到的灌注伪彩图、灌注参数及辐射剂量,探讨七期增强CT评估肝癌血流灌注特性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25期CT灌注扫描,将得到的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获得各灌注参数的伪彩图并测量肿瘤区、肿瘤活性区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 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 HPI),同时记录扫描辐射剂量;选取25期CT灌注图像中的7期导入CT Kinetics后处理软件,得到相应的灌注伪彩图及肿瘤区、肿瘤活性区、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灌注参数,并计算辐射剂量。比较七期增强CT扫描与常规CT灌注成像灌注伪彩图质量评分的差异,探究七期增强CT扫描及常规CT灌注成像中肿瘤区、肿瘤活性区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各灌注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七期增强CT扫描与常规CT灌注成像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各灌注参数伪彩图所得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在肿瘤区及肿瘤活性区的HAP、PVP、HPI相关性较好;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HAP、PVP、HPI有一定的相关性;3)七期增强CT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CT灌注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期增强CT扫描可以模拟常规25期CT灌注评价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临床Ch ild-pug h分级为标准,应用256层CT全肝灌注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行段性功能储备评估。方法: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患者及23例肝硬化患者均行全肝灌注检查,得到肝脏灌注图像,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总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以及门静脉灌注指数(HPPI)。对正常组及肝硬化组行肝段性灌注测量,对肝脏各段血流灌注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肝脏各段间HAP、HPP、TLP、HAPI、HPPI均无统计学差异,HAP:HPP=1/3~1/4;Ch ild-pug h A级H A P、T LP存在段间差异(P<0.05),H A P:H PP=1/2~1/3;Ch ild-pug h B级H A P存在段间差异(P<0.05),HAP:HPP=1/2~1/3;Child-pugh C级各灌注参数均存在段间差异(P<0.05),HAP:HPP=2/1~2/3。正常组与肝硬化各组间比较:除Ⅱ、Ⅲ段HAP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Ⅰ-Ⅷ段各灌注参数均存在部分组间差异(P<0.05),Ⅰ-Ⅷ段HPP肝硬化各组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肝脏各段HAP、HAPI值呈上升趋势,HPP、TLP、HPPI值呈下降趋势,肝动脉与门静脉系统血供比例逐渐增大。结论:256层CT全肝灌注模式可用于直观定量反映肝硬化肝脏各段血流灌注特征,对肝脏储备功能分段评估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检查在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38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6周在Siemens128排CT上行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和DSA造影。根据全肝灌注扫描图像获得肝脏灌注参数,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以DSA造影作为标准,分别分析CT灌注对TACE术后局部肿瘤活性的显示情况。结果全肝CT灌注共检出病灶42处(100%),诊断正确率88.09%,灵敏度94.11%,特异度62.50%,阳性预测值=91.42%;阴性预测值=71.42%;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613。TACE术后局部肿瘤生长区的相关灌注参数与非瘤区肝组织的灌注参数,两者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指数(HAI)和肝门脉灌注(P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的活性,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CT灌注成像价值分析。方法采用最大斜率法计算各自的灌注参数,应用改进后的图像重建方法重建出肝细胞癌的4种灌注参数图像。结果无门静脉瘤栓组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各灌注参数间除了TLP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HAP、PVP、HPI、PPI等四个灌注参数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瘤栓的HAP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与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HAP存在统计学差异。门静脉瘤栓的PVP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与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PVP存在统计学差异。门静脉瘤栓的TLP与周围肝实质、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TLP也无统计学差异。门静脉瘤栓的HPI、PPI与周围肝实质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与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HPI、PPI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无门静脉瘤栓组和门静脉瘤栓组肝癌病灶HAP、PVP、TLP、HPI、PPI等CT灌注参数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无门静脉瘤栓组和门静脉瘤栓组周围肝实质HAP、PVP、TLP、HPI、PPI等CT灌注参数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肝细胞癌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检查能够较好地反映癌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VEGF与CT灌注参数间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CT灌注参数之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对17例HCC患者于TACE术前1天及术后7~10天测量血清VEGF水平,同时行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 结果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HBF、H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VEGF与HBF、HAF、HAP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VEGF水平及CT灌注可帮助评价肝癌TACE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将61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及肝血管瘤组,进行全肝灌注成像,感兴趣区(ROI)分别选放于病灶内(A点)、病灶周围1 cm处(B点)及正常肝实质(C点),分析其灌注彩图、灌注参数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结果 (1)肝细胞癌、约81%肝转移瘤在肝动脉灌注量(HAP)图上表现为不均匀高灌注,坏死区呈低灌注,门静脉灌注量(HPP)图上呈不均匀低灌注;肝血管瘤边缘结节样强化区域HAP图上呈明显高灌注,HPP图上部分呈低灌注,早期无强化区域在HAP及HPP图上均呈低灌注。(2)肝细胞癌TDC呈速升速降型,在30 s前达到峰值;肝转移瘤TDC一般在30 s前达到峰值,但顶峰多不明显;海绵状血管瘤TDC呈速升缓降型,一般在30 s后才达到高峰。(3)肝细胞癌组及肝转移瘤组B点参数值与A点有相似改变,而血管瘤组B点与C点灌注参数值无差异。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A点HP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B点HPP、总肝灌注量(TL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各组B点间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灌注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A点HPP、HPI及B点HPP、TLP、HPI灌注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位于0.7~0.9之间。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ROC曲线分析有望用于评价灌注参数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并选择合适的诊断参考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将61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及肝血管瘤组,进行全肝灌注成像,感兴趣区( ROI)分别选放于病灶内(A点)、病灶周围1 cm处(B点)及正常肝实质(C点),分析其灌注彩图、灌注参数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结果 (1)肝细胞癌、约81%肝转移瘤在肝动脉灌注量(HAP)图上表现为不均匀高灌注,坏死区呈低灌注,门静脉灌注量(HPP)图上呈不均匀低灌注;肝血管瘤边缘结节样强化区域HAP图上呈明显高灌注,HPP图上部分呈低灌注,早期无强化区域在HAP及HPP图上均呈低灌注.(2)肝细胞癌TDC呈速升速降型,在30 s前达到峰值;肝转移瘤TDC一般在30 s前达到峰值,但顶峰多不明显;海绵状血管瘤TDC呈速升缓降型,一般在30 s后才达到高峰.(3)肝细胞癌组及肝转移瘤组B点参数值与A点有相似改变,而血管瘤组B点与C点灌注参数值无差异.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A点HP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B点HPP、总肝灌注量(TL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各组B点间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灌注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A点HPP、HPI及B点HPP、TLP、HPI灌注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位于0.7 ~0.9之间.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ROC曲线分析有望用于评价灌注参数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并选择合适的诊断参考值.  相似文献   

18.
CT灌注成像评价肝细胞癌TACE前后血供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前后血流灌注变化。材料和方法:对21例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1个月行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肿瘤组织治疗前后肝动脉灌注值(HAP)、门静脉灌注值(HP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结果:治疗前7例肿瘤组织肝动脉灌注图呈均匀高灌注,14例呈不均匀高灌注,液化坏死区无血流灌注。门静脉灌注图,20例呈低灌注,1例无血流灌注。TACE后肿瘤组织HAP及HPI显著减少,HPP无明显变化。5例病灶碘油完全充填,16例病灶部分区域碘油充填,碘油区无血流灌注,肿瘤残留区仍有血流灌注。结论:CT灌注成像为评价TACE疗效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CT灌注参数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CT灌注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以期获得在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状况的途径.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组24例,对照组15例.患者均依次行常规全肝平扫、CT灌注扫描及常规全肝增强扫描.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中VEGF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明显升高,门静脉灌注量(HPP)显著降低,肝癌组比对照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AI)明显升高而门静脉灌注指数(PPI)显著下降;不同VEGF表达组的HCC灌注参数不同,HAP值与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肝细胞癌CT灌注参数HAP与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灌注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和恶性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在烟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的烟雾病患者,分别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4D-DSA重建和CT灌注成像,对CT脑灌注成像各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做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及4D-DSA均能很好地显示烟雾病脑血管狭窄段及周围侧枝血管,特别是4D-DSA成像与DSA造影检查有良好的相似性.CT灌注成像,患侧大脑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时间(DLY)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与健侧对比统计分析P值<0.05.结论 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对烟雾病的特征性表现显示良好,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